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調控必須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

2018-01-10 09:22:23|來源:北京青年報|編輯:陸琲嘉 |責編:劉徵宇

  1月7日的《北京青年報》刊發特約評論員文章,題目是《樓市分類調控需要更加精準》,就蘭州市近日鬆綁限購、強化限售進行了評論。

  我贊成文章強調的,一些庫存較大的城市,不能一方面通過鬆綁限購去庫存,同時又繼續大量增庫存。適度鬆綁限購的目的不僅僅是去庫存,還是為了滿足剛需和改善性需求;而即使在庫存較為突出的三四線城市,也不能允許炒房資金繼續進入樓市,否則既會拉高房價,也會帶來更大的泡沫風險。所以,分類調控必須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定位,有效遏制投資投機性需求。

  蘭州市鬆綁限購,或給部分城市以示範效應。但作為一項重要的調控措施,限購絕不是簡單地一松了之。取消本地居民二套房限購和外地居民首套房的社保、納稅證明,有利於滿足剛需和改善性需求,但後者也可能為外地的炒房資金進入樓市洞開方便之門。所以,社保和納稅證明應該依然是一個基本條件,但其年限可以放寬。而在土地資源緊張、庫存並不嚴重的一二線城市,設置一定門檻的限購措施仍然是必要的。

  在鬆綁限購的同時強化限售是非常必要的,因為這是一項遏制炒房的根本性措施。但有些城市的實踐已經證明,僅將限售時限由兩年延至三年作用有限,因為完成全部購房手續本身就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再等一年時間,對炒房者而言也並非難事。如果借鑒有些城市的做法,將購房後再上市的時間延至5年,則既不會對改善性需求産生較大影響,也會對投資投機性購房産生較明顯的抑製作用。這樣的措施應該考慮納入長效機制。

  中央經濟工作會在強調推進住房制度改革、建立長效機制的同時,明確要保持調控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所以,調控政策的任何調整改進,都要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精神以及“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進行。(潘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