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三不怕”村支書讓窮村換新顏

2018-03-19 13:45:42|來源:解放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不怕事難、不怕事雜、不怕事多,沈彪32年來堅持探索破解農村基層治理難題“三不怕”村支書讓窮村換新顏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9

沈彪在托老所和老人聊天 

  在嘉定區北管村,村黨總支書記沈彪是眾人眼中的“認真典範”,更因為其不怕事難、不怕事雜、不怕事多的“三不怕”精神,一步一步帶領一個曾經付不起電費的窮村走上了安居樂業之途。

  招商引資

  打下紮實經濟基礎

  沿著滬翔高速一路向西,很快便進入到了北管村的村域範圍。一路上,一塊又一塊的空地十分顯眼,這些騰挪出來的空地都屬於“五違四必”建築,曾經也是村可支配收入的來源之一。

  但在整治面前,村黨總支書記沈彪沒有半點猶豫:30萬平方米的五違四必整治,幾十家違法經營企業搬離。因為如今的北管村不再是30多年前那個連電費都交不出的窮村,村裏有底氣放棄這些短期收益。而面對這批騰挪出來的新空間,以沈彪為代表的村幹部和村民代表們一直在商議:該如何利用這些空間補上村民新需求的短板。

  “前面20年忙招商引資,後面12年忙農村治理。”1986年任北管村黨總支書記的沈彪坦言,如果早知道擺在自己面前的路如此艱難,可能就沒有勇氣接下這個擔子。

  位於馬陸鎮東南部的北管村曾是鎮裏最窮的六個村之一,區域面積2.65平方公里,連條像樣的馬路都沒有。北管村村委會主任邵偉梁還記得,當時和沈彪兩人披星戴月地出門找企業來投資,不少人一看到坑洼的路面就失去了投資信心。

  最後,他們只能翻戶口簿,希望能找到北管籍能人回鄉幫助村子一起發展。高級工程師管允文就是被沈彪等人的誠心給打動,回來擔任村辦企業華通電器廠廠長。

  在這股子不怕難的勁頭下,1995年,小小的北管村造起500畝的工業園,一時在全區引起轟動。那段交不出電費被剪去電線的窮日子也開始慢慢翻篇。如今,北管村年可支配收入已達2400萬元,“窮村”徹底翻了身。

  補足短板

  錢袋子投向民生實事

  走進北陳路,街道兩旁的商店鱗次櫛比,休閒公園、托老所、門球場等配套設施也是應有盡有……“居民們的日常生活在這條馬路上基本都可以得到滿足,今年村裏還要建生態公園、提升托老所能級,村民的生活是越來越幸福。”蔡家村民組長余曉東是最年輕的村民組長,他的話中透著一股油然而生的自豪。

  事實上,作為社會治理中的“短板”,村居治理並不只有修路、修公園、修托老所等配套公共服務設施的完善。在帶領北管村脫掉窮村帽子之後,沈彪就已經意識到:經濟發展到一定水準後,一定會産生新問題困擾村居治理。

  這個問題就是大量外來人口涌入後的有序管理。

  北管村戶籍人口2400余人,外地來滬人員近1.2萬人,高峰期甚至一度超過1.5萬人。別的不説,單説用電用水,就遠遠超過了當初的負荷配比。

  於是,村委會通過提高公共配套設施,如公共廁所建設、水電用量多次擴容、下水管道多次翻修,才保障了基礎供應。但除了基礎設施問題,村居治理的難題還有不少:企業車輛亂停放、黑色小廣告、隨意亂設攤、進出人員無序等等。

  村組自治

  破解村居治理難題

  表面上看,這些問題錯綜複雜,但在沈彪看來,要解決這些問題,核心是人。因此,村組自治應運而生。

  北管村有11個村民小組,各村民小組實施封閉式管理。每個小組都有一位組長,公開選聘産生。姚家村民組長沈福興,不但本地村民個個認識,90%以上的外來人員都叫得出名字。在他的案頭,放著村民小組工作記錄本、外來人口信息採集匯總表、戶籍家庭信息採集匯總表等等7本台賬。哪戶房子出租?哪位老人獨居?小組裏再小的事,沈福興心中都有一本明白賬。

  2012—2015年,針對村民關心的49條民生問題,北管村實行了村組封閉式管理改造、村宅視頻監控系統安裝、車輛管控、小廚房整治等43項為民實事工程,總投資約1700萬元。

  在村聯勤指揮中心,依託于視頻監控,各種亂貼小廣告、亂停車盡收眼底,2分鐘之內聯勤人員必定會到現場進行處理。

  有商有量

  村規民約透著溫情

  和城市裏的社區不同,北管村很多村民都是世代居住於此,彼此之間可能拐兩個彎就有共同熟人。所以,在一些看似微小的雜亂小事中,在依託村規民約的制度化管理之餘,有商有量透著溫情。

  民以食為天。在北管村有一批完全符合餐飲業要求的商戶,卻因為沒有房産證等歷史遺留問題而暫時辦不出經營許可證。“一刀切”可能是最簡單的管理方式,但考慮到村民實際需求,北管村與驗收合格的經營戶簽約,同時加強日常監管,21家餐飲單位由此獲得鎮食安辦發放的備案登記證。

  類似散發著溫情的村規民約還有很多,針對本村葡萄種植戶,只需每天繳納10元管理費,就可在專門區域設攤;村民售賣自家種植的小菜,不花錢就能在菜場裏做買賣。村民尹高宗説:“別看都是些小事,涉及的錢也不多,但有商有量的方式讓大家都舒心。”

  沈彪告訴記者,基層治理的問題遠不止這些。如何適應新變化、跟上新時代,為基層守好土、看好房、管好人、服好務,是北管村目前最重要的課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