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後十年:回顧上海援建的都江堰華麗蛻變

2018-05-11 08:58:28|來源:東方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震後十年|15張圖帶你回顧上海援建的都江堰華麗蛻變

  今年是5·12汶川地震十週年,從2008年到2018年,10年間,災區已經從當年的斷壁殘垣,發展到如今的繁榮興盛。

  在四川都江堰旅遊景區,有一項特殊的門票優惠政策。特殊在於,它僅僅針對遠隔千里的上海市民。

  一張小小的門票背後,有著怎樣的情誼?答案就在“援建”二字裏。

  黃浦江岷江血脈相融,攜手並肩

  2008年6月18日,“5·12”汶川特大地震後一個月,《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對口支援方案》正式發佈,統一部署對口支援任務,明確上海對口援建都江堰市。兩座城市從此結下不解之緣。

  2010年8月,上海規劃實施總投資82.5億元的117個援建項目全部竣工交付,實物工作量居18個援建省市之首。

  上海和都江堰的兩地情誼則綿延至今。都江堰景區的這項優惠政策,正是當地人對上海表達的樸素情誼。這十年,黃浦江岷江血脈相融,攜手並肩、砥礪前行。

  援建項目情係民生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5

圖片説明:投資比例圖

  上海在援建中充分體現了對“民生”的關懷。大力建設與民生息息相關的五大體系——教育支撐骨幹體系、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城鄉安居房基礎體系、城市用水治污框架體系和支農惠民保障體系。

  震後三年,這些體系讓都江堰實現了脫胎換骨,煥然新生。

  上海援建的74個農村安置點水、電、氣、路、通信、綠化等配套、172個村(社區)活動中心建設和3500戶農村低保家庭新建房屋的服務大幅提升。

  以滬都家園、慧民雅居、壹街區等為代表的3個援建小區共建5965套安居房和廉租房,都江堰市民的住房條件和居住環境得到了改善。

  在教育援建項目運行管理上,上海援建的24所學校,成為都江堰市教育均衡化發展水準的重要支撐。同時,通過上海支教人員的傳、幫、帶和選派教師到上海學習,積極提升教育教學品質。

  上海援建的6個市級和14個鄉鎮醫療機構病床也達到了1830張,佔都江堰市總床位的65%。當時,上海援建醫院的月均接診住院病人7300余人次,佔都江堰市公立醫院總量的74.2%。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7

圖片説明:城市西區自來水廠,由上海市援建、總投資達3.4億元。包括都江堰部分城區,以及青城山、中興、翠月湖、胥家等多個鄉鎮的農村居民喝上了乾淨衛生的自來水。

  而建成後的西區水廠已滿足了都江堰市2/3居民(約43.5萬人受益)的飲用水需求,自來水管網覆蓋了都江堰市主城區和所有農村平壩鄉鎮。

  “後援建”時期共譜發展新篇章

  在援建項目移交後,上海也加強項目交付後的品質保修、回訪機制、有效運營以及持續提供人才、技術等方面的支持,“充分體現負責任援建”。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8

圖片説明:上海市醫務工作者和都江堰市醫務工作人員定向結對並開展技術指導。

  上海華東醫院、瑞金醫院等三甲醫院與都江堰7所市級醫療機構已結對共建,60所中小學也與都江堰中小學結成姐妹學校,上海楊樹浦水廠與都江堰水廠長期結對幫扶。

  上海針對援建工程建立並實施了品質回訪、維修保障、技術支持、跟蹤服務等共管機制,每個援建項目都留下了專門負責維護的隊伍。由上海援建指揮部每半年組織一次援建工程的品質回訪;由上海和都江堰兩地的部門和機構聯合各施工單位,每季度組織一次品質回訪,確保援建項目“建成一個、有效運行一個、群眾滿意一個”。

  上海援建打造都江堰新地標

  [圖書館]

  都江堰市圖書館位於壹街區玉壘路51號,為國家一級圖書館。是上海市對口援建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由上海同濟大學建築設計院設計,利用原“青城造紙廠”的舊廠房改建而成,採用現代設計元素,既保留了原廠房遺跡,又賦予其新的內涵和功能。該館是上海人民和都江堰人民歷史、情感、文化的見證和延續。

  [文化館]

  都江堰市文化館位於壹街區上善西路3號,為國家一級文化館。是上海市對口援建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包括各類培訓活動、演藝展覽、文化交流等功能。館舍周邊環境優雅,文化氛圍濃郁,以公益性為根本開展各類群眾文化活動。

  [抗震救災·恢復重建陳列館]

  都江堰市抗震救災·恢復重建陳列館位於壹街區銀桂街1號,展陳面積近800平米。2011年5月12日投入使用、開館運行。作為中宣部“三基地一窗口”和四川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重要窗口,全面展示了我市幹部群眾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下,在省委、省政府,成都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全國人民特別是上海人民的傾情援助下,頑強拼搏、自強不息,從悲壯走向豪邁、從崛起走向跨越的歷程。

  十年醫源情

  2008年5月12日地震發生後,上海交大醫學院各附屬醫院的醫護人員第一時間毅然請命,先後派出11批、126名醫療隊員奔赴災區第一線。

  災害重創過後,瑞金醫院先後派出醫療隊赴川援建,歷時兩年,使都江堰人民醫院(醫療中心)順利完成了搬遷及運行,通過了國家衛生部三級乙等的驗收,成為四川省首屈一指的縣市級醫院,實現了醫療衛生工作的跨越式發展20年。

  十年,彈指一揮間。2018年4月末,抗震救災中的白衣天使們再次重回那片戰鬥過的熱土,回首十年重建路程,落實對口援建戰略決策。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黨委副書記趙文華表示,十年來都江堰市醫療衛生服務條件顯著改善,服務環境和服務流程明顯優化,而交大醫學院也將繼續支持都江堰市醫療衛生服務事業發展。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9

  同時,附屬瑞金醫院、附屬仁濟醫院、附屬新華醫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等醫院在都江堰市人民醫院門診大廳開展義診活動,為三百多位當地居民解答健康疑難問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