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提速 中資銀行外資持股比例放寬

2017-12-15 09:19:29|來源:北京商報|編輯:陸琲嘉 |責編:劉徵宇

  北京商報訊(記者 王晗)資本融合的大背景下,外資公司在國內金融機構中的話語權將進一步加大。12月13日,銀監會官網發佈消息稱,經國務院批准,銀監會將放寬對除民營銀行外的中資銀行和金融資産管理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實施內外一致的股權投資比例規則。

  另外,銀監會還透露了未來外資股權開放的三個政策方向,一是放寬外國銀行商業存在形式選擇範圍,促進國內金融體系多樣化發展。二是擴大外資銀行業務經營空間,取消外資銀行人民幣業務等待期,支持外國銀行分行從事政府債券相關業務、放寬外國銀行分行從事人民幣零售存款要求,支持外資銀行參與金融市場業務,提高金融體系活力。三是優化監管規則,調整外國銀行分行營運資金管理要求和監管考核方式,引導其發揮經營優勢,提升競爭力。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趙卿認為,在銀監會未來外資股權開放藍圖中,業務範圍和監管規則對外資行而言影響更大,這也是此前外資行在國內開展銀行業務主要受限的地方。

  那麼,對於中國進一步開放金融業的態度,能否讓外資行加碼投入?對此,趙卿認為,本次對外資放寬中資銀行以及金融資産管理公司的投資比例限制,對外資還是具有一定吸引力的。此前,對於投資持股不得超過20%的上限,實際上外資股東僅能享受股權投資回報,對於所投銀行的戰略發展、經營策略等方面話語權較小,所以,提高持股比例也就意味著提高了外資股東的話語權,會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外資股東。同時,對於外資行,未來可能在存在形式、經營空間、監管規則方面進一步放開,可以提升外資行的競爭力,對於外資行也是一個吸引。

  事實上,外資銀行以股權投資者身份進入中國市場,始於上一輪銀行股改上市時機。2004年,適逢中國銀行業改革開放,中資銀行需要吸收和引入先進的外部經驗和國際銀行的優秀管理能力。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有多家銀行的前三大股東中出現外資企業的身影。例如南京銀行的第一大股東是法國巴黎銀行,北京銀行的第一大股東為荷蘭ING銀行(ING BANK N.V.),上海銀行的第二大股東為西班牙桑坦德銀行有限公司。

  然而外資銀行在華本土化發展進程頻頻遭遇水土不服,去年10月,澳新銀行就曾宣佈將中國地區以及亞洲地區的財富管理與零售銀行業務出售給新加坡星展銀行;今年1月,澳新銀行又以91.9億元的交易價格出售了上海農商行20%的股權。7月,澳新銀行在出售所持上海農商行的股份後,又將出售所持天津銀行股份納入日程。

  “外資銀行在機構設立、業務範圍上均受到一定限制。從資産規模上看,截至2016年末,外資行總資産2.93萬億元,佔全國銀行業總資産的1.26%;而2006年末的時候,外資行總資産佔全國銀行總資産的2.11%。十年間外資銀行的規模佔比是下降的。”趙卿表示。

  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行長兼花旗中國首席執行官林鈺華指出,“中國金融市場進一步開放的時間表和路線圖的公佈,將有助於在華外資金融機構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做好多方面的安排及戰略準備,包括未來可能與潛在中資機構達成合作、獲得牌照許可及國民待遇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