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滬各級行政區劃調整 遵循什麼邏輯

2017-12-12 09:13:18|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市民政局公佈最新版行政區劃名稱表,截至今年6月30日,上海16個區共有105個街道、107個鎮和2個鄉 上海各級行政區劃調整,遵循怎樣的邏輯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

靜安、閘北撤二建一後,優勢互補,促進蘇州河南北協調發展。大悅城摩天輪已成新靜安區的地標之一。蔣迪雯攝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4

依託松江新城的廣富林街道,19萬常住人口中,11萬是大學城的師生,另外8萬也以年輕人為主。街道根據年輕人特點,配置資源、提供服務。(資料)

  不久前,上海市民政局公佈最新版行政區劃名稱表,截至今年6月30日,上海16個區共有105個街道、107個鎮和2個鄉。其中黃浦和虹口兩區內都是“街道”,上海僅有的2個鄉在崇明區。

  回顧上海近年來的區劃調整,從區級範圍看,2000年以後,分別經歷南市區併入黃浦區、南匯區併入浦東新區、黃浦區和盧灣區撤二建一、靜安區和閘北區撤二建一、崇明撤縣設區幾次大調整。從街鎮層面看,2014年以來,上海先後析出一批街道。近十多年來,近郊和新城地區新建街道,中心城區面積較小的街道則被撤並,郊區鄉鎮也經歷了一系列調整。

  可以説,隨著這些年的發展,上海的行政區劃調整從未停止。那麼在其背後,遵循著怎樣的邏輯?

  區區合併,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幾乎每一次大的行政區劃調整,總會引起市民熱議。近年來經歷的5次大調整,尤其如此。仔細研究數據,就會更客觀看待。

  2010年之前,在上海中心城區,楊浦、徐匯區經過多次擴區,區域面積達54.7—60.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6.2萬—120.6萬;曾經的黃浦、盧灣、靜安等區的區域面積分別只有12.4平方公里、8平方公里和7.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分別為53.2萬、26.9萬和24.8萬。尤其是靜安和盧灣兩區面積過小,缺乏進一步發展空間。通過調整行政區劃,在更大範圍內統籌資源配置,有利於拓展核心城區的輻射面,增強城市後續發展能力。

  相關專家曾表示,上海中心城區各區的面積和人口相差過大,不利於提高行政管理的有效性。通過調整行政區劃,撤並規模過小的區,可以精簡行政機構,減少管理成本,提高行政效能。同時,也有利於使各區承擔的責任和義務相對均衡,形成公平合理的考核與激勵機制,更好地調動各區發展的積極性。

  上海中心城區各區由於財力懸殊,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參差不齊。由於歷史基礎不同,導致教育、醫療、文化領域的社會優質資源大量集中在老黃浦、靜安、盧灣等中心區,週邊區的優質社會資源相對缺乏,公共服務資源分佈極不均衡。各區經濟社會發展水準相差也很大,發展能力和後勁差異懸殊。通過調整行政區劃,可以加強週邊區的建設實力,促進中心城區公共服務均等化,有利於改善民生,並能以強帶弱,增強弱區的發展能力和後勁,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撤並效應有目共睹。南匯併入浦東,著眼于國家戰略和全球競爭,極大拓展發展空間和創新佈局,成為上海走向海洋時代的橋頭堡乃至中國經濟發展的新亮點;黃浦區和盧灣區歷史文脈相似,發展任務相似,兩區撤二建一後更好地聯動發展,並集中財力加大黃浦區舊區改造等民生工作;靜安、閘北撤二建一後,發展空間大大拓展,實現優勢互補,促進蘇州河南北區域的協調發展。

