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匯警方破獲14年前入室搶劫殺人案

2018-04-13 10:54:44|來源:新民晚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正義,永不言棄!徐匯警方破獲一起14年前入室搶劫殺人案

  科學昌明,可以柳暗花明;唸唸不忘,也必會有迴響。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9

圖説:2004年,民警勘查入室搶劫殺人案現場。徐匯警方供圖

       2004年冬天,徐匯斜土地區發生一起入室搶劫殺人案,幾個月後即將踏入婚姻殿堂的年輕人被殘忍殺害。受限于當時的客觀條件,案發後,儘管警方開展了大量排查工作,但案情一直懸而未決。這也成為縈繞在徐匯公安分局刑偵支隊許多偵查員們心頭的一樁懸案。14年,老民警退休、新民警加入,但無論誰都一直沒有放棄過對任何一絲可疑線索的追查。終於,案發後的第14年,案件取得了重大突破……現犯罪嫌疑人常某、姜某、扈某悉數落網。

       27歲準新郎白天被殺

       2004年12月,徐匯區斜土地區的一個小區發生了一起入室搶劫殺人案。案發時間在白天,被害人小林被人用利刃刺破頸部靜脈殺害在自己臥室的床上,27歲年輕鮮活的生命戛然而止。現場勘查發現,房間門窗完好,屋內的客廳、三間臥室裏的櫥櫃、抽屜被人大量翻動過,存放在家裏的現金、銀行卡以及小林的一個手機和攝像機都沒有了。警方發現,兇手顯然是有備而來,相當兇殘而又狡猾。作案後他們清理現場,企圖給警方的偵察製造障礙。但細心的偵查員還是在一些散落在地面的白紙上發現了重要的痕跡物證,種種跡象表明闖入小林家的兇手至少有兩名,一個1.70米左右,另一個身高在1.78米到1.80米之間。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0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1

圖説:案發現場。徐匯警方供圖

       14年前,無論是在案發小區周圍還是街面上,監控設備的覆蓋率都相當有限,而且設備也相對落後,但警方在一段模糊的監控中還是發現了兇手的身影。案發當天9點45分,有一名可疑男子從小區的大門走出,隨後又在路面上揚招了一輛計程車。那名計程車司機模糊記得,當天他確實在這個小區附近拉過客,當時上車的是兩名男子,他們最後的下車地點是徐家匯附近。而徐家匯附近某銀行監控畫面顯示,兇手在上門殺人搶劫後,拿著被害人的銀行卡來到銀行試圖取款。監控中男子的體貌特徵,與警方在現場勘查時的判斷完全吻合。與此同時,警方在兇手用來捆綁控制小林的膠帶紙上,也發現了重要物證。

       窮盡一切偵察手段,案件陷入僵局

       兇手到底是誰?與被害人一家是認識的還是素不相識?案發後,專案組圍繞現場痕跡、死者小林的社會關係、小區監控圖像、嫌疑人案發後活動軌跡、計程車信息排查等等,開展了海量偵查工作。“小林生前是本市一家醫院的實習醫生,案發當天是夜班回家正在休息。”徐匯公安分局刑偵支隊副支隊長胡海説,被害的小林當時正在熱戀中,準備第二年的春節結婚,正在裝修新房。

       半年多排查的人數有上千人,連為小林裝修房子的裝修隊、送水工等都納入了警方視線。除了大量的走訪排查,電視臺、報紙、小區的讀報欄、路邊的電線桿等都刊登、張貼了帶有嫌疑人畫像的懸賞協查。海量的協查通告也帶來了大量的舉報反饋,無論內容真偽,偵查員們都一一核實。然而,在窮盡一切手段後,案件偵查陷入了僵局。

       目前徐匯刑偵支隊裏親歷過這個案子的民警只有三個人了,已到職業生涯暮年的謝福生説,“沒有人比我更熟悉當年的情況了。”老謝回憶道,當時除了不是正面角度的影像模糊的監控畫面,還有就是現場留下的痕跡信息。“當年的客觀辦案條件不能和現在比,沒有高科技手段,也沒有大數據,我們一連集中工作了兩個多月,做的筆錄摞起來足有一尺多厚,但嫌疑人就像憑空蒸發了一樣。”但是這麼多年,謝福生和同事們一直沒有放棄過。從那時開始,徐匯分局刑偵支隊裏就有了一條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每次到外省市偵辦各類案件的時候,技術員和偵查員隨行的文件中必然包含著2004年兇案現場所提取到的生物痕跡,請當地公安機關協助查詢比對。可是,即便多年來科技革新助力刑偵破案,不斷偵破了不少積案,但嫌疑人再無蹤跡。排查沒有一絲進展,與任何案件都扯不上半點關係。“但我們有一個信念,只要嫌疑人還在這個世界上,那他總有一天會露出馬腳的!”

