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赴塞浦路斯維和上海80後民警顧曄:有種幸福叫和平
顧曄在塞浦路斯維和時的工作照。
“復興號”列車輕盈而平穩地駛入站臺,再次整理行裝,戴上那頂醒目的藍色貝雷帽,映入眼簾的是車內顯示屏上的“上海虹橋站”。耳畔熟悉的鄉音、車外熟悉的場景,提醒著顧曄已從地中海畔的島國塞浦路斯回到了家鄉上海。經歷了國際航班與高鐵轉途的勞頓,雖然還有著時差的不適,但歸家的激動讓他一下子打起了精神,而腦海中反復迴旋著、那維和的300多個日日夜夜,仿佛還就在昨天……他,就是上海赴塞浦路斯維和80後民警顧曄。
邊境管理、難民救助、社區警務、緩衝區內巡邏是他的主要工作。
對警察綜合素質要求特別高的複雜區域
島國塞浦路斯位於地中海東南角,地處歐、亞、非三塊大陸的連接地帶,戰略位置重要。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起爆發衝突後,為維持該區域的和平,聯合國在此設置了緩衝區。2017年1月15日,顧曄根據公安部安排隨中國維和警隊赴塞浦路斯執行為期一年的維和任務。
根據當地維和警隊部署,顧曄被單獨安排到塞浦路斯島東部靠近緩衝區的Pyla警署工作。Pyla鎮是全島唯一一個民族混居的城鎮。邊境管理、難民救助、社區警務、緩衝區內巡邏是他的主要工作。
全長約180公里的緩衝區地形複雜,道路崎嶇,最窄的地方只有兩三米。“卡車從那裏過,都會把兩邊的墻撞塌。”顧曄笑著回憶道。因為該區域人員活動少,蟲蛇橫行。就在他執行維和任務前,當地一名婦女就因擅自進入緩衝區採集野生蘆筍被毒蛇咬傷,因此防蛇也成為維和警察巡邏中的要務之一。
顧曄和塞浦路斯居民建立了良好的關係。
在塞浦路斯做“老娘舅”
“要開展好警務工作,肯定離不開當地人的支持。”顧曄到Pyla鎮的第一件事,就是學習當地語言。在平時巡邏中,用當地語向居民們打招呼,拉近感情。作為來自上海的維和警察,他也會用些“中國式智慧”。“做上一頓可口的中餐招待警署的外國同事,把上海特産大白兔奶糖作為和居民溝通的‘見面禮’。”時常就像上海社區民警走街串巷似的,和居民拉拉家常,抽空教教當地孩子簡單的漢語……
就這樣,“China Gu”逐漸被鎮上的居民熟識,有不少居民還會在巡邏間歇,主動邀請顧曄進屋喝杯咖啡。而作為民事維和警察,只有取得了信任,才能在工作中減少摩擦,及時化解不必要的衝突事件。
2017年8月的一天,聯合國在Pyla鎮上組織一年一度的聯誼會。這也是Pyla鎮一年中最熱鬧的一天,周邊幾個鎮的上千名居民都會來趕集湊熱鬧。一大早,顧曄和外國同事們就已經開始疏導來往車輛及人流,維持秩序。突然,Pyla廣場上人群一下子聚集了起來。“來送貨的北方人開卡車經過,蹭到了廣場上擺攤居民搭的涼棚。”在人數眾多的廣場,一樁小摩擦也會引發大衝突。顧曄和同事趕緊追了上去,擺攤的是小鎮上脾氣出了名火爆的“老頭”岡薩雷斯,只見他激動地攔在卡車前,身旁的其他居民也聚了過來。
因曾幫助他順利辦理過證件,顧曄和“老岡”結下了交情。知道老頭性子急,這次沒直接上去勸,而是主動扶起了被撞歪的涼棚撐架。“老岡”一回頭看到正在幫忙的顧曄,頓時不好意思起來,也回身把搭起的涼棚往裏推。卡車順利通過,聚攏起來的人群就散了,眼看要起的一場衝突頓時消弭。
顧曄順利完成維和任務回到上海。
願為和平負重前行
“能夠四兩撥千斤,關鍵是當地居民的信任和認可!”走在Pyla鎮的街上,顧曄和居民們打著招呼:“卡裏貝拉(希臘語:下午好),我的朋友!”夕陽西下,遠處,聚會的人們燃起了篝火,忽明忽暗猶如家鄉上海的霓虹閃爍。
這一刻的美好,與平時耳聞目睹民眾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大相徑庭;這一刻的短暫,與維和的那300多個日夜所面對的紛亂截然不同。“只有親身經歷,才能真正認識到一個國家的安定與和平是如此珍貴,那些柴米油鹽的煩惱是如此讓人安心。”
持續一年在海外執行維和任務,顧曄最牽掛的還是家人,特別是女兒。節假日沒法好好陪伴,孩子幼升小入學,課外補習都是妻子在操心。但顧曄從未後悔。“我們維和警察最不想見到的一定是衝突和戰爭。願世界和平再無戰火!”
和煦的陽光從車窗射入,把藍色貝雷帽上的警徽照得分外明亮。拿好自己的行囊,高鐵列車的車門已經輕啟,心頭牽掛的妻子和女兒就在他的眼前。
2017年10月,聯合國駐塞浦路斯維和部隊授予顧曄同志和平勳章,以表彰其為塞浦路斯和平與安全所做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