  街道析出,城市化的必然選擇

  2014年以來,上海先後析出一批街道,包括普陀區萬里街道、閔行區浦錦街道、松江區九里亭街道和廣富林街道、奉賢區西渡街道和奉浦街道。另外,普陀區真如鎮轉為街道。

  記者從市民政局了解到,上海將在今後一段時間內完成中心城區6個鎮轉街道工作,屆時中心城區將不再有“鎮”這一建制。這6個鎮分別是徐匯區華涇鎮、靜安區彭浦鎮、長寧區新涇鎮、楊浦區五角場鎮、普陀區長征鎮和桃浦鎮。它們大部分已完成撤村改制,很多地方早已沒有村民,社區工作生活與一般街道社區無異。

  對於這6個鎮,當前面臨的一項重點任務是要剝離招商引資職能。上海鎮改街道的路徑十分清晰,要先剝離招商引資職能,之後加強公共資源和公共服務的配置。對此,上海社科院城市與人口發展研究院副研究員李健認為,街道析出,是城市化進程中的必然選擇。這些析出的街道,大多位於城郊接合部和郊區新城,隨著中心城區向外擴展,大居不斷建成,一些戶籍人口向此遷移,大量流動人口也聚集於此。再加上中外環間是商業地産開發最活躍的地方,政策和市場幾重力量的疊加,導致其人口高度集聚,不少鎮都出現外來戶籍人口和當地戶籍人口嚴重倒挂現象。

  由於教育、警力等公共資源一般按戶籍人口配置,鎮屬的獨立財政力量顯然已力不從心,易造成公共服務可及性和便捷性不夠、公共管理相對薄弱等問題。析出街道後,由區財政進行更大範圍的統籌,而街道則加強公共管理和服務功能,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當地發展的問題。

  比如,依託松江新城的廣富林街道,在19萬常住人口中,有11萬是松江大學城的師生,另外8萬也是以年輕人為主。街道將根據年輕化的人口特點,來配置資源、提供服務。

  鄉鎮合併,未來將形成城鎮圈

  上世紀50年代末,原由江蘇省管轄的嘉定、寶山等10個縣劃歸上海後,全市街道辦事處為139個,鄉鎮為208個。當時郊區人口總量較小,每個鄉鎮平均規模不足萬人。上世紀90年代末,全市街道總數98個,鄉鎮總數212個。

  經過多次調整,上海的鄉鎮區劃發生明顯變化。和上世紀90年代末相比,鄉鎮總量減少近一半,每個鎮轄區平均面積增長近一倍,每個鎮平均戶籍人口增長一倍多。

  在建制鎮的撤並過程中,一些鎮規模越來越大,一些鎮則成了“撤制鎮”,只能被稱為“某鎮某社區”。在一次次的變遷中,那些鎮的地位、規模、功能也出現“上上下下”的落差。李健認為,鄉鎮撤並的主要依據是促進要素互補和流通,實現最優配置,並減少行政管理成本。不過,一些“撤制鎮”所在地的經濟發展和文化傳承等相對有所弱化,也應引起關注。

  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上海現有的107個鎮平均常住人口約12.2萬,常住人口超過20萬的鎮有21個,已建、在建、規劃的大型居住區45個,共涉及22個鎮,平均規劃人口3.3萬。

  根據相關規劃,未來上海將以新城、核心鎮、中心鎮等為引領,形成23個城鎮圈,打破傳統城鎮體系以行政層級配置公共資源的方式,實現郊區地區的城鄉統籌發展。

  在規劃藍圖中,上海100多個建制鎮被分為四類。兩個核心鎮,分別在崇明城橋地區、金山濱海地區。中心鎮,主要指位於郊區發展廊道、發展基礎良好的城鎮,比如羅店、安亭、朱家角等。中心城周邊鎮,指外環線周邊的鎮,比如南翔、江橋、九亭等。一般鎮則指城鎮化水準相對較低的獨立型城鎮。

  從人口來説,核心鎮的規劃規模為15萬至30萬,中心鎮的規模為10萬至30萬,一般鎮的規劃人口規模為10萬至15萬。中心城周邊鎮普遍已有一定規模,但規劃導向上是抑制做大的。它們的職能主要是完善公共服務與交通設施配置,提升建成區環境品質,強化空間管控,維護生態底線,控制人口增長。

