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殼造係”剎車 多路資本收縮A股戰線

2018-01-24 10:09:53|來源:證券時報|編輯:陸琲嘉 |責編:劉徵宇

  新年伊始,A股“易主”頻現。上市公司創始人萌生退意的案例不在少數,多個聞名A股的資本派系亦主動“收縮戰線”。

  其中,中科招商大面積減持或清倉祥龍電業、中設集團、朗科科技等多家公司,九鼎係擬減持中旗股份、榮泰健康等,匯垠係接連退出匯源通信、融鈺集團,星河系讓渡步森股份,長城匯理係撤出亞星化學,杉杉係脫手江泉實業,中技係擬退出宏達礦業等等。

  各路資本係版圖縮水背後,是戰略性收縮,還是遭遇市場不能承受之重?

  各資本係收縮戰線

  近年在A股極為活躍的中技係披露退出意向。1月16日晚間,宏達礦業披露籌劃重大事項,間接控股股東中技集團擬調整宏達礦業控股股東上海晶茨的股權,或導致公司實控人變更。

  但目前較為棘手的是,18日晚間,宏達礦業披露實控人顏靜剛因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遭證監會立案調查。顏靜剛為中技係掌門人,實控A股宏達礦業、富控互動、尤夫股份3家公司。

  目前,中技係旗下富控互動、尤夫股份均收到調查通知書,宏達礦業雖公司層面未被立案,但尚不知對此次股權轉讓的影響。

  梳理近期案例,老牌PE係資本成為此輪撤離A股的主力。2015年,中科招商、九鼎投資等搖身成為A股資本運作高手。現今卻選擇逐步退出,宣告回歸創投主業。

  中科招商即2015年A股“造係”運動風行時的最典型代表,一度舉牌十余家A股公司,成為海聯訊等公司的第一大股東。中科招商董事長單祥雙亦曾多次表達對A股上市公司進行整合的意願。

  2017年12月7日,中科招商披露一份30億元規模的減持計劃,此後便進入“清倉”A股的節奏:先後減持祥龍電業、中設集團、沙河股份等多家公司,並均在減持過程中表明擬繼續減持之意。

  此外,中科招商擬以協議轉讓方式出讓旗下朗科科技、海聯訊的全部股權。其中,厚璞創新接手朗科科技失敗後,中科招商又為朗科科技物色了新的接盤方——上海宜黎。轉讓海聯訊控股權一事也並不順利,因與意向方武漢僑盛未能談攏,中科招商于去年12月20日終止交易。

  上述減持行為被歸於戰略方面的考量。中科招商方面曾表態,會根據市場情況逐步減持上市公司至完全退出,將回歸創投和産業轉型的主業。

  同為PE係的九鼎係步伐相似。1月15日晚間,榮泰健康宣佈九鼎投資擬6個月內清倉減持10.09%股份。不過,1月16日,該減持計劃被閃電撤回。稍早前,1月2日,九鼎集團折價轉讓15.64%的九鼎新材股份,退為公司第二大股東。去年12月,九鼎係多股東擬合計減持中旗股份不超11.67%股份等。

  另一近期戰線收縮明顯的是資本係新貴匯垠係。僅去年12月,匯垠係就接連從匯源通信和融鈺集團退出,目前旗下僅余A股公司萬家樂。

  匯垠係具有廣州國資背景,主導匯垠係的廣州基金相關人士告訴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退出上述兩家A股企業屬於公司的戰略調整。據了解,廣州基金在市政府“兩個回歸”(支持廣州産業轉型升級、支持廣州基礎建設投資)的要求下,業務重心將較以往更加突出對廣州本地經濟的服務。

  此外,去年10月底,鄭永剛執掌的杉杉係終於完成對江泉實業的徹底退出,接盤方為大生農業,杉杉係A股持股平臺縮減至杉杉股份、新華龍2家;曾入主多家A股公司的長城匯理繼退出天目藥業、折戟*ST新都後,去年11月又出讓了亞星化學大股東之位。

  不能承受的杠桿之重?

