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勇:交出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的上海答卷

2018-01-30 14:38:36|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應勇答記者問時表示:進入新時代上海要奮力實現新跨越要堅定踐行新發展理念——交出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的上海答卷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

上海市市長應勇回答中外媒體記者提問。本報記者袁婧攝

  29日下午,在市十五屆人大一次會議閉幕後,上海市政府舉行記者招待會,市長應勇出席並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肖貴玉:各位記者朋友,大家好。上海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剛剛閉幕,現在我們很榮幸邀請到應勇市長與中外記者見面,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現在我們先請應勇市長講話。

  應勇:各位記者朋友,大家好。今年的市“兩會”開得很成功,這是一次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大會,是一次鼓舞人心、團結奮進、凝心聚力促發展的大會。媒體記者朋友們在“兩會”期間作了大量充分、有成效的報道,為“兩會”的召開營造了良好的氛圍,大家辛苦了,我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市十五屆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我已經作了表態講話。剛剛新一屆市政府領導班子也和記者朋友們見了面。時間寶貴,我就不多説了,現在歡迎大家提問。

  更看重的是GDP背後的高品質發展GDP背後人民生活水準的不斷提高

  人民日報記者:去年上海的GDP增速達到了6.9%,應市長您對這個數字滿意嗎?您和新一屆政府對上海經濟未來發展的預期是怎麼樣的?

  應勇:2017年上海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向好、好于預期。全市GDP增長6.9%,經濟總量突破3萬億元,躍上了一個新的臺階,這是可喜的。但我們更看重的是GDP背後的高品質發展,GDP背後人民生活水準的不斷提高,GDP背後呈現出的增長穩、結構優、效益好、可持續的發展態勢。去年上海的金融、信息服務等現代服務業保持了10%以上的增長,快於全市面上服務業7.5%的增長;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高端醫療裝備等新興産業保持20%左右的增長,快於全市面上工業6.8%的增長,戰略性新興産業的製造業部分産值佔工業的比重一年提高了4.1個百分點,居民人均收入增長8.6%,繼續快於經濟增長。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了9.1%,這是在2016年增長16.1%的高基數上實現的增長,是在房地産對財政預算收入貢獻同比減少9.3個百分點和非稅收入僅佔11.7%的情況下實現的增長。

  進入新時代,上海要奮力實現新跨越,政府工作報告對今後五年經濟發展的目標和舉措做了安排,我們要認真抓好推進和落實,要堅定踐行新發展理念,交出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的上海答卷。我們對上海經濟的發展充滿信心。

  新的城市總規目標明確要堅持一張藍圖幹到底

  新華社記者:《上海城市總體規劃2035》已經得到國務院批准,我們想知道這個規劃您認為最大的亮點是什麼?如果要實現這個規劃中的藍圖,我們上海有哪些主要的舉措?

  應勇:去年底國家批准了上海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這個規劃把這些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對上海發展的要求做了一個集成,並對接“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戰略安排,進一步明確了上海城市的性質、功能定位和目標願景。《總規》亮點概括起來就是:建設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五個中心”,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令人嚮往的創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態之城。新總規還明確了上海城市2020年、2035年的目標任務,並對2050年的目標願景進行了展望。上海自2014年啟動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編制以來,廣大市民廣泛參與、踴躍建言獻策,現在我們實施這個新的城市總規,同樣需要廣大市民共同關心、共同努力,凝聚各方力量和智慧,發揚“釘釘子”的精神,堅持一張藍圖幹到底,努力把藍圖變成現實,把城市發展得更好,讓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全面深化自貿試驗區改革開放今年繼續擴大FT賬戶適用範圍

  彭博新聞社記者:我的問題是關於上海自由貿易港,政府工作報告當中提到自由貿易區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想繼續推進自由貿易港的建設,自由貿易港跟自由貿易區有多大的區別?業務上會不會有一些新的突破?

