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新挑戰:不夠現實 仍缺想像

2018-01-02 14:49:42|來源:人民日報|編輯:陸琲嘉 |責編:李玥

  2017年中國電影市場繼續紅火、話題依舊熱鬧,令人矚目,但國産電影與觀眾期許之間仍有相當差距。這種矛盾不難理解:在國內外影視作品多樣選擇中,人們早已不僅僅滿足於“精神溫飽”。站在全面小康的門口,人們更加渴望關乎心靈的文藝作品,更加期待文化昌明的盛世圖景。作為重要文化載體的電影,一個重要任務是為觀眾呈現更加可感、可信、可愛的中國。

  細細盤點2017年受到關注較多的國産電影,可以發現兩個較為突出的問題。一是想像力不足。春節檔有幾部主力影片不約而同地向以往成功作品借力,讓人有似曾相識之感,新意不足。暑期檔有的玄幻題材作品,本應以想像力取勝,但粉絲自發買票“鎖場”的行為證明,想像力貧乏卻又浮誇的創作套路已經走到盡頭。二是現實感不強。相當一批當代題材作品,“現實”只是其背景板,缺乏對當前社會的新發現新思考,缺少對當下觀眾心理的關懷和回應,因而難以調動觀眾的觀影興趣,難以獲得他們的共鳴。

  現實與想像,這看似背道而馳的兩極,卻是優秀文藝作品必須兼備的可貴品質。平庸的作品往往不夠現實,也不夠有想像力,從而無法碰撞出強大藝術張力。而優秀作品,其創作者在對現實的敏銳發現和真實觸摸中,被激發出強烈的表達欲,並且相信他的所感所思應當並且能夠感動他人,與此同時,他又能調動非凡想像力,組織獨特藝術語言使他的思想情志得以凸顯。事實上,想像力仿佛古希臘神話裏的大力士安泰,唯有在現實的大地母親懷抱裏才能獲得真正的力量。同樣地,現實土壤無論多麼豐饒,也必須借助想像力才能夠生長萬物、營造伸向天際的文明殿堂。中國觀眾希望在大銀幕上看到現實,但不需要機械地、沒有情感投入地照搬現實,更不是片面地、過於主觀地曲解現實。中國觀眾期待電影想像力,但這種想像不是虛無縹緲的空中樓閣,更不是莫名其妙的無病呻吟。

  當創作者真正站在廣大觀眾立場來理解想像和現實的關係,他們就會意識到,中國觀眾最喜聞樂見的,是以理想之光照亮現實。即作品要能觸及觀眾的現實焦慮,又能以藝術想像和藝術創造給予“電影式的解答”,讓人感到溫暖、看到希望。這種傾向既基於中國悠久的樂感文化傳統,也符合電影作為大眾文化的屬性。娛樂觀眾、陶冶情操、傳播正面價值觀三者兼具的電影作品,應當成為中國電影的主流。

  新主流大片《戰狼Ⅱ》的成功,新鄉村故事《十八洞村》帶給我們的感動,也恰恰證明現實和想像的辯證關係。這兩部影片的形態差別極大,但在依託現實、超越現實以及大膽想像、落實想像上,都表現出色。特別是在與廣大中國觀眾精神訴求充分藝術對話方面,這兩部影片給我們帶來諸多啟示。通過這樣的影片,我們既看到當下正在發生的事實,也期待更加理想化的現實。這種想像令人振奮,能夠凝聚眾人力量去追尋它、實現它。

  期待更多有理想的中國電影,助力我們充滿自信地開拓新時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