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裡奧獨奏音樂會:戴上眼罩聽肖邦

2018-05-22 09:04:17|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馬裡奧·阿隆索獨奏音樂會特有環節——“盲聽” 戴上眼罩聽一場不一樣的肖邦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8

西班牙鋼琴家馬裡奧·阿隆索“盲彈”李斯特。(均 資料)

  什麼樣的音樂會事先會對觀眾提出如此多的要求:請穿白色的衣服,最好帶著家人一起來,請在肖邦的《F大調夜曲》奏響之前戴上眼罩。西班牙鋼琴家馬裡奧·阿隆索的獨奏音樂會就是這麼做的。去年在東方藝術中心,他第一次嘗試讓觀眾戴上眼罩“盲聽”,取得了意料之外的成功。從此,“盲聽”成為他音樂會上必不可少的環節。6月8日,馬裡奧又要在東方藝術中心開獨奏音樂會了。這一次,“盲聽”的曲目除了肖邦的《F大調夜曲》,還有李斯特的《第三號安慰曲》。

  “盲聽”讓聆聽更純粹

  “盲聽”的主意來自他的音樂會策劃人張曉英。張曉英算不上一個忠實的古典樂迷,有一次和朋友一起聽大名鼎鼎的費城交響樂團的音樂會,她聽到一半就忍不住拉著朋友去吃夜宵了。聽交響樂坐不住的可不只有張曉英一個,張愛玲就在《談音樂》裏寫到音樂會的煎熬:“觀眾只是默默地抵抗著,都是上等人,有高級的音樂修養,在無數的音樂會裏坐過的;根據以往的經驗,他們知道這音樂是會完的。”

  可是,張曉英也有為音樂沉醉的時刻。去年在劍橋大學做訪問學者時,有教授請她去家裏參加晚宴,現場有人演奏音樂。張曉英發現身邊有好多人都是閉著眼睛聽的。她端詳著他們臉上靜謐的神情,覺得太迷人了。在張曉英的建議下,馬裡奧答應在音樂會上試試,給每一位到場的觀眾發一副眼罩,讓他們只用耳朵聆聽。馬裡奧挑選了肖邦的《F大調夜曲》,作為音樂會裏的“盲聽”曲目,這似乎再適合不過了。肖邦的夜曲仿佛有讓人清空煩惱的魔力,讓人整個身心恢復平靜。

  而李斯特的《第三號安慰曲》不僅要“盲聽”,還要“盲彈”——馬裡奧會在場燈關閉的舞臺上演奏,在黑暗中演奏。馬裡奧講起一次意外,那是在西班牙馬德里音樂廳的一次演奏。音樂廳突然跳閘,一片黑暗。但馬裡奧的手指沒有停下來,音樂繼續延續,平復了觀眾席的騷動。很快,音樂廳裏恢復了光明,觀眾席傳來熱烈的歡呼和掌聲。在馬裡奧看來,“盲聽”和“盲彈”,讓觀眾和演奏家分享了同一片黑暗,同一種氣氛,幫助他們達成內心的交流。

  著裝要求增添儀式感

  如果説“盲聽”的曲目限制了觀眾的視覺,讓他們更專注于聽,那麼高清攝像機的運用,則增強了觀眾的視覺,讓他們獲得更豐富的視聽體驗。在馬裡奧的音樂會上,會有4台高清攝像機實時捕捉舞臺全景、馬裡奧的上半身、他的表情、他在琴鍵上跳躍的手指。4個景別在大螢幕上不斷切換,時刻吸引觀眾的注意力。

  透過LED螢幕,馬裡奧手上的汗毛也清晰可見。觀眾可以看到他的細微的表情變化,看到他彈奏肖邦《g小調敘事曲》的時候,汗珠滴到琴鍵上的瞬間,這是他獲得巴拿馬國際鋼琴大賽冠軍的曲目。運用高清攝像機的點子也來自張曉英,因為自己在音樂會上坐不住,於是她總是在想方設法讓音樂會變得不無聊。

  至於讓觀眾穿白衣的“執念”,靈感來自於巴黎一年一度的“白色晚宴”。參加者一律要求著白色服裝,自帶食品、酒水和餐具,成為一年一度的城中盛世,被全世界許多城市效倣。

  第一次嘗試“白色音樂會”,就有85%的觀眾真正穿了白色衣服來到現場,這讓馬裡奧也覺得很驚喜。一家人來聽音樂會的,還可以在入場時免費拍一張全家福。一位觀眾説,自己已經很久沒有和妻子、女兒逛街了,為了這次音樂會,他們花時間一起去買了白色的衣服。6月8日的音樂會,著裝要求從“白色”擴展成了“白色或黑色”,不變的仍然是一種生活的儀式感。

  如今,馬裡奧正在安心練琴,為音樂會做最後的準備。而策劃人張曉英還在繼續絞盡腦汁,希望給觀眾帶來更多獨特的體驗。她最近在研究的是,當馬裡奧彈《茉莉花》的時候,怎麼才能讓觀眾聞到一陣茉莉花的清香。他們都相信,古典音樂應當高雅而不高冷,應當充滿互動和驚喜,應當讓人與人變得更親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