  應勇: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我們要堅定改革開放再出發的信心和決心,將改革進行到底,把各項改革舉措抓實抓好。建設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是國家戰略,也是上海當好改革開放排頭兵的突破口。中央批准的全面深化自貿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重點是建設“三區一堡”、實施“三個聯動”,即開放和創新融為一體的綜合改革試驗區、開放型經濟體系的風險壓力測試區、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先行區,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推動市場主體走出去的橋頭堡,加強區內改革同全市改革、國際金融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聯動。

  您剛才講到關於金融改革、與中國經濟實力以及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建設,FT賬戶(自由貿易賬戶)就是自貿區金融改革的一大創新。原來只有區內主體和境外機構才能設立FT賬戶,去年擴大到全市,符合條件的科創企業也可以設立FT賬戶。到目前為止,FT賬戶已開設7萬個,累計融資總額達到1.1萬億元人民幣。今年還將繼續擴大FT賬戶的適用範圍,擴展其功能,為經濟發展發揮更大的作用。至於自由貿易港,上海將在中央的統籌考慮下探索建設。

  加強房地産調控不動搖不放鬆加快建立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

  東方衛視記者:2017年上海房地産調控成效明顯,請問今年上海的房地産市場是否會堅持調控,或出臺新的舉措,如何進一步加快租購並舉的制度建設?

  應勇:房地産市場調控,事關城市的長遠發展,事關青年人的發展和民生改善。我們制定並嚴格執行了“滬六條”“滬九條”等房地産調控政策措施,效果是明顯的。去年,全市新建商品住宅的價格指數基本穩定,2017年11月、12月,二手住房的價格指數環比分別下降了0.3%和0.1%。進一步加強房地産市場調控,我們必須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堅持嚴控高房價、高地價不是權宜之計,減少經濟增長、財政收入對房地産業的依賴也不是權宜之計,加強房地産市場調控不動搖、不放鬆。

  加快建立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改變當前房地産市場中“售賣一條腿長,租賃一條腿短”的情況,是我們正著力抓好的一項重點工作。一方面要加大租賃住房的建設力度,增加供給,去年我們已經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租賃房需求量大的科創園區、産業園區、軌道交通站點等區域先後推出了29塊、79.7公頃的租賃房用地,大體可新建租賃住房超過2.2萬套。《政府工作報告》已經明確,今年將新建和轉化租賃房共20萬套;另一方面要大力培育專業化、市場化、機構化的經租企業,盤活存量,新增經租房9萬套。同時,還要落實好相應的公共服務。

  將全面推進上海香港互利合作一起為實現中國夢作更大貢獻

  香港大公報記者:上海科創中心建設肩負著國家的戰略和使命,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到上海堅持全球視野、國際標準,在科創中心建設方面取得很好的成績,現在香港也在著力推動科創建設,未來滬港兩地在科創方面有怎樣的合作空間和前景?

  應勇:上海和香港有著廣泛、密切、深入的交流與合作。上海和香港建立經貿合作會議機制已有15個年頭,這一機制推動滬港兩地加強合作交流、實現共同發展。我可以給大家分享幾個數據:香港在滬投資佔外資在滬投資的50%左右,“滬港通”日均成交額87億元人民幣,去年有近6700名香港學生來滬參加各項活動。第四次滬港合作會議今年將在香港召開,我也將率團參會。目前雙方正就相關合作事宜加強磋商,已經有了初步的設想。我們將全面推進同香港的互利合作,為香港同胞到上海發展提供更多機會,與香港一起為實現中國夢作出更大貢獻。

  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落戶上海目標是辦成國際一流博覽會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今年上海要舉辦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政府工作報告裏提到,這件事需要舉全市之力去推進。為什麼這個會那麼重要?能不能跟我們分享一下現在最新的籌備進展?另外,上海已經提出博覽會要建成一個線上、線下“6+365天”的交易服務平臺,要釋放它的溢出效應,您眼中最重要的溢出效應是什麼?怎樣為上海打造國際消費城市作出貢獻?

