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營商環境“一網通辦”在滬遍地開花

2018-04-10 09:44:24|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以“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 用“互聯網+”打響政務服務品牌“一網通辦”在上海遍地開花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1

浦東新區市民中心的綜合業務窗口已實現“一網通辦”,方便市民辦理。本報記者袁婧攝

  2018,上海優化營商環境改革年。營商環境建設的核心———深化“放管服”改革。而結合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和大數據中心建設,推進政府工作流程再造、信息互聯共享應用,正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抓手和要義。

  邁入新時代,一貫重視優化營商環境的上海,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樹立起全球視野和戰略眼光,把優化營商環境放到經濟全球化的大格局中、放到我國高品質發展的大趨勢中、放到上海建設卓越的全球城市的進程中加以謀劃,對照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準,加快打造貿易投資最便利、行政效率最高、服務管理最規範、法治體系最完善的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目下,上海正大力推動“互聯網+政務服務”體系建設,努力做到企業市場準入“全網通辦”、個人社區事務“全市通辦”、政府政務信息“全域共享”。

  自去年底啟動優化營商環境專項行動計劃以來,上海已對開辦企業、獲得電力、辦理施工許可、不動産登記等六項指標出臺了專項改革政策。改革後,相關事項辦理時間平均縮短一半以上,手續環節減少近40%。下一步,將全面推進“一網通辦”政務服務,年內實現市區兩級企業審批和服務事項90%以上全程網上辦理或“最多跑一次”。

  破障礙、去煩苛、築坦途。依託大數據、雲計算重構政務服務流程和管理模式,充分釋放市場主體活力,豐實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

  從“只跑一次”,到有望“零見面”

  “智慧政府”,是上海在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時設立的清晰目標。而打造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既是“智慧政府”的載體,也是其鮮明標誌。

  推進“一網通辦”,要求政府面向市場主體和市民的所有服務事項,力爭做到一網受理、只跑一次、一次辦成。

  截至目前,上海已構建起“一網”(政務外網)、“一雲”(電子政務雲)、“一窗”(網上政務大廳)的服務體系,在市級層面已實現約100個審批事項“全程網上辦理”。

  當下,正對線上線下政務服務進行流程再造、數據共享、業務協同,做到全市網上政務服務統一入口和出口,線下便民服務一窗受理、集成服務、就近辦理。

  在浦東新區,企業服務中心是政府服務企業辦事的實體平臺。中心負責人介紹,去年4月浦東新區正式實施企業市場準入事項“一網通辦”,今年3月實現涉企事項全覆蓋,企業平均實際辦理時間比法定時限壓縮了85%。中心還在探索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手段,進一步優化辦事體驗。

  各條線部門服務不斷升級。市稅務局加強與不動産登記、房管部門協同配合,深化信息聯網,實行房地産交易業務聯辦;市工商局上線開辦企業“一窗通”平臺,開辦企業時間由原先22天縮短為5天,年內將開通無紙化全程電子化登記,辦理執照有望做到“零見面”。

  善用技術賦能,構建“安全數據池”

  善用技術賦能,讓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高新技術組成城市的“神經元系統”,實現即時感知、高效運行、科學決策、主動服務、智慧監督、開放協同、韌性相容。打造“智慧政府”的上海,也在這個過程中刀刃向內,不斷破除壁壘,實現自我革新。

  智慧政府建設的難點,在於不同條塊對於業務數據的採集、使用和儲存,流程尚不規範、數據格式尚不統一、介面標準缺失等。今年內,上海將高起點組建大數據中心,承擔政務、行業、社會等各方數據的匯聚融合,推進數據資源歸集、治理、共享、開放、應用、安全。

  而在部分區,已開始探索構建“公共數據池”,建立基礎數據標準,便於未來數據的“按需共享”和安全利用。

  靜安區在推進“一網通辦”過程中,率先構建後臺“大腦”,啟動一體化數據中心建設,推進區級政務數據歸集,建立政務數據庫,打破“信息孤島”“數據煙囪”,為實現公共服務事項跨區域、跨層級、跨部門“一網通辦”提供有力支撐。6月底將率先搭建完成政務數據資源目錄,推進數據整體協同、高效運用。

  生動研發,將政務服務“打包”

  打響“一網通辦”政務服務品牌,其最終目的是充分便利百姓辦事。據此,有關政務服務的生動研發在基層遍地開花。

  徐匯區以國家“互聯網+政務服務”示範區建設為抓手,形成“指尖上”的全網通辦、“家門口”的全市通辦和“一體化”的全域共享新格局。特別在“一號申請”方面,探索建立起惟一標識的統一身份認證體系和電子證照庫,市民和企業主體只需憑一個公民身份證號或企業社會信用代碼,就可實現3萬多張電子證照互認共享,涉及210個事項。

  同時,從群眾視角“一件事”出發,“打包”市場監管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等12個部門的85個服務事項,提供商事登記、科技創新等十二類主題的套餐式服務,95%事項可“最多跑一次”搞定,所有審批事項辦理時限壓縮50%以上。

  閔行區在區證照辦理中心設立“建設工程項目類綜合窗口”,涉及審批環節的21個部門全部入駐,服務全區産業項目和政府投資項目,實現“一表申請、一窗受理、一號管理、一網審批、一窗發證”。

  黃浦區創設審批事項“主題式服務”,針對量大面廣的審批服務事項,精耕細作組織相關部門梳理分析,提供人性化辦事指引,為不同類型企業提供度身定制的套餐式、主題式服務;同時根據各部門行政職能,科學梳理證照辦理流程,跨部門“打包”相關審批服務事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