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女作家第一時間談2018上海高考作文

2018-06-08 09:15:38|來源:東方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6月7日,一年一度的高考又再次來臨。每年的高考,大家談論最多的就是高考作文。對於早已離開了校園的朋友,再次回望高考作文也許是你最能看懂的高考題目了。那麼給你90分鐘,你會怎麼寫高考作文?

  作家眼中的上海高考作文題:命題對年輕人正是時候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5

2018上海高考作文題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官方微博公佈2018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題:生活中,人們不僅關注自身的需要,也時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體現自己的價值。這種“被需要”的心態普遍存在,對此你有怎樣的認識?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思考。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於800字。

  記者第一時間採訪了上海作協專業作家孫未,談談她眼中的2018年上海高考作文。孫未是近年來都市中産寫作的代表人物之一,已出版書籍22部,曾獲第九屆、第六屆中國作家鄂爾多斯文學獎,是英國、瑞典、瑞士、愛爾蘭、匈牙利、美國等多國文學項目成員。

  在孫未看來,這個題目大道至簡,從人性的基本進行開掘,針對近些年社會上某些實用主義,功利主義,精緻的利己主義的觀念與行為,讓年輕人們考慮“利他”以及“有利於社會”的自豪感。她認為:“人們不僅關注自身需要,也時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體現自己的價值”。

  “利他”也是某種程度上另一種“利己”,讓年輕人容易思考,符合人性特點,也非常有“飛翔”和“昇華”的心靈化的空間。孫末説,該命題並沒有脫離現實講大道理,而是從最基本的“被需要”的心態出發,對年輕人正是時候。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6

  作家怎麼寫高考作文:寫經歷細節與細微的心態

  “如果我來寫這個題目,我會結合少年時具體的一些小小的經歷,寫經歷的細節與自己當時細微的心態與感受。”孫未表示,第一層,我會寫自己如何面臨“個人需要”與“他人需求”的矛盾,如何做出選擇。打個比方,我還記得,中學的時候讓我做學習委員,老師會交辦我一些瑣碎的為同學們服務的工作,從個人的需求而言,這些瑣事耽誤我個人的時間,但是那種被同學們需要的感覺讓我覺得一切是值得的,我感覺到非常自豪。

  第二層,我會寫,在接下來從事很多“利他”與“有利於社會”的工作中,我切實感受到了一種更深刻的快樂,這種快樂是給予,是一種讓“自我”變得更為寬廣的安寧與從容感,遠遠勝過了自己獲得什麼具體利益的快樂。比如,我們中學的時候參加過不少公益活動,去養老院勞動,去社區勞動,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付出的快樂。

  第三層,反思如果是純粹地為了“被需要”的感覺,這其實也是一種利己,還是比較狹隘的,比如説在沒有人看見,沒有人讚賞的情況下,我就不“發光”。如果體驗到真正的“利他”的快樂,才能真正感受到自我的價格不在於有多少掌聲,而是在世界上發光發熱,溫暖和照亮更多人。由此展望對自己未來的規劃,對自己將來一生的期許。

  第四層,反觀自己正在進行的高考,多少考生參加高考是純粹為了自身需要呢?大部分因素還是為了父母、家長,周圍人的需求,以一種“被需要”的心態努力復習,走進高考考場,為身邊人的期許,也為這個社會上評價年輕人的目光在面對這場戰役。即便時光倒流,身為一名考生,我也要寫下這樣的感受,過於依賴“被需要”的感覺,因而遵循別人的標準去生活和奮鬥,這種“實現自我價值”的選擇是不可取的。從“被需要”的自豪感出發,以一種更廣博的心胸去理解“利益他人”和“利益社會”,這才是我想要的人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