  應勇:這是一個國內外都高度關注的問題。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推進新一輪高水準對外開放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落戶上海,體現了黨中央對上海的高度信任和支持。國家商務部已在上海設立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上海方面就相關服務保障成立了16個工作小組。目前招商招展、“虹橋國際貿易論壇”等籌備工作正順利推進;展務、安保、交通、住宿等籌辦工作也在有序推進,目標是把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辦成國際一流的博覽會,並且通過線上線下、展中展後的聯動,包括線上線下相結合的“6天+365天”交易服務平臺,讓更多的國際優質商品集聚上海,實現會展、商務、旅遊、文化等方面的聯動,我想這就是國際進口博覽會的溢出效應。經過努力,加快推進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和國際消費城市的建設,全力打響“上海購物”品牌,服務好國家新一輪高水準對外開放的戰略。

  張江科學城今年還將再開工建設一批項目

  央視記者:我想問的問題也和科創中心有關。在2017年,上海的超強超短鐳射實驗裝置和微小衛星研究取得了重大科研成果。2018年,張江綜合性科學中心建設還會有哪些重大的項目?

  應勇: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是我國未來科技創新的新高地,也是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內容。我們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加快建設大科學設施、高水準研究機構和張江科學城,提升科學中心的集中度和顯示度,迅速做實、做強、做出影響。以正在規劃建設的光子科學和技術為例,2018年將開工建設硬X射線自由電子鐳射裝置。同時,已經開工建設的項目,今年要加快推進,比如上海光源二期、超強超短鐳射、軟X射線自由電子鐳射裝置、活細胞成像平臺、轉化醫學設施等。張江科學城規劃建設面積約94平方公里,2017年已動工了35個項目,今年還將再開工建設一批項目。張江科學城將建設成為科學特徵明顯、科技要素集聚、環境人文生態、充滿創新活力的國際一流科學城。

  提升黃浦江沿線區域功能品質逐步實現蘇州河公共岸線貫通

  東方網記者:去年年底,黃浦江兩岸45公里的岸線全面貫通開放,對此市民都很高興。今年您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進一步提升黃浦江岸線的功能和品質,未來蘇州河兩岸是否會全線貫通開放?

  應勇:去年在全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黃浦江45公里岸線公共空間全線貫通開放,實現了還江於民、還岸線於民、還景於民。本著“先貫通、再提升”的原則,今年起,我們將著力持續提升黃浦江沿線區域的功能品質,還將對黃浦江兩岸的景觀燈光進行提升改造,對浦江遊覽資源進行整合,打造世界級的浦江遊覽品牌。

  蘇州河岸線的貫通開放問題,社會有呼聲,也是我們的願望。今年我們將啟動實施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四期工程,其中一個任務就是,逐步實現蘇州河兩岸公共岸線的貫通。目前蘇州河岸線還有不少中斷點,貫通的任務還很重,但我們將堅定這個目標,加強蘇州河岸線的管控,一段一段來,逐步實現這一目標。

  經濟發展民生福祉要互促共進養老金最低工資都會繼續提高

  新民晚報記者:民生保障一直是市民關心的熱點,去年4月份,上海月最低工資標準上調到2300元,在全國也是最高的,想請問今年最低工資標準是否會繼續提高?另外養老金方面是否也會有調整?

  應勇:我們追求的發展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是造福人民的發展。我們一直強調,經濟發展和民生福祉要互促共進,新增財力要優先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今年,養老金、最低工資都會繼續有所提高。

  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將推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措施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為提高政府的辦事效率,上海在進一步營造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今年有哪些新的舉措?另外上海還出臺哪些措施來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

  應勇:優化營商環境是增強上海城市核心競爭力的一個關鍵要素,上海的營商環境總體上是好的。這些年上海的大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良好營商環境。目前,上海集聚外資企業超過8萬家,擁有跨國企業的地區總部625家、外資研發中心426家;在滬民營企業創造的生産總值和稅收分別佔到上海總量的1/4和1/3;2017年,上海平均每個工作日新設立企業1184家,活躍度達到80%,這些都是上海良好營商環境的綜合反映。

  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去年我們根據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針對市場主體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定了著力優化營商環境、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行動方案,並制定了市場準入、施工許可、跨境貿易等10個方面的專項行動計劃。我們要切實抓好落實,取得更大成效,努力讓上海形成行政審批最少、收費最少、效率最高、透明度最高的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打造營商環境的新高地。另外,我們今年還將推出一批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的政策措施。

  我們是答卷人,市民是閱卷人中小河道整治打分市民説了算

  文匯報記者:應市長,我們都知道您有一個特別的職務———上海的“總河長”,為推進水污染防治,2017年上海全面實施河長制。您作為上海的總河長,給2017年中小河道治理打多少分?對實現2018年的治理目標有沒有信心?