  戰略收縮是一方面。“主動”讓渡股權背後,也浮現高杠桿運作的風險。

  不少資本係大佬通過高比例質押上市公司股權,進行加杠桿融資。不過,在目前重組行情遇冷的情況下,部分資本係正遭遇平倉風險的考驗。

  星河系徐茂棟運作的步森股份是最新一例。1月22日,步森股份再度停牌。最近一個交易日(1月19日),步森股份已走出第4個跌停。

  2017年10月,徐茂棟實控的睿鷙資産擬將所持步森股份16%股份轉讓給安見科技,同時向安見科技委託其所持剩餘13.86%股份的投票權。

  徐茂棟為星河互聯集團創始人。在去年上交所發佈的研究報告《A 股資本係族:現狀與思考》中,徐茂棟憑藉實控步森股份、天馬股份而榜上有名。

  2017年12月18日上午,步森股份突然閃崩,19日,公司股價又一字跌停,當晚公司便以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為停牌自救。但步森股份1月4日復牌後再度一字跌停。彼時公司透露,新東家安見科技所持的16%股份已全數質押,並接近警戒線。徐茂棟旗下上海睿鷙剩餘股權也已同樣全部質押並接近警戒線。

  無獨有偶,徐茂棟旗下天馬股份于去年12月18日同步閃崩,其所持29.97%的天馬股份亦處於100%質押狀態。

  此外,不少資本派系當初即憑藉數倍杠桿入主上市公司。以匯垠係為例,其以匯垠澳豐為平臺,從2015年開始,匯垠澳豐作為普通合夥人,僅累計耗資百萬元,就先後杠桿收購匯源通信、萬家樂、融鈺集團3家公司。

  去年12月19日,融鈺集團大股東匯垠日豐披露籌劃將其所持1.26億股轉讓給上海誠易。12月26日,公司因籌劃重大對外投資事項申請停牌,隨後又宣佈發起並購基金繼續停牌。今年1月11日,深交所向融鈺集團下發關注函。除關注上述事項進展,深交所還問詢公司大股東的股權質押情況,以及是否存在平倉風險。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注意到,剛剛宣佈實控人或變更的宏達礦業,中技係控股股東上海晶茨已超高比例質押公司股票。截至去年12月23日,上海晶茨累計質押1.35億股,佔其持有公司股份總數的99.99%。此外,截至去年三季度末,中技係所持尤夫股份、富控互動的股份也已全數質押或接近全數質押。

  屯殼造係不流行了?

  據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梳理,截至2018年1月22日收盤,A股50億元以下的小市值公司數超過1300家,已接近A股上市公司總數的四成。而一年前,50億元市值以下規模公司數僅為此一半。

  過去一年,在A股市場,藍籌股和小盤股急速分化。以公募為代表的機構不斷撤離中小創,抱團藍籌股。藍籌股指數主要代表上證50、滬深300等已超越2016年初“熔斷”前的高點,與此同時,創業板卻不斷走出階段新低。

  分化的市場行情下,即便是長袖善舞的資本市場能人亦不免焦慮。回看資本大佬們選擇“放手”的A股公司,幾乎都是小市值公司。部分公司如中旗股份,亞星化學、匯源通信、宇順電子等市值僅在30億元左右。

  “當前市場環境下,殼不一定值錢,且屯殼本身要耗費較高的成本,實力派機構沒必要像過去一樣屯殼造係了,不如索性套現讓出控制權。”有投行人士向記者表示。

  例如,睿康係入主蓮花健康後,屯殼成本極高,實控人夏建統須著手處理蓮花健康易主之前的一系列問題。

  近年在A股市場急速擴圍的中植係,同樣有了“賣殼”動作。宇順電子是中植係在A股首家控股的上市公司。1月10日晚間,宇順電子重組方案出臺,擬200億元收購星美集團旗下的影院資産成都潤運100%股權。若交易實施,宇順電子實控人將由中植係掌門人解直錕變更為覃輝。

  對資本派系來説,實現財富增值的重要路徑在於,向上市公司注入資産,通過資産低買高賣尋求溢價,而派系內上市平臺之間,經通盤運作達成協同共贏。

  然而,自2016年開始,監管風向轉變,在脫虛入實背景下,監管政策持續嚴格,並購、再融資和借殼等運作的難度均有所加大。

  屯殼容易運作難。實際上,在遭資本大佬撤出之前,大部分公司都淪為了“重組困難戶”。例如,在杉杉係入主江泉實業後,曾先後嘗試收購化學製品製造業公司、福瑞鋰業等,但均告失敗;匯垠係接手匯源通信後,隨後兩次主導重組也全部落空等等。

  當實控人無法有效整合旗下殼資源,公司股價必然面臨持續下行的壓力。招商證券分析師此前曾將此描述為“三角囚徒困境”。在當前殼價值負反饋開啟的困境下,大股東和實控人一邊在繼續努力運作,安撫跟隨資金;一邊在考慮什麼時候不行了減持套現。而跟隨大股東的資金,一方面在觀望著大股東的行為,並接受安撫。一邊也在觀察著形式。而PE方沒有解禁,只能“乾等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