  李健表示,到底多大的鎮最為合適其實並無定論,關鍵看其所處的自然環境、經濟條件、發展機遇等。劃分不同等級的四類鎮,提高了發展的效率,但如何進行資源配置,還需進一步深化研究落實,最終讓生活在每個地方的百姓更幸福。

  普通百姓也不必糾結于“我所在的小鎮,到底是中心鎮、中心城周邊鎮,還是一般鎮”,因為未來的上海郊區,將會越來越淡化一個個小鎮的獨立概念,將被“打包”進一個個城鎮圈,在一個“圈”內進行公共資源的互補共享。在同一個城鎮圈內,也許這個鎮教育資源優良,隔壁鎮商業發達,另一鎮是交通樞紐,單個鎮都不是全能的,但“抱成圈”後,大家享受的資源和服務將會更加豐富週到,力求避免以往按照行政建制配置公共資源所造成的不均衡。

  新中國成立後,行政區劃幾經變遷

  上海已進入“無縣”時代

  1949年解放後的上海有30個區,其中市區20個區,分別是黃浦、老閘、新成、靜安、江寧、普陀、長寧、邑廟、蓬萊、嵩山、盧灣、常熟、徐匯、閘北、北站、虹口、北四川、提籃橋、榆林、楊浦;郊區10個區,分別是新市、江灣、吳淞、大場、真如、新徑、龍華、高橋、洋徑、楊思。

  此後,老閘區撤銷,轄地劃歸黃浦區。常熟區撤銷,轄地劃歸徐匯區。嵩山區撤銷,大部併入盧灣區,部分劃入邑廟區。北站區撤銷,轄地劃歸閘北區。北四川區撤銷建制,轄地劃歸虹口區。

  1958年是上海行政區劃調整力度最大的一年。年初,先把鄰近江蘇省的寶山、嘉定、上海3縣劃入上海,同時,撤江寧、新成兩個區,設立靜安區;撤邑廟、蓬萊區,設立南市區;榆林區併入楊浦,提籃橋併入虹口;增設吳淞、閔行兩個區。到這一年的年底,又將江蘇省的川沙、南匯、奉賢、松江、金山、青浦、崇明7縣劃歸上海。

  到了1965年,上海全市共設10個區、10個縣,這種行政體制一直保留到1980年。10個區分別是:黃浦、靜安、南市、普陀、長寧、盧灣、徐匯、閘北、虹口、楊浦;10個縣分別是:寶山、嘉定、川沙、上海、南匯、奉賢、松江、金山、青浦、崇明。

  改革開放後,上海經歷三輪區縣調整——

  第一輪是市區擴容,大約從1981年到1992年,主要從郊縣劃出部分地區併入市區或新設市區。例如,1981年從上海縣析出部分地區設立閔行區,從寶山縣析出部分地區設立吳淞區;1984年,長寧區、徐匯區、黃浦區、普陀區、虹口區和楊浦區等相繼大幅擴容;1989年川沙縣楊思地區劃入原南市區。

  第二輪是改縣設區。1988年撤寶山縣和吳淞區設立寶山區,這也是全國最早的撤縣設區。1992年撤上海縣和閔行區設立新的閔行區,此後嘉定、金山、松江、青浦、南匯、奉賢等相繼改縣設區,1992年設立浦東新區。到2001年底,上海共有19個區、1個縣。

  2000年上海城市化率達74.6%,行政區劃調整從城鄉區縣重組轉向城區內部重組,從2000年開始啟動第三輪調整。2000年撤黃浦區和南市區設立新的黃浦區,2009年南匯區劃入浦東新區,2011年撤銷黃浦區和盧灣區設立新的黃浦區。2015年撤銷靜安區和閘北區組成新的靜安區。2016年,崇明撤縣設區後,上海共轄黃浦、徐匯、長寧、靜安、普陀、虹口、楊浦、閔行、寶山、嘉定、浦東新、松江、金山、青浦、奉賢、崇明16個區,進入“無縣”時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