       嫌疑人吸毒露出馬腳

     “清明節是懷念亡故親人的日子,每年清明前後,被害人的家屬都會給我打電話,問問案件有沒有消息,逢年過節我也會上門去看看他們、安慰他們……對於我們每個人而言,只要案子沒破,這就是一樁久久懸在心裏的憾事。”胡海是當年案件的另一位親歷者。他説,即將踏入婚姻殿堂的小林的突然離世給年邁的父母帶來沉重的打擊,很多年過去了老夫婦倆還是難以從喪子之痛中自拔,兩人常常會念叨兒子要是活著也踏入中年了、也該有自己的孩子了......胡海説,將兇手繩之以法是為了真相,為了正義,也是為了含冤而死的靈魂得以安息。

       每一年,刑偵支隊都會派專人把相關案件信息梳理歸攏,把原本的碎片信息捻成相對完整的案件線索,與積案比對、碰撞,再比對、再碰撞。科學進步,案件終於迎來了柳暗花明。年復一年,終於在第14年,有了迴響!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2

圖説:警方抓捕組在山東抓獲嫌疑人常某。徐匯警方供圖

       今年2月,其中一名嫌疑人常某因吸毒在山東青島露出蹤跡,徐匯警方拿到的痕跡與常某比對上了。消息傳來,整個刑偵支隊無不為之興奮。儘管嫌疑人的信息已經明確,但專案組並沒有貿然行動,而是從側面多方核實其當年活動的軌跡,制定週密的抓捕計劃。“14年了,如果不把困難估計足,不把準備做充分,再讓他跑掉,我們會自責一輩子的!”前期做了週密籌備後,老謝和幾名同事率先抵達青島為專案組“打前站”,並負責相關嫌疑人落網後的審訊工作。3月6日,就是到青島的次日下午,常某就在其居住地周邊被抓獲。

       案發後打零工,在家煮飯接送孩子

       進入訊問室,常某先是低頭沉默著。老謝看似平靜,作為一個老偵查員,他有很多開場白,但那天,他用了一個準備了14年的開場白:“那麼多年了,你一直在等這麼一天,我們也一直在等這麼一天。今天,我們終於見面了,你心裏的‘石頭’也可以落地了。”隨後,常某抬起了頭,嘆了口氣……那塊在常某心裏14年的石頭壓得他在案發後逃回老家再也不敢拋頭露面,每天日子過得膽戰心驚。期間他結婚生子,除了打打零工,平時就在家煮飯、接送孩子上學。看守所裏的常某告訴記者,他有時和姜某一起吃飯時也會聊到這起命案,都後悔不已。“平時很關注法治新聞,常常會網上搜搜,也總感覺警方終有一天會找上門來。哎,欠的債總要還的。”胡海説,3名犯罪嫌疑人之後一直沒有再犯案,這也是3人始終沒有進入警方視線的原因。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3

圖説:嫌疑人姜某被押解回滬。徐匯警方供圖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4

圖説:專案組在山東抓獲嫌疑人扈某。徐匯警方供圖

       到案後的常某交代當年和自己一同作案還有姜某、扈某兩名嫌疑人。殺人劫財後,3人作鳥獸散,各自潛逃回老家蟄伏起來。3月7日清晨,另兩名嫌疑人姜某、扈某也在山東落網。3人到案後交代,2004年12月,常某與朋友扈某在上海打工,由於染上了賭博惡習,為償還賭債,兩人動起搶劫的邪念,並且拉攏了另一位朋友姜某一起參與。他們選擇了徐匯區的一個小區,3人隨機挑選了一幢樓,假冒物業人員騙取被害人開門後入室搶劫。3人覺得在被害人面前露了臉,為絕後患,一不做二不休,將被害人殺害。作案後,3人搭乘長途車逃離上海。

       當胡海等人上門向被害人家屬通報案情時,逝者的父親老淚縱橫:“我等這個消息已經……”然後就哽咽著再也説不出話來了。胡海説,“當時我也哽咽了……我的腦海浮現出一句話:正義也許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

       警方提醒:

       有人按門鈴、敲門,先從貓眼觀察,問清對方情況再開門,不要隨便開門;使用鏈條門鎖,開啟後方便核實對方身份,也可有效防止非法闖入;養成對上門自稱 、檢查、收費、送貨的人查看證件的習慣;夜間單獨回家時,開門前要提高警惕,防止嫌疑人尾隨入室搶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