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週年 從中國電影海報看巨變縮影

2018-06-14 09:49:48|來源:東方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改革開放40週年 從中國電影海報看巨變縮影

  6月12日上午,“永遠的畫面——改革開放40週年電影海報展”在上海影城、上海銀星皇冠假日酒店免費對公眾開放。該展還將於6月16日——第21屆國際電影節開幕之日在上海展覽中心隆重登場。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

  為期兩周的專題展覽,205幅電影海報以及歷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海報,通過“傳承、榮耀、開拓、綻放、步伐、奮進、新時代新起點”七大板塊交相輝映,就像一台時光放映機,在方寸之間,帶領觀眾回顧中國過去40年的電影歷程。

  世界銀幕綻放上海之美

  有意思的是,此次展覽中的“綻放”板塊,通過“世界銀幕中的上海”,不僅呈現了具有歷史底蘊的十里洋場,更繪就了40年來城市面貌的日新月異。

  上海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40年間的快速發展迎來全球越來越多關注的目光,並成為國際大片在中國的首選取景地。

  此次展覽的內容策劃之一、上海電影家協會副主席、上海戲劇學院教授石川指出,“上海的現代化發展、前衛的建築設計,在鏡頭中呈現出一種未來主義的色彩,其吸引力在不少西方電影人的心目中,甚至超過了紐約等歐美大都市,近年來,許多國際導演紛紛慕名來滬。”諸如科幻愛情片《她》的導演斯派克·瓊斯就曾坦言,影片之所以在上海陸家嘴圓形天橋、五角場等地標取景,正是因為這顆“東方之珠”更具未來的摩登感。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_副本

電影《她》,陸家嘴環形天橋、江灣五角場、上海喜馬拉雅美術館等成為片中人物生活的主要場景。

  無獨有偶,在參展的《環形使者》《代碼46》等好萊塢大片海報上,影迷都可以欣賞到浦江兩岸瑰麗的城市天際線——上海這朵白玉蘭,正在世界銀幕上優雅綻放。石川補充道:“看看這些國際名導通過怎樣別出心裁的視角拍攝上海,也會成為本土市民的一大關注點。”

  除了上海的現代繁華,《碟中諜3》將西塘的古鎮水鄉完美展現在世人面前,由愛德華·諾頓與納米奧·沃茨主演的《面紗》主要場景集中在風景優美的長江三峽、漓江景區,《變形金剛4》則走進重慶武隆天坑……這些電影鏡頭無不讓西方媒體和觀眾通過更真實、鮮活的視角,觀察這個古老深沉而又朝氣蓬勃的東方大國。

  中國電影國際奪冠成績驕人

  從春節前後,石川就著手挑選此次展覽的百餘部電影作品。在他看來,挑選的標準有4個。首先,電影的美譽度高、影響力大,像《一個和八個》被稱為第五代導演的開山之作,《廬山戀》則被譽為有著“中國銀幕第一吻”的經典愛情故事片,還創造了“世界上在同一影院連續放映時間最長的電影”的吉尼斯世界紀錄。

  “《戰狼2》的出色票房也擺在那裏,都是實至名歸。”在“奮進”板塊,有《大聖歸來》《妖貓傳》等口口相傳的影片。今年第一季度,中國電影票房收入首次超過北美,內地綜合票房已經達到202億元,躍居世界第一,創下新的單市場單季度票房世界紀錄。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_副本

《大聖歸來》票房突破9億元人民幣,創下國産動畫片的最高票房紀錄。

  除了影響力和票房力,獲得重要獎項的影片也是中國電影史濃墨重彩的一筆。在展覽的“榮耀”板塊,鐫刻了一個個令中國電影人引以為傲的節點。

  1983年,吳貽弓導演的《城南舊事》在第2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上一舉拿下最佳故事片金鷹獎,開啟了改革開放後中國電影獲得國際影展大獎的先河。1988年,張藝謀執導的《紅高粱》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項金熊獎,這是中國電影第一次在國際A類電影節上摘冠。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中國電影在國際舞臺頻頻嶄露頭角。1992年8月,張藝謀執導的《秋菊打官司》摘得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1993年2月《香魂女》摘得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和《喜宴》並列),同年5月陳凱歌的《霸王別姬》得了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一年不到的時間裏,中國電影人囊括了國際三大電影節的最高獎項,戰績驕人。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4_副本

《臥虎藏龍》獲第73屆奧斯卡金像獎10項提名,最終獲最佳外語片等4項大獎,成為首部奪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的華語影片。

  2001年,李安導演的《臥虎藏龍》連獲美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等四個獎項,為華語電影跨入國際主流文化市場開啟了一條通道。在展覽現場,記者還看到了兩座高倣獎盃,一座是《城南舊事》獲得的“金鷹獎”,另一座則是賈樟柯執導的《三峽好人》在第6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獲得的最佳影片金獅獎,寓意著電影人對“乘改革開放春風,展電影事業新翼”的未來期許。

  石川介紹,在電影藝術流派上開風氣之先的作品也是考量的標準之一。譬如《黃土地》在電影風格和語言上形成一種新的影像,並影響了整個第五代導演早期的敘事傾向和風格基調。最後,展覽還精選了各個老牌電影製片廠當年的扛鼎之作。

  眾人助力“海報總動員”

  跨越40年,不少海報的“娘家”早已易人。在“開拓”板塊,石川指著電影《變臉》的五幅海報,得意地告訴記者:“這幾張海報來之不易。”這部電影由北京電影學院青年電影製片廠和卲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合拍,自1995年6月在中國首映後,又相繼在韓國、法國、美國等多個海外國家和地區上映。發行之際,海報版本眾多。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5

展覽中《變臉》電影海報的5個版本,從左至右分別為中國、西班牙、法國、英國和日本版

  石川向記者介紹,“我們的工作人員到處搜尋,終於從南京藝術學院收錄了過來,他們很爽快,非常支持我們這次的展覽。”工作人員表示,青影方面得知收錄的情況,也非常驚喜。這種如獲至寶的感覺,就好比長年累月的集郵,終於完成了最後一塊“拼圖”。

  “都説眾人拾柴火焰高,這一張張海報、一段段視頻的背後,其實都蘊含著廣大電影人的一片赤忱之心。”工作人員透露,包括本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主席姜文以及王小帥、章家瑞等著名導演,還有諸多電影集團,在“海報總動員”的過程中都紛紛予以一臂之力。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一張張映入眼簾的海報,在“步伐”板塊,展覽設有多媒體互動屏,影迷可以從中檢索到歷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影像資料。在“新時代新起點”《厲害了,我的國》海報區,大幅的紅色海報場景前,觀眾只要按下“點讚”按鈕,上方就會實時跳出最新的點讚累計人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