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用“達爾文蘭”後代培育出全新蘭花

2018-03-22 10:32:14|來源:解放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分享到:

  原標題:上海用“達爾文蘭”後代培育出全新蘭花!第四屆國際蘭展上一展芳容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

  兩年一屆的上海國際蘭展將在今年3月23日迎來第四屆。

  上海市綠化市容局3月21日宣佈,本屆蘭展由上海辰山植物園主辦,將持續至4月8日。期間,來自泰國、日本、馬來西亞、西班牙、烏干達、厄瓜多爾等國家和地區的珍稀蘭花,共600多種、3萬多株,將與上海市民見面。

  本次展出的品種涵蓋了大花蕙蘭、代表熱帶美洲的卡特蘭、新加坡國花萬代蘭、有跳舞蘭花美譽的文心蘭、花型如拖鞋又被稱為仙履蘭的兜蘭、酷似蝴蝶的蝴蝶蘭以及原産亞洲的天麻、金線蘭、石斛蘭等蘭花品種。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

兩位翩翩起舞的“舞者”,其實是兩朵文心蘭

  登錄新種是“達爾文蘭”的後代

  和往屆相比,第四屆上海國際蘭展的科技感十足。由上海辰山植物園自主培育的新品種“中非基音”彗星蘭(Angraecum SAJVOL Base)將首次展出。

  該種蘭花是彗星蘭屬的雜交種,其母本韋奇氏彗星蘭是大名鼎鼎的“達爾文蘭”的後代,父本是原生種無莖彗星蘭。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

上海辰山植物園自主培育的新品種“中非基音”彗星蘭

  彗星蘭屬原産于非洲熱帶地區,是喜歡生長在樹榦或岩石上的的附生型蘭花,屬於引種困難的珍稀種。上海這種氣候條件下,彗星蘭無法在自然環境中生存,需要置於溫室。目前國內已知的對彗星蘭屬有所栽培和研究的機構為數不多,無論是進行人工雜交,還是讓其種子在自然條件下萌發,都相當困難。

  據上海辰山植物園副園長黃衛昌介紹,“中非基音”彗星蘭的誕生可謂“三年磨一劍”,辰山蘭花溫室于2014年首次引進母本後,經過不斷的嘗試和配對,才向母本授粉成功。此新品種去年底已在RHS(英國皇家園藝協會)的官方網站上成功登錄,最近剛拿到證書,目前,該新品種在世上僅上海辰山植物園一家獨有。

  經過上海辰山植物園的悉心培育,一些被認為“難登大雅之堂”的蘭花品種也可以拋頭露面。

  比如與真菌共生的著名中藥材之一——天麻(其地下塊莖乾燥後入藥),由於自身不含葉綠素,不能進行光合作用,而上海辰山植物園的研究團隊通過選育、栽培,讓天麻也成為一種觀賞植物,並且利用花期調控等技術手段,讓它在3月中下旬就能提前開花,這在國內蘭展上將是頭一次見到。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4

天麻開花,難得一見

  同樣有藥用價值的白及,也被開發出了觀賞功能,可以在上海範圍內的花境花壇中廣泛種植,即使是室外地栽也不用擔心難以適應上海的氣候環境。

  檢疫創新讓“猴臉”遇上“嬰兒”

  更多來自異國他鄉的珍稀蘭花將在本屆蘭展上亮相,這其中就有長著一張“猴臉”的猴面蘭,還有酷似“襁褓中嬰兒”的鬱香蘭屬蘭花。

  原産于南美洲西北部安第斯山區的猴面蘭,曾在第三屆上海國際蘭展上出現過,因為酷似“猴臉”迅速成為“網紅”。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5

來自厄瓜多爾的猴面蘭

  上海辰山植物園科普工程師郗旺介紹説,猴面蘭所在的“家庭”是小龍蘭屬,這個屬約有118個種,蘭展上將展示16個種,數量為歷屆之最。小龍蘭屬的特點是生長在濕度極大(濕度在70%至90%左右)的安第斯山脈高海拔地區,周邊濕冷的環境能滿足它們對水分的需求,所以沒有一般附生蘭賴以貯藏水分的器官“假鱗莖”。這就意味著,小龍蘭屬的栽培難度很大,在種植時需要嚴控水分和溫度,可謂“長得好看但難伺候”的典型。

  酷似“襁褓中嬰兒”的鬱香蘭屬蘭花則是首次展出,原産南美洲西北部的鬱香蘭屬蘭花全球一共只有13個種,蘭展上將展示7個種,由於仍處於前期馴化階段,因此在市面上幾乎看不到。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6

酷似“襁褓中嬰兒”的鬱香蘭屬蘭花

  黃衛昌表示,由於過於珍貴,來自厄瓜多爾和中國台灣的250多株蘭花將在花展閉幕後返回,它們中絕大多數都是首次在上海展出。

  “這在以往根本不可能實現。”黃衛昌説,過去幾屆蘭展中,鋻於有害生物傳入傳出的風險,根據林業部門的要求,所有進境蘭花展覽完畢後均要銷毀,這樣的方式雖然確保了檢疫安全,但也讓一些珍貴的蘭花“望而卻步”,不願入境參展,讓之前的三屆蘭展留下了遺憾。

  在上海檢驗檢疫等部門的幫助下,這些進境蘭花將以獨立的方式展出,展覽結束後,結合展覽期間檢疫監管情況和實驗室檢測情況,只要符合對方國家或地區的標準要求,就能安全返回輸出地。既能讓遊客一飽眼福,又能“完璧歸趙”,可謂一舉兩得。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7

本屆蘭展,共有9個批次共1萬多株蘭花進境,規模盛大,主要來自泰國、日本、厄瓜多爾、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 陳璽撼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