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圍繞上海改革開放創新發展履行職能,出實招謀良策建諍言增合力 政協:讓民心民願“同心圓”越畫越大
■5年來,市政協産生4000余件提案、1萬餘篇社情民意信息,開展近600項專題調研
■5年來,共完成市政協委員參與立法協商工作項目102件(次),委員提出意見建議3000余條,向立法部門復函79件
北京西路860號,上海市政協門口,常有幾輛大巴停在此處。這5年,平均每天至少有一輛大車載著政協委員,駛向黨政機關、企業、團體、社區。他們走進自貿區,觀察行政大廳辦事情況;深入居民樓,察看老舊電梯運行;跟著運輸車,追蹤垃圾分類情況……
5年來,上海市政協委員履職熱情高漲,共提交提案4573件,立案4442件,被採用社情民意信息1萬餘篇,開展專題調研近600項,推動一項項重要工作落實和完善。市政協主席吳志明説,黨和政府工作推進到哪,政協工作就支持配合到哪,市政協緊緊圍繞上海改革開放、創新發展履行職能,為全市改革發展出實招、謀良策、建諍言、增合力。
委員履職碩果纍纍,得益於協商環境越來越好。在上海市委支持下,市政協制定年度協商計劃,完善協商議政格局,拓展協商領域,開展專項民主監督,推進政協協商民主建設,讓民心民願的“同心圓”越畫越大。
一道監督考題
2017年6月15日,楊浦區小吉普河畔,引來了一群特殊訪客,他們或拿起相機,拍下“河長牌”上責任人的聯繫方式;下轉◆3版(上接第1版)或趴著欄杆,俯身查看河水狀況;或拿著筆記本,與水務部門工作人員探討交流。他們是市政協“本市城鄉中小河道綜合整治”專項民主監督工作第三組成員,在此實地查看楊浦中小河道整治最新進展。“河水流速太慢,不利於水體自我凈化,如果後續整治跟不上,黑臭現象可能回潮。”
如果説城鄉中小河道綜合整治是上海補短板的重要內容,那麼去年啟動的市政協首次專項民主監督,則是補好政協民主監督工作短板的重要探索。以往,政協民主監督的職能,常常寓于提案、視察等工作中,工作實效不足以顯現。
開展專項民主監督以來,市政協專門成立專項民主監督工作組,市政協主席會議專題研究工作方案,五個監督組分別深入楊浦、寶山、金山、松江、奉賢、崇明,多次進村入戶、按圖察河,掌握了大量一手資料,找準問題,尋求對策。
敢監督不缺位,善監督不任性,真監督不應付。市政協此次專項監督歷時5個多月,開展視察調研20多批次,召開專題座談會30余次,近400人次市、區政協委員和民主黨派成員參與,反映意見建議300余條,報送專項民主監督報告,提出具有前瞻性、針對性、操作性的意見建議。
兩項重點突破
立法、財政預決算,屬於人大的法定職責,政協關心這些領域算不算“越位”?政協委員有不同意見,開門立法、陽光財政是公眾普遍關注的問題,作為廣納社會各界意見的協商平臺,應該主動作為,將立法和財政預決算作為協商和監督的重要內容。
2013年開始,“地方性法規(草案)在市政協聽取意見工作”正式更名為“市政協委員參與立法協商工作”,5年來,共完成市政協委員參與立法協商工作項目102件(次),委員提出意見建議3000余條,向立法部門復函79件。不少律師委員經常參加立法協商。他們説,“地方立法要加強對重大問題的調研,使立法真正回應社會需求、民生關切。”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起草制定期間,市政協社法委與社科院聯合開展調研,組織部分委員赴天津濱海新區和深圳前海開發區考察學習,先後組織召開6次政協委員、專家學者、企業界人士等不同領域、不同層面的座談研討會,草案報送市人大審議前後,又連續召開3次座談會聽取委員意見,最終梳理形成87頁篇幅的《關於〈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草案)〉修改建議報告》,其中不少意見被吸收採納。
2012年,市政協委員首次提出,要將政府“錢袋子”納入政協協商範疇。次年,市政協經濟委員會牽頭開展預算協商。財政領域的專家委員立刻顯現出專業水準。“政府把四分之一的錢用在了‘其他’方面,這‘其他’到底是什麼?”委員炮轟“其他”,提出要防止為保預算“盤子”而隨意增加“其他”支出。在隨後3年裏,“其他”支出的比例逐年降低,從2014年20%降到2017年13%左右。
數字並非重點,思路才是關鍵。市政協領導認為,政協委員對財政預算的關心,眼光不必拘泥于錢的數字多少,要更多地關注編制預算的一些方針、政策、原則、重點、邊界。在政協的協商平臺上,委員可以對公共性、全局性的事情多發表一些看法。
四份協商計劃
要讓委員建言不“放空炮”,提高協商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需要制度保障。
市政協協商年度計劃起始於2013年夏,當時市委轉發政協意見,明確開展協商的八種主要形式,並明確每年由市委秘書長牽頭,商研擬定全年協商議題,還對市委市政府領導出席協商活動次數作了規定。2014年,上海政協首次制定並實施了協商年度計劃。
協商計劃讓委員履職“有的放矢”。依據首份協商年度計劃,當年7月,市政協召開主題為“推進本市新一輪城鎮化”的常委會議。此前,委員們就帶著這個題目,赴市郊地區開展調研、專題視察、提案督辦。最終,共計有600余人次政協委員提出了百餘條建議。
協商計劃讓委員持續聚焦重點領域。“營造有利於企業發揮創新主體作用的環境”“建立政策和公共技術服務平臺”“解決源頭創新和成果轉化‘兩個一公里’問題”……圍繞科創中心建設,市政協連續三年召開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委員們發表真知灼見。以議政性常委會議為契機,市政協組織委員逐年深入調研協商,就開放力度不夠、政府市場定位不清、高端人才不足、成果轉化不力、企業創新不強等瓶頸問題,提出意見建議300余條。
迄今,4份協商計劃作出79次專題協商會議安排,其中涉自貿區試驗、科創中心建設、“一帶一路”建設等國家戰略實施的就有10次,涉及“十三五”規劃編制、中小河道整治、交通綜合整治等當年全市重點工作和城市管理新課題佔比近半,其餘則是教育、衛生、保障等民生議題。
“大家協商的勁頭更足了。”回顧5年,不少委員都有此感慨。在他們看來,每年市領導到政協的次數大大超過計劃,委員參會人數也屢次讓會場一再加座。“來得勤”,更“説得透”,堅持協商在決策之前和決策實施之中的“協商與決策關係”,在大家心中都有了更深切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