  應勇:上海這座城市因水而生、因水而居、因水而興,水是上海的一大優勢自然資源,但水環境也是目前上海生態環境的一個相對短板,必須下大力氣治理好。2017年,我們對1864條段、1756公里黑臭河道進行了整治,實現了中小河道基本消除黑臭、水域面積只增不減的目標,河長制也已全面建立。我覺得,中小河道整治,我們是答卷人,市民是閱卷人,能打多少分市民説了算。

  2018年我們水環境治理的目標是:中小河道全面消除黑臭,水環境品質進一步提升。我們在抓好中小河道水環境治理的同時,還要著手對大江大河進行環境治理。今年將堅持水岸聯動、干支流聯治,全面啟動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四期工程。同時,還要力爭開工建設吳淞江工程上海段。在增強防汛除澇能力的同時,進一步打通水系,讓水流動起來,讓水環境好起來。我們對水環境的治理充滿信心。

  台灣聯合報記者:近年來,台灣民眾到大陸來學習、創業、就業、就學的意願逐年上升。請問上海未來對台灣民眾來大陸、來上海發展有沒有什麼新的措施和規劃?

  應勇:我們始終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滬臺兩地在經貿、教育、文化等各個領域有著深入交流與合作。目前,上海已有臺商投資企業超過1.2萬家,其中有700多家企業入駐自貿區;已有4家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就業基地和示範點;上海也是首批開放臺胞在大陸事業單位就業試點區域之一。

  逐步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是黨的十九大報告向台灣同胞釋放的極大善意。上海歡迎台灣同胞,特別是台灣青年到上海發展。我們將在進一步落實《上海市台灣同胞投資權益保護條例》的基礎上,研究制定政策措施,為逐步實現在滬台灣同胞與大陸居民享有同等待遇提供有力的保障。我們願意與台灣同胞分享上海發展的機遇,增進台灣同胞福祉。

  垃圾問題事關千家萬戶須全社會動員齊抓共管

  上海人民廣播電臺記者:上海提了很多年的垃圾分類,但是似乎並沒有全面推開,今年我們在這方面會不會有所突破?

  應勇:垃圾問題事關千家萬戶,事關環境品質,也事關城市的形象。上海作為超大城市必須直面這個問題,重視這個問題,要像推進“五違四必”環境綜合整治、煙花爆竹禁燃那樣,下大決心、花大力氣解決這個問題。垃圾綜合治理總的思路是:源頭減量,全程分類,末端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的能力大幅提升。源頭減量是根本,全程分類是基礎、是難點,必須全社會動員、齊抓共管。加快提升生活垃圾末端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的能力,在上海當下遠比建幾幢樓重要得多。去年我們先後制定了建築垃圾管理規定、生活垃圾全程分類方案和可回收物回收體系建設等政策措施,我們要抓好落實。從今年起,我們準備用五年左右的時間,基本解決垃圾綜合治理問題。今天也借這個機會,我向全社會發出倡議:垃圾分類,從我做起。

  幼托問題政府社會家庭繞不開要抓緊完善幼托工作管理體系

  澎湃新聞記者:去年11月攜程親子園事件發生後,我們看到相關的責任人已經被嚴肅追責,針對公眾所關心的0—3歲托育問題,市教委、民政、衛生計生等部門明確表示,將研究制定相關的規範和標準來加強監管,請問目前推進的情況怎麼樣?

  應勇:幼托服務事關孩子們的健康,牽動著每一個家長的心。攜程親子園這件事,我聽到後感到揪心般的痛,這絕對是我們不願意看到的。對相關肇事者依法懲處,對相關責任人嚴肅問責,這都是必要的。幼托服務,上海需求迫切、供給嚴重不足,解決這個問題,政府、社會、家庭都繞不開、躲不過。首先,政府要高度重視,採取有力措施,研究制定幼托服務的相關政策措施,抓緊完善幼托工作的管理體系。同時,還需要社會和家庭的共同關心、共同參與,需要企業和公民發揮更大的作用,加快構築幼托的公共服務體系。我們希望也支持社會力量舉辦更多規範化的幼托機構,讓孩子們享受更多更好更專業的照顧。

  進一步構建更優制度更好環境搭建各類人才發揮才幹的舞臺

  中新社記者:上海正在建設卓越的全球城市,對人才求賢若渴。請問上海還將推出哪些政策來吸引和留住人才?

