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獲格萊美獎的美國小提琴家約夏·貝爾,前晚率領聖馬丁室內樂團登臺凱迪拉克·上海音樂廳。舞臺上的貝爾猶如一位“搖滾巨星”,屈膝、彎腰、搖頭晃腦,身姿搖曳,以豐富鮮活的演奏方式,帶領樂團“燃燒”了整個音樂廳。
從巴赫 《A小調小提琴協奏曲》、柴可夫斯基《C大調弦樂小夜曲》,到巴伯《為弦樂而作的柔板》、皮亞佐拉《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四季》,貝爾時而作為第一小提琴聲部領奏,時而作為獨奏者表演,遊刃有餘地穿梭于不同風格的音樂之間,由他指揮的聖馬丁室內樂團也展現了收放自如的演奏功力。最終,音樂會在返場曲目龐塞《小星星》中收梢,藝術家與觀眾共度了一個美妙的夜晚。
演出後第二天,貝爾對前一晚的音樂會依然回味無窮。他在接受滬上媒體採訪時説:“上海的觀眾讓我感動。他們用認真的聆聽,展現了對藝術的尊重,特別迷人。”
最重要的是讓聽眾感受到演奏者的心
作為古典樂小提琴獨奏家,抑或是熱衷流行跨界的“新古典”代表人物,貝爾的成績都堪稱驕人。在美國,他是獲得主流媒體褒獎的 “古典音樂超級巨星”。相比傳統的古典樂演奏家,他的經歷頗有幾分“傳奇性”,如為張藝謀電影《金陵十三釵》、獲得奧斯卡最佳配樂的電影《紅色小提琴》等演奏片中音樂。“古典音樂世界本身就結合了新與舊,當代音樂作品也屬於音樂史的組成部分。挑選合作者、作品與演出地點時,我不會對自己設下任何限制。”貝爾接下去的行程(暫定)充分展示了這種多樣性:攜手低音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埃德加·梅耶,上演具有美國“蘭草音樂”風格的作品;與新加坡華樂團合作,演繹包括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等中國作品的唱片;參加在華盛頓郊外舉行的戶外演出,把音樂送到更多觀眾耳邊……
和貝爾同樣分量十足的,還有他手中1713年的斯特拉迪瓦裏小提琴。他曾拿著這把價值350萬美元的名琴,佇立華盛頓喧鬧的街頭演奏一系列高難度作品,結果只換來幾個人的駐足,以及不到50美元的“打賞”。這件事被媒體“添油加醋”報道,讓貝爾很是苦惱。“我並不在乎人們是否認識我,更看重他們能否專注地欣賞音樂。比如前晚上海音樂廳的演出中,觀眾沒有交頭接耳,沒有盯著手機,而是入神地聽我演奏,這讓我非常快樂。”觀眾席中數量眾多的上海青少年更使這位小提琴家感到欣慰。
和樂團成員一起吃小籠包、冷面
2011年,貝爾被任命為聖馬丁室內樂團的音樂總監,成為自1958年馬裡納爵士創建樂團以來,第一個擔任該職位的人。這次音樂會也是貝爾首次率團來滬演出,他表示非常享受與聖馬丁室內樂團的合作:“相比舞臺上單一的獨奏者,成為室內樂團的總監並率領成員共同演奏,給了我更大的挑戰和收穫。”除一些小編制協奏曲以外,未來貝爾還計劃攜手聖馬丁室內樂團來滬演繹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等大規模作品,拓寬室內樂團的演奏維度。
聖馬丁室內樂團因其對經典古典音樂作品獨特、精緻、唯美的詮釋而聞名於世,其1969年年度暢銷專輯《維瓦爾第的四季》和1984年奧斯卡最佳影片《莫扎特傳》配樂原聲尤為著名。團中小提琴手凱蒂·斯蒂爾曼説,哪怕坐在聖馬丁室內樂團最後一排演奏的樂手,也和首席的投入程度並無差別。“除了每個樂手嚴格要求自己以外,我們團隊也非常善於傾聽彼此,在融洽的交流氛圍中默契配合。”
貝爾坦言,聖馬丁室內樂團的團隊氣氛非常友好。能一起錄唱片、上臺演出,也能一同旅行、插科打諢。這次在滬期間,貝爾不僅和樂團小提琴首席德·索薩等人同遊上海,品嘗小籠包、上海冷面等特色美食,還給兒子買了圍棋作為禮物。德·索薩更特意奔著“上海製造”而來:“上海牌手錶我聞名已久,在我心目中就是世界一流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