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口岸“直購進口”生態圈露鋒芒

2018-02-11 10:09:11|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以自貿區制度創新為引領,持續深化跨境電子商務試點,海關監管對標“最高”“最好”上海口岸“直購進口”生態圈露鋒芒

  前昨兩天,首屆世界海關跨境電商大會在京舉行,圍繞“創新、包容、審慎、協同,推動跨境電商可持續發展”主題,與會嘉賓直面跨境電商迅猛發展現實,紛紛就如何實現“通得快,管得住”坦陳己見、建言獻策。

  這正是上海著力突破的方向。最近幾年,以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為引領,上海聚焦保稅進口、直郵進口、直郵出口等業務模式,持續深化跨境電子商務試點,提升跨境電商發展水準。其中,上海海關亮出創新監管方案,建立起跨境電商快速通關機制,在確保有效監管的同時實現快速驗放,上海口岸的“直購進口”生態圈已嶄露鋒芒。

  今年,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準,上海自貿試驗區保稅片區的通關速度有望再度提升:海運進境平均通關縮短至兩天、空運縮短至12小時,2020年還將分別壓縮到一天和6小時。而這裡,正是上海開展跨境電子商務模式最為齊全、業務規模最大的區域。

  不可思議的購物速度

  在上海讀研的“剁手族”陳莉,前不久體驗了一番“不可思議”的購物速度:剛從“小紅書”電商平台下單一件“直購”的日本商品,沒想到第二天貨就送到了她手上。

  從電商平臺接到直購訂單信息,再到商品送達消費者手中,短短一天之內完成整個跨境電商購物,這正是上海海關跨境電商快速通關機制發揮出的威力:從貨物運抵海關監管場所到通關放行,最長不超過24小時,大量“低風險”申報貨物可做到“秒放行”。如此高效通關,吸引大量電商企業將“跨境直購”業務進口口岸落在上海。

  “小紅書”直郵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口岸共有五條航線。“顧客從網上下單,我們就直接從境外倉庫發貨,再空運到達上海,清關之後就能直接發送到顧客手裏。”行吟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小紅書”關務經理郭婷告訴記者,“一般而言,歐美和澳大利亞的單子,從用戶下單到簽收,需七至十天。日韓單更快,全國用戶最多五天,上海用戶不超過三天。”而像陳莉這種日本“直購”商品第二天就能收貨的情況,也是稀鬆平常。

  “直購”的關鍵在於快。在上海口岸,另一家電商巨頭———美國亞馬遜也是跨境直購進口商品的積極實踐者。自從入駐上海口岸跨境電子商務平臺試點直郵中國後,亞馬遜的直郵項目涵蓋服裝、鞋類、母嬰用品等眾多商品,給境內消費者“海淘”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選擇,直郵訂單數更是大幅飆升。

  既有效監管,又快速驗放

  據上海海關跨境電商業務相關負責人介紹,跨境電商一般有兩種形式,一是直購進口模式,即消費者在電商平台下單,貨物從海外直接發貨,到達上海口岸完成清關手續後,再物流配送至消費者手中;二是網購保稅進口模式,即電商企業從海外批量採購商品,運入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隨後根據境內消費者的訂單進行包裝,完成海關報關手續後放行,再進行物流配送。

  相比較而言,直購進口商品一般沒有物流時間的“提前量”,對於通關效率的要求往往更高。面對迅速涌入的快件包裹,如何在確保有效監管的同時,實現快速驗放?

  為此,上海海關探索出“清單核放、集中納稅、代收代繳”通關模式。在該模式下,一筆直購訂單得到確認並成功支付後,電商企業、物流企業、支付企業就分別向上海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臺發送“訂單、物流單、支付單”三單信息,比對無誤後,系統便生成申報清單向“海關跨境電商通關管理系統”申報。

  同時,得益於智慧系統的自動判別功能,對於“綠通道”低風險申報清單,在核扣稅款保證金後,實現自動放行。貨物抵達後,經過到貨掃描,在收到海關處置信息後,放行貨物即刻裝載配運出卡口。整個流程24小時內完成,基本實現全程無紙化通關。

  市場主體感受度不斷提升

  目前,上海口岸“直購進口”生態圈已經基本穩定。最新統計顯示,2017年,上海海關共監管跨境電商進口訂單1643.7萬單,涉及金額36億元,同比增長45.2%和66.3%。其中直購進口模式535.4萬單,涉及金額16.2億元,同比增長144.8%和89.6%;網購保稅進口模式訂單1108.3萬單,涉及金額19.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1.4%和51.1%。

  市場主體的感受,無疑是最好的印證。和其他通關通道相比,亞馬遜通過跨境電商平臺申報的訂單,通關速度明顯提高。由於上海跨境電商平臺支持24小時不間斷申報,更為消費者提供了較好的用戶體驗。

  “如今,我們的直郵商品物流時間,比過去至少節省了半天至一天。”郭婷也表示,跨境快遞在途時間的縮短,把通關效率提升後節省的時間成本轉化為企業的效益。2017年,“小紅書”總清關量達137.22萬票,月均11.43萬票,同比2016年增長207.7%。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