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面向高中生開展“戲劇進校園”項目

2017-12-21 10:19:49|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虹口區面向高中生開展“戲劇進校園”項目 在演繹歷史人物中傳承紅色記憶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

《黎明之前》劇照。(虹口區青少年活動中心供圖)

  旗袍長褂、黃包車、永安裏、塘沽路……日前,原創歷史舞臺劇《黎明之前》將年輕的虹口學子帶回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那段盪氣迴腸的崢嶸歲月。作為虹口區“戲劇進校園”項目推出的第三部力作,該劇生動再現了周恩來、宋慶齡、史量才、茅盾等中國革命史和中共黨史上的重要人物。演繹這些角色的,是來自虹口區十所高中的45名學生。

  開展“戲劇進校園”項目三年來,虹口區已先後推出《東方之舟》《赤子之心》《魯迅在上海》《黎明之前》四部以虹口紅色歷史為主線的原創大戲,吸引了9000余名高中生參與,其中280余人作為演員登上了舞臺。在現場觀摩和親身演出的過程中,廣大虹口學子通過戲劇這一獨特的藝術形式,循著歷史軌跡,感悟地域文化,自覺傳承民族精神、革命精神和時代精神。

  “特別的德育課”讓學生感悟地域文化

  細觀《黎明之前》等四部原創大戲,它們的一個共同點就是立足自身歷史資源,與地域文化緊密結合。事實上,紅色一直是虹口這片土地的底色,山陰路一帶是過去諸多地下黨團員的工作活動地點,中國共産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于1925年初在虹口召開。將這些珍貴的歷史文化資源融入戲劇創作和體驗,造就了一種“特別的德育課”。

  澄衷高級中學高三學生高瑞傑是“戲劇進校園”項目的忠實擁躉,他先後在《赤子之心》《魯迅在上海》《黎明之前》三部大戲中扮演重要角色。作為地道的虹口人,他坦言以前對地域歷史並不熟悉。在上個暑假開展的“戲劇夏令營”中,劇組組織學生演員開展紅色定向走訪,前往塘沽路中共秘密電臺、霍山路85號遠東反戰會議、中央特科聯絡點等舊址,永安裏周恩來舊居等虹口區革命遺址,了解歷史,感受革命前輩的愛國情懷。“這是我第一次知道,原來我出生的地方有那麼多值得了解和傳承的紅色記憶。”

  虹口區青少年活動中心戲劇指導老師唐曉磊表示,學生演繹歷史人物的過程,是一次自主學習的過程,因為他們必須知道這些人物背後的時代背景、歷史事件,這種脫離了文本的學習,更有利於切實的道德感悟。

  以戲劇切入開展全面的藝術教育

  從2015年開始,虹口區的“開學第一課”無一例外都是一部由學生主演的原創大戲。作為虹口區“彩虹計劃”人文涵養工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戲劇進校園”項目讓戲劇真正走進了虹口高中生的藝術課堂和日常生活,眼下它已成為虹口學子戲劇學習的實踐體驗平臺。以此為切入點,各校開始著手挖掘校內外優質文化教育資源,探索校本課程實踐,開展全面的藝術教育。

  而今,戲劇教育貫穿了虹口區中小學生的整個學習階段———小學階段,少兒歌舞劇、音樂劇是藝術課堂中體驗戲劇的主要形式;初中階段,結合不同學科,開展課本劇編排和表演;進入高中後,以學生社團的形式,接觸舞臺劇的創編和演出。區域層面,除了參演原創大戲之外,還有“學生演員培訓班”等平臺,供學生們深入學習戲劇。

  據唐曉磊介紹,《黎明之前》這部劇從選角到正式上演,歷時約五個月。暑假期間,學生演員進行了集中培訓和排練,除了學習表演技巧之外,大家還體驗了劇組的各個工種,如劇務、舞臺監督、道具、服裝、場記、燈光師、海報師等。“孩子們現在上舞臺的機會太少了,而戲劇是一門綜合藝術,涵蓋了音樂、美術、舞臺等多種藝術形式,大家可以在劇組中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得到的鍛鍊也是多方面的。”唐曉磊説。

  戲劇教育促進藝術教師素養提升

  目前,虹口區高中戲劇教育提出了“五個一”要求,即選修一門戲劇課程、學會一項戲劇技能、觀摩一場戲劇表演、參與一次戲劇排練、推出一部學生演出的新戲。要確保在全區範圍內開展這些活動,足夠的藝術師資是重要前提。

  虹口區青少年活動中心主任蔣東坦言,眼下虹口區的藝術教師隊伍中,專攻合唱、舞蹈等單一方向的專業教師不少,但“全能型”藝術教師的缺口比較大。“我們希望通過戲劇教育的推廣,帶動更多藝術教師成為全能型人才。”

  為此,從2015年開始,虹口區針對所有高中藝術教師及部分初中、小學藝術教師進行了為期九個月的專題培訓,將理論學習與教學實踐結合、專家引領與自主實踐結合,促進了藝術教師隊伍整體專業技能與素養的提升。

  此外,青少年活動中心於今年引進了兩名戲劇專業教師負責統籌“戲劇進校園”各項工作。在兼職教師的使用機制方面,虹口區特別聘請社會文化藝術團體的專業人士和民間藝人擔任中小學兼職藝術教師,從臺詞、表演、創作等方面指導教學實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