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以書為媒“復活”絲綢之路遺珍 一大批絲路重量級文獻在滬出版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俄藏龜茲藝術品》讓流失海外的重量級文物以出版的形式“回歸”。(上海古籍出版社供圖)
《甘肅藏敦煌藏文文獻》大型圖錄將甘肅所藏的敦煌藏文文獻全部收錄其中,目前第一冊已面世。
《觀滄海———大航海時代諸文明的衝突與交流》聚焦鄭和下西洋後一段重要的海上絲綢之路歷史。
中西書局承擔的《懸泉漢簡(壹—捌)》出版工程,將收錄1990年至1992年間在敦煌懸泉置遺址發掘的2萬餘枚簡牘。(中西書局供圖)
上海新近已出版或即將推出一大批絲綢之路重量級文獻。記者獲悉,不少滬上出版單位還主動與海外機構對接,收集散落世界各地的絲綢之路文獻,讓它們以出版的形式“回歸”,更好地服務學術研究。
説到古代絲綢之路,位於中國河西走廊的敦煌是一個繞不過的名字。20世紀90年代初,人們在這裡發現了迄今為止保存最為完整、規模最大、時代最早的郵驛機構的遺址———懸泉置遺址。這個曾在絲綢之路交通要道上發揮過重要作用的遺址,出土了大量珍稀文物,其中的數萬枚簡牘更是學術界關注的焦點。其內容十分豐富,涉及烏孫、康居、車師、樓蘭、于闐等多個西域古國,涵蓋政治、法律、經濟、交通、歷史、地理、醫學等諸多方面,是研究絲綢之路和中西文化交流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資料。記者獲悉,這些原本深藏庫房秘不示人的漢代簡牘,將以出版的形式公之於眾。中西書局承擔的《懸泉漢簡(壹—捌)》出版工程,將收錄1990年至1992年間在敦煌懸泉置遺址發掘的2萬餘枚簡牘。作為“2011—2020年度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項目”,該叢書共計八卷,第一卷將於今年5月份推出。
除了簡牘,敦煌的紙本文獻也是絲綢之路研究必不可少的寶貴資料,其中的藏文文獻被看做吐蕃歷史文化研究最權威的文本。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留存下來的敦煌藏文文獻約有7092件(卷),而甘肅各處藏有近6700件(卷)。上海古籍出版社推出的《甘肅藏敦煌藏文文獻》大型圖錄將甘肅所藏的敦煌藏文文獻全部收錄其中,由敦煌研究院組織藏學專家編纂,分為敦煌研究院卷、敦煌市博物館卷、甘肅省博物館卷、蘭州散藏卷、甘肅省圖書館卷等出版。據透露,這是國內首次全彩出版敦煌文獻,整套叢書總計約30冊,被列為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預計兩年內出齊。從新近面世的第一冊可以看到,為了便於學者使用,書中的每張圖版均用漢、藏雙語編寫説明,同時在每卷後附《敘錄》,對圖版的原始尺寸以及相關情況進行較為全面的描述。
由於歷史等方面的原因,與絲綢之路相關的不少重量級文獻、文物流失海外,給學術研究留下了遺憾。為此,滬上出版社積極與海外機構聯繫,讓這些資料以出版的形式“回歸”。以新疆龜茲石窟為例,這是絲綢之路中國段西端最重要的石窟群,在20世紀初歷經德國、俄國探險隊劫掠,僅存洞窟建築和殘破的壁畫,小型雕塑、木板畫、工藝品、錢幣、印章等可移動文物皆已散失海外。記者獲悉,上海古籍出版社已與俄方展開闔作,將於年內推出《俄藏龜茲藝術品》。作為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該書將收錄275件文物圖版以及300件壁畫臨摹圖、龜茲石窟老照片,無疑是對絲綢之路歷史文化研究的重要補充。
此外,《異寶西來:考古發現的絲綢之路舶來品研究》《絲綢之路視域中的洛陽石刻》《碎葉》《觀滄海———大航海時代諸文明的衝突與交流》等披露的史料,也具有無可替代的研究價值。這些最新面世的重量級滬版圖書,也彰顯了上海全力打造學術出版、品質出版高地的決心和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