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寧:武定西路故事和韻味讓人難忘

2018-01-08 10:22:41|來源:解放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長寧 | 武定西路雖短,故事和韻味卻讓人久久不忘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

  第一站:跳動的音符

  在江蘇路武定西路路口,豎立著奧地利音樂家“華爾茲之王”———小約翰·施特勞斯的雕像,雕像原作豎立在維也納的城市公園裏。背後一位女子婀娜的扶墻站立。只是查閱老照片,原來金色的施特勞斯雕像變成了黑色,曼妙的女子由黑色變成了金色。雖然顏色掉了個個,但是這條路的音樂特色由此可見一斑。

  武定西路1498弄,建於1912-1936年,原為漢奸潘三省開設的會員制賭場,由於鄰近兆豐公園(今中山公園),起名為兆豐總會。

  而今他變身成為了上海愛樂樂團(原上海廣播交響樂團)的辦公樓。磚混結構,綠色的草坪配上潔白的噴泉。幾位剛排練完的樂手,在門口交流著演出中的注意事項,側耳傾聽樓內還有陣陣的音樂飄出,真是美極了。

  第二站:作家筆下的小日子

  武定西路1375號開納公寓,由新亨營造廠投資建造于1932年前後,以英商“汪記洋行”大班開納命名。在這座樓裏住著鼎鼎大名的女作家張愛玲。

  開納公寓在當時可是滬上最氣派的公寓建築。廚房和衛生間均有熱水供應,大小衛生潔具都是從英國進口來的。客廳有大面積的鋼玻璃窗,臥室內還有柚木制作的嵌入式四開大壁櫥。洋氣得不要不要的。

  張愛玲在文章當中這樣描述她在此處的生活場景。那時,她十八歲。由於和繼母發生口角而被父親毒打軟禁逃出家後剛剛和母親、姑姑生活在一起,住在開納公寓。在父親家裏的日子是陰鬱沉悶,甚至令人窒息的,而投奔母親後,生活全然變了另外一個樣子。當時的心情可以説是有幾分雀躍歡欣的,連一碗莧菜都是“朱翠離披”的。

  跟著一位老爺叔的腳步走進開納公寓,踏著張愛玲走過的樓梯拾級而上,雖然每家每戶都換上了新式木門,但是鐵架上挂著的長柄傘,讓人幻想屋內是不是住著一位“老科勒”。

  第三站:新中國第一任司法部長的個人天地

  武定西路1357-1359號一棟三層的歐式花園別墅,磚混結構。室內木制的樓梯和地板,二層有臥室和書房,底層有客廳、餐廳和廚房等。從屋外可以看見煙囪高聳,屋內自然是設計了壁爐,也是這棟住宅的亮點。住宅的南面有一個大花園,供休息使用。史良先生1946年至1952年曾在東半側的樓內居住。

  史良先生是江蘇常州人。出身於世代書香之家。他從學識廣博並具有一定新思想的父親的談天中,懂得了許多歷史故事,由此萌發了初步的民族意識和愛國思想。九一八事變後,發起上海婦女救國會,被選為理事。上海文化界救國會成立後,被選為執行委員。1936年任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常務委員。生前曾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首任部長,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盟中央主席。

  這是我們從書中找到的資料。除了感嘆上個世紀風起雲湧的歷史,和史良先生波瀾壯闊的一生。我們能做的僅僅是從大門的方形缺口處,管窺這座歐式別墅,想像他曾經熱鬧的樣子。

  第四站:平常生活中的煙火氣

  走在武定西路上除了那些記載著過去的別墅與公寓,感受最多的還是平常日子的煙火氣。

  幼兒園裏孩子們在快樂的做著操,弄堂深處晾曬著的衣物與被褥,亦或是警局門口那一字長蛇陣的警車。無一不讓人感嘆,生活才是一條路的靈魂。

  還有那些雕塑小品,上海美術電影專修學校的門前有一個“雨中戲蛙”的雕塑,棕櫚樹下,一個頭戴禮帽的大肚男子手中撐著一把傘,他前面是一個撐著一把小傘的小男孩,兩人正低頭看著前面池塘裏的一隻金色小青蛙,傘下滴著水珠,池塘裏泛起浪花,頗具動感之美。

  走著走著,你還會邂逅馬賽克壁龕下坐著的歐洲男子,他手中拄著一根拐杖,臉上的表情有點茫然,腳下還臥著一條沙皮狗。

  這一切才是武定西路留給小編的最深印象,套用一句名言“當下就是一切,此刻才是永恒。”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