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匯:“救命車隊”志願為老人值守

2018-02-13 13:53:23|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徐匯區康健街道通過大調研大走訪總結推廣社會“微細胞”自治經驗“救命車隊”志願為老人值守

  徐匯區康健街道梅花園二號樓裏有一支“救命車隊”:一群年紀在50歲左右的“小老人”組建起車隊,公佈車牌號、手機號,為突發急病的老人打開一條迅捷的救生通道。

  梅花園二號樓,一棟建成于上世紀90年代的高層建築,一梯六戶;樓內的144戶居民中31%以上是60歲以上老人,其中獨居老人還佔相當一部分。萬眾期盼的春節,正是獨居老人最害怕面對的熱鬧。保姆阿姨們紛紛回家過節,子女也不回家,一個人靜靜地坐在電話機旁、電視機前,幾乎成了他們的常態。春節前的大調研大走訪中,康健街道的幹部們聽到了來自“二號樓”那急促而低沉的聲音:寂寞尚能忍,唯獨害怕夜間犯病。

  老人們的焦慮並非沒有原因。二號樓曾有一位獨居老人腦梗病發,由於發現、送醫不及時,造成半身癱瘓。這樁單一事件蔓延成了眾憂:親戚朋友們住得遠,發生急事時無法第一時間趕到,救護車也需要時間,一旦突發心臟疾患、腦梗等需要“搶時間”的情況,“誰來救我們?”

  樓組,社會最末梢的神經元。梅花園二號樓老人們的困難,在康健街道這個成熟的居住區域內有著一定代表性。一方面,老年人多;另一方面,面對龐大的老齡人口,光依靠社區、民警、醫院救護等力量難免力不從心。

  某種程度上,二號樓的解題思路代表了整個“康健自治模式”。結合大調研大走訪,街道、居委會合力推動“二號樓”邁入自治微循環。在各方推動下,二號樓一些年紀在50歲左右的“小老人”組建起一支車隊,公佈車牌號、手機號,全天候為樓組內高齡老人值守。一旦發生緊急狀況,車隊能第一時間啟動,將病發老人送往醫院救治。

  車隊最早由兩三名熱心居民“抱團發起”,呼籲樓內有車一族在夜間值守,護送急病老人就醫。這一想法很快得到整棟樓居民的熱情響應,隊伍陣容不斷擴大,甚至還有附近樓組的居民前來問詢加入。因酷愛拍攝鳥類、被鄰居昵稱為“鳥叔”的翁金祥當時還在西班牙度假,他從社區網站上獲知這一信息後,當即在網上報了名。

  如今,車隊已有近十輛車輪流值守,加上主動參與的樓組長、熱心黨員,足足有幾十人甘當“救命車隊”志願者。居委會則承擔起協調資源、指導組建工作,積極招募志願者,協調業委會空出活動室,引導志願者帶老人出行等。

  康健街道表示,將吸取梅花園二號樓“救命車隊”這一寶貴自治經驗,將來自“微細胞”的自治活力發酵、推廣至更多樓組和社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