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今天上午在北京開幕,上海交通大學師生通過電視、廣播、報紙、網絡等收聽、收看,熱切關注“兩會”內容,結合自身學習、工作和生活實際,熱議政府工作報告,交流憧憬感慨。
上海交大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黃偉力表示,2018年中國迎來了改革開放的第40個年頭,對今年全國“兩會”特別關注如何繼續推進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從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我們看到,過去一年裏改革開放又取得一系列重要進展和成效,未來還將有更多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政策和措施出臺,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各個領域,中國這艘改革開放的巨輪將乘風破浪繼續前行,我們對此充滿期盼和信心。”他説,“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這四十年中國的迅速崛起。要達到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時代奮鬥目標,實現民族復興偉大夢想、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也必須從進一步改革開放中獲取新的動力和能量。改革已進入攻堅期,前面的困難和挑戰再多,也要堅定不移地堅持和推進改革開放,這是關係中國命運的戰略之舉。”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陳憲注意到,李克強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多次提到“新動能”。報告中指出,“快速崛起的新動能,正在重塑經濟增長格局、深刻改變生産生活方式,成為中國創新發展的新標誌。”他認為,過去五年中國經濟能夠保持持續增長,經濟結構能夠不斷優化升級,開始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根本上得益於在新常態引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和創新驅動中形成的新動能。“而數據表明,新舊動能轉化正在加速,所以總理用了‘快速崛起’來形容新動能。報告中要求,加快新舊發展動能接續轉換,並且在今後五年,通過做大做強新興産業集群,實施大數據發展行動,加強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發應用等戰略舉措,發展壯大新動能。”
上海交大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教授彭志科表示,全國兩會召開之際,上海交大也迎來了加快推進“雙一流”建設的關鍵學年,全校的幹部及教師們都能深切的感受到,需要增強不進則退的緊迫感和憂患意識,在激烈的競爭態勢中加速奔跑,在各項改革和發展中謀求突破。“在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下,努力創建出各項工作的新局面,以更堅定的信念、更從容的心態,共同走好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交大之路。”
上海交大物理與天文學院思政教師梁欽作為一名身處學生工作第一線的高校思政教師,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在‘兩會’精神的指導下,我將繼續遵循學生成長規律,牢牢把握學生發展需求,不斷夯實自身業務水準,努力提高自身修養和能力素質,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才培養大局添磚加瓦。”上海交大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思政教師周蕾説:“作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中,為黨培養什麼樣的人才是我最為關注的話題。人才的出口首先是就業,就業也是今年兩會最大的民生話題之一,以創業帶動就業,鼓勵大學生將自己的前途選擇與國家需求結合在一起,在追求‘中國夢’的過程中實現自己的青春夢想!”
上海交大的青年學子也結合自身暢談感想。上海交大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2015級碩士生鞠隆龍説:“作為一名經常接觸工業創新前沿工科生,尤其能體會到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近幾年國家創新性高科技産業發展迅速,在各個領域都在迎頭趕上世界先進水準,甚至在許多領域已經可以引領世界。我最關心的就是兩會中國家對於支持高端製造和産業創新方面有什麼新的政策方向。我對國家在産業創新上不斷實現更大突破,讓創新成為經濟發展最強勁的’發動機’充滿信心。”
上海交大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2015級本科生普布澤仁是來自西藏的少數民族學生,他非常關注國家對於西部貧困地區的惠民政策,怎樣讓各地區均衡可持續發展,實現全面脫貧;對於數民族大學生未來的升學政策、就業方式和就業地區等自己即將也要面對的問題尤為關注,他期待有更多相關政策出臺,支持和幫助少數民族大學生未來的就業、深造等問題。
上海交大農業與生物學院2014級本科生王藝辰是一名資源環境科學專業的交大學子,“三農”問題是最關注的內容。“在過去的幾年扶貧工作中,國家向農村派駐了很多大學生幹部作為駐村工作隊和第一書記,這些大學生幹部為貧困地區的發展做出積極貢獻,激發農村的內生動力。”
維吾爾族學生、上海交大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2013級博士生賽福鼎·阿力木在上海學習、生活了十年,“我感到融入了相濡以沫、各民族充分交往交流交融的城市環境,學會了在交流中理解、理解中體現尊重,城市中的各民族達成了最廣泛的共識、深化根植了中華文化意識,構築了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他説,“民族工作創新推進的五年,是讓人難忘、使人奮進的五年。黨的民族教育政策惠及了民族地區的莘莘學子。在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紮實推進的今天,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發展的社會環境日益完善和發展。”
挪威籍留學生、上海交大人文學院2014級本科生歐陽海非常關注“一帶一路”倡議的進展,“作為最重要的政治會議之一,2018年中國的兩會召開將引起世界的矚目,當然也包括我的國家挪威,對於十九大後中國政府將採取什麼樣的政治措施我十分期待。衷心希望中國在為國民改善工作和生活而創造健康、可持續的社會環境發展過程中取得進一步的成果。”
伊朗籍留學生、上海交大媒體與傳播學院2016級本科生普雅也已經在中國學習、生活了十年,在這值得回憶十年間,他看到的是日新月異的中國,千變萬化的中國,更是勇於創新突破,奮力走向世界前沿的中國。“每一個來到中國的外國人,都關注著中國的發展動態與發展方向。因為這也關係到我們未來的發展方向。今年21歲的我,近一半時間是在中國成長的。在我的思想裏融合著中伊兩國文化,中國對我和我的家人來説已經是不能離開的家。因此,她的每一次飛躍也牽動著我們的心,我們殷切希望自己生活的這片土地越來越美好。而今年的‘兩會’讓我們對中國未來的發展更加有了信心。習總書記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下,經濟高速發展,為小康社會的建成提供了有利的因素。這不僅帶動了中國國內的經濟發展,也同時促進了世界經濟的交流。伊朗作為中國‘一帶一路’的重點合作國家也同樣受益,這樣的兩國合作,共同發展也是我和我家人期盼已久的景象。我十分感謝我父母十年前帶我來到中國,讓我在這麼美好、安全、和諧的環境裏學習和成長。特別值得開心的是:今年我的父母將有資格申請中國綠卡。這也是中國這個大家庭給我們這個小家庭最美好的祝福和認可。感謝你——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