作為歷史保護建築和文物單位,裕華新村居民自籌資金請畫匠,將當年里弄的建築特色和人文風貌展現在了墻上。袁婧攝
阿維尼翁,法國南部一座小城。每年7月,小城中的每一幢古建築都會化身露天舞臺,成為歐洲現代戲劇集中展演的大舞臺。來自世界各地的數萬名戲劇愛好者蜂擁而至,在“全城有戲”中尋找一個適合自己的角落安靜“朝聖”。明年7月,創設70年的阿維尼翁戲劇節將以一場有別以往的時尚崑曲拉開帷幕,這是一個來自遙遠東方的故事,名叫《春江花月夜》,創作出品方來自上海靜安戲劇谷。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站在新時代、新起點,曾在全市率先提出“文化強區”的靜安區,對全區文化建設方位方向和目標任務有了新的謀劃———一方面,將繼續讓文化貫穿主軸,推進落實“一軸三帶”發展戰略,成為國際大都市的文化強區和亮點;同時,注重文化的浸潤和普及,從不同維度豐實人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鼓勵“走出去”講好上海故事、中國故事。讓文化真正在蘇州河兩岸浸潤流淌。
守住文化根脈,啟發“文化覺醒”
富民路上的裕華新村,安靜地佇立了近一個世紀。作為歷史保護建築和文物單位,裕華頗有特色的建築外觀長期少有人關注。今年,弄裏居民自籌資金請來畫匠,將當年里弄的建築特色和人文風貌展現在了墻上。畫上少婦的旗袍細節,都是居民從老一代原住民嘴裏“挖”來的……
居民們的這番舉動,在靜安區文保管理中心主任錢瑋看來,是珍貴的“文化意識覺醒”。他説,正是近期針對裕華的個性化保護修繕,撩撥起居民文化自我保護的動能。
今年8月,靜安區文化局針對文物保護理念不斷提高、保護任務愈加繁重的新形勢,調整組建全市首家區級文物保護管理中心,具體負責區域內不可移動文物的日常巡查、修繕預審、檔案編研等文物保護及管理工作。未來,文物保護修繕機制有望進一步健全,力度也將擴大。
蘇州河兩岸紅色歷史遺存豐富,靜安區文化局局長陳宏表示,將典守珍護,永無止境。“未來,我們要充分利用紅色文化資源優勢,塑造傳承血脈、樹立自信的大課堂。將以建黨100週年為契機,對區域內眾多革命遺址進行規劃修繕,讓愛國主義精神鮮活生動起來,讓‘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轉化為人民群眾的情感認同,助力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助力於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文化觀。”
緊貼時代脈搏,拓展公共文化頻寬
品紅酒、旗袍製作、手造皮具、京劇體驗……靜安區文化館這些緊扣時尚脈搏的公益課程一經推出,立刻遭到秒搶。上了年紀的大爺大媽和打扮入時的年輕白領同處一室,一起學習紅酒品鑒、皮具製作,交流戲劇體驗心得,成了這兒一道獨特的風景。
對於靜安區來説,以往公共文化的“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主要體現在兩點:南北公共文化設施佈局不均衡,南密北疏;公共文化産品供給不豐富,無法全面覆蓋白領、白髮這“杠鈴兩頭”的人群。
今年以來,靜安區文化局持續深化“10分鐘公共文化圈”建設,不斷健全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新建十個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點和兩個24小時自助式圖書工作站;針對社區居民、樓宇白領等不同受眾群體需求,進一步整合上海歌劇院、上海愛樂樂團、上海話劇藝術中心、中福會兒童藝術劇院等專業院團和機構的優質資源,構建起多元的文化供給格局。
未來,借助更完備的四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體系,來自區域內更多知名文化院團和文化服務機構的文化體驗和服務將貼近、浸潤更多樓宇及社區,這些既接地氣又緊貼時代脈搏的文化産品,也會豐實市民的文化感受度,提升他們的審美情趣,拓展他們生活的文化頻寬。
去空間化,打造“靜安式”文化磁場
在靜安區,有一個突破空間掣肘的戲劇集中展演季———“現代戲劇谷”,如今已走過九個年頭。針對新需求,戲劇谷不斷醞釀新突變,今年將在南京西路“戲劇文化軸”周邊積極開展藝術空間調研,進一步“去空間化”,真正打造“全城有戲”。通過戲劇快閃、戲劇行為藝術、默劇、櫥窗戲劇等形式,打造“全城為戲劇而動”的文化滿溢感,做到“每個商圈有戲劇,每個路口有表演,每走幾步有演員的場景”。同時,進一步修訂劇目徵集、資助辦法,吸引全球精品經典劇目集聚靜安區;加強與法國阿維尼翁戲劇節、比利時布魯塞爾中國—歐盟文化藝術節的文化交流,進一步輸出《春江花月夜》等現代戲劇谷出品的優質劇目,講好中國故事,展示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靜安區,一度是文化名人流連忘返之地,歷經滄桑跌宕、走過繁花似錦,這些文化名人依然把夢留在了這裡。今年,靜安區開始充分借力“文化人脈”,打造屬於自己的文化名人磁場。比如,邀請“崑曲王子”張軍入駐區文化館,建立個人工作室;邀請著名作家趙麗宏在區圖書館建立名人書房等。未來還將加大力度,形成文化“名人庫”。此外,還將充分發揮市屬文化機構的專業優勢,進一步加強與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上海戲劇學院等市級文化單位的溝通與合作,推動“上下聯動、互融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