  應勇:人才是第一資源,是城市創造力、競爭力的核心要素,必須高度重視人才,高度重視人才工作。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專門就人才寫了比較長的一段話,這也是我們對人才的認識和態度。這些年,我們牢牢把握人才集聚大舉措,先後推出人才政策“20條”“30條”,還制定了人才高峰計劃。我們將繼續堅持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的原則,進一步構建更優的制度、更好的環境,使上海真正成為各類人才發揮才幹的舞臺、創新創業的熱土、美好生活的家園。

  啟動新一輪清潔空氣三年行動讓空氣品質更好藍天白雲常在

  上海日報記者:去年上海藍天白雲的日子增加了,接下來還將採取哪些改善空氣品質的措施?

  應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改善生態環境就是改善民生。去年上海的大氣品質持續改善,水晶天也更多了,PM2.5年平均濃度為39微克/立方米,比2016年的45微克/立方米下降了13.3%,比2013年基準年的62微克/立方米下降了37.1%。這是全社會持續不懈努力的結果,也是全國共同打贏“藍天保衛戰”的效果體現,當然也有老天幫忙的氣候因素。要持續推進大氣環境治理,打好污染治理的攻堅戰,任務還很重。就像這次市“兩會”期間,前幾天空氣品質基本是優,今天我來出席記者招待會之前還特地看了一下,是輕度污染,空氣品質指數超過130。今年我們將啟動實施新一輪清潔空氣三年行動計劃,深化長三角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進一步實現大氣品質的好轉,讓空氣品質更好,讓藍天白雲常在。我們希望,到2022年把PM2.5年平均濃度降到35微克/立方米以下。

  城市精細化管理是長期戰略任務讓群眾于細微處感受城市的溫度

  光明日報記者:上海剛剛經歷了2018年第一場雪,讓人們感受到這座城市的務實、高效和有序,也是上海在新年交出的一份城市精細化管理的答卷,過去一年您在不同場合都提到,上海要破解城市精細化管理這一世界難題,請問在2018年,上海在這方面會有哪些可以預期的變化?

  應勇:去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上海的城市管理要像繡花一樣精細,要解決超大城市精細化管理的世界級難題。根據總書記的指示,我們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定了上海城市精細化管理的實施意見和第一輪三年行動計劃,並滾動實施。總的思路,是綜合運用法治化、社會化、智慧化、標準化的手段,推進精細化管理的全覆蓋、全過程、全天候,讓城市更有序、更安全、更乾淨。前幾天的大雪是上海實施精細化管理的一場小考,我要為廣大的市政部門、交通服務機構、環衛工人點讚,為公安民警、武警官兵點讚,為基層社區工作者點讚,為傳播正能量的媒體點讚,為我們的城市和人民點讚。超大城市精細化管理是高品質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和第一輪三年行動計劃,都提出不少任務,比如從嚴從細排查整治城市安全隱患,提高軌道交通安檢能力,增加小區停車位,推進架空線入地,增加戶外作業人員的愛心接力站,增加無障礙設施等工作。這些事看起來不大,但都發生在老百姓的身邊。做得如何,老百姓會有切身感受。我們要用心用力做好每一件事,讓人民群眾在家門口、于細微處感受到我們這座城市的溫度。

  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處理好防範風險和創新的關係

  鳳凰衛視記者:在上海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的過程中,將怎樣協調處理加大開放力度與加強風險管控的關係。上海在維護金融穩定、加強監管方面將如何進一步防範風險?

  應勇:我們要按照中央的部署,打好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的攻堅戰,處理好防範風險和金融創新的關係。如果沒有防範化解好風險、沒有金融安全,就沒有金融創新發展,也沒有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我們要始終把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並打好這場戰役。要加強地方金融監管,依法打擊非法集資等違法犯罪行為,規範金融行為,促進健康發展,包括推進互聯網金融整治,我們還將制定相關政策和措施,把金融環境營造得更好。這也是上海推進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重要前提和重要內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