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濱江環島景觀道今年將啟動建設

2018-02-05 13:14:07|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未來開新能源車去崇明濱江兜風 環島景觀道今年啟動建設,一、二期工程總長約120公里,“半包”環繞島南側區域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

崇明環島景觀道效果圖。

  今年崇明的江堤將現“升級版”,在鞏固提升原本防汛功能的基礎上,蜿蜒逶迤的江堤將疊加生態旅遊、體育、交通等多種功能,打造成崇明版“濱江大道”。記者從崇明區交通委獲悉,崇明環島景觀道今年啟動建設,一期工程路線全長約44.5公里,將貫通南門碼頭等現有建築或設施,並根據不同區段情況設計不同的道路沿線景觀。

  目前,相關項目已陸續開展專項規劃編制、工可編制等。未來,市民可沿江堤步行欣賞江景,也能開著新能源等環保車輛在江堤上兜風。

  “堤路合一”段將升級改造

  根據建設計劃,崇明環島景觀道一期工程將是一條生態、景觀、旅遊公路,也是崇明打造環島公路的重要一環。一期工程將從城橋鎮老滧港開建,向西經過明珠湖後,再向北接至規劃新北沿公路,路線全長約44.5公里。二期工程將從城橋鎮向東一路延伸至東旺沙港北支,一、二期工程總長約120公里,呈“半包”狀環繞崇明島南側區域。

  崇明三面環江,一面臨海,江堤是崇明的一道重要風景線。不過,以往可供人們散步休憩的江堤段不長,除了長1200余米、有“崇明外灘”之稱的南門海塘景觀形象工程,大部分江堤只承擔防汛功能。崇明區交通委副主任施興告訴記者,環島景觀道的建設會讓江堤更堅固,也更漂亮。

  目前,南門沿江景觀大堤是一條能抗百年一遇高潮位、十二級颱風的堤壩,按照計劃,環島景觀道的“堤路合一”段將對江堤進行提標改造,將標準提升為能抵抗兩百年一遇的高潮位。同時,江堤往長江方向朝外拓寬,形成規劃為9米寬的堤頂路,規劃有步道、騎行道和機動車道,沿路可欣賞美麗江景。“江堤的主要功能畢竟是防汛,相關部門會對在堤頂路上行駛的車輛種類進行限制,新能源車輛、電瓶車等才能在堤頂路上通行。”施興説,限制通行車輛種類並不意味著道路“斷頭”,如社會車輛無法進入堤頂路通行,依然可以通過環島景觀道內側的其他道路通行,或在沿環島景觀道的固定點位換乘新能源車輛,進入堤頂路賞景。對於一些不適合規劃建設堤頂路的區域,比如水源保護地“東風西沙水庫”區域,將在江堤北側另外規劃20米左右紅線的機動車道,實現道路貫通。

  沿路驛站用天然材料建成

  長幾十公里、遠期將達百餘公里的景觀道,如何提供更人性化、更便利的旅遊服務?記者了解到,崇明環島景觀道沿路規劃了不少驛站,讓市民遊客真正“快到慢行”。

  按照目前的方案,環島景觀道一期暫定設一級驛站3個,結合重要景觀節點,如船廠工業園、明珠湖、崇西水閘等佈置。一級驛站的服務半徑是5000米,提供停車、觀景、休憩、餐飲、土特産售賣、加油補給、交通換乘等服務,比如在一級驛站可換乘公交,還能換乘新能源車輛駛上堤頂路。二級驛站暫定設置5個,服務半徑2000米,將結合分段景觀及餐飲民宿點佈置。服務半徑1000米的三級驛站預計設置12個,主要提供賞景小憩的功能。結合驛站建設,未來的崇明環島景觀道,將呈現“堤外有自然灘塗、堤頂有環島綠道、堤內有田園民宿”的多層次生態景觀。

  這些驛站將充分體現中國元素、江南韻味、海島特色。根據設計方案,這些驛站將不同於傳統的建築,而是主要利用蘆葦、秸稈、竹、木材等天然材料建成,外觀上則以海島風帆、層疊的海浪、蓮塘荷葉等作為意象,成為地標性建築。

  打通碼頭港區成“城市陽臺”

  崇明建設環島景觀道,也面臨著與市區濱江貫通一樣的問題:有些沿江區域目前是封閉的,要建環島景觀道,就要打通這些區域。比如南門港碼頭港區是封閉的,東西不能貫通。“未來建設中,會探索打通碼頭區域,規劃架空慢行步道,讓港區成為‘城市陽臺’,可能會和候船大廳二層區域結合起來改造,讓市民遊客沿堤散步至此,能小憩一會、喝喝咖啡。”施興説。

  環島景觀道的建設並不意味著“大拆大建”,主要根據現有生態資源規劃沿途景點。原先沿江林帶將被保留,作為重要沿途景觀在環島景觀道的規劃設計中加以考量。環島景觀道的建設涉及崇明區多個部門,比如江堤提標改造涉及水務部門,沿路綠化和景觀打造涉及市容綠化部門等。崇明各相關部門將通力合作,力爭儘早將崇明版“濱江大道”呈現給市民遊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