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向全球推薦近200個影視取景地

2018-06-19 09:06:05|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2018版《上海影視拍攝指南》亮相上海國際電影節,將前端政策諮詢和後期製作協調等一條龍服務悉數囊括其中,酷炫AR技術讓《指南》中的地標“活”起來 上海向全球推薦近200個影視取景地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6

上海正式向全球推薦近200個影視拍攝取景地。近年逐漸崛起的城市公共服務設施以及創意産業地標也在推薦名單之列。圖為淩空soho。(資料照片)

  掃描一張景點照,手機上便會“跳”出一段視頻,以全方位、多角度的拍攝,帶觀看者“走”入圖中,並輔以解説,讓人不虛此行。

  提供如此酷炫體驗的,並非時髦的旅遊類圖書,也不是最新款手機遊戲,而是昨天在上海國際電影節上首發的2018版《上海影視拍攝指南》 (以下簡稱 《指南》)。在這本國內首創、將前端政策諮詢和後期製作協調等一條龍服務悉數囊括的《指南》中,上海正式向全球推薦近200個影視拍攝取景地,還通過引入AR技術,讓書中的地標“活”起來。

  《指南》在手,人們從中看到的,是城市建設的不斷升級,更是城市精神的不斷升級。

  在被納入鏡頭的上海風光中看到城市發展的軌跡

  《指南》隱藏著改革開放40年來上海城市發展的脈絡。

  它的前身,是誕生於2014年的 《上海影視拍攝服務手冊》。那年秋天,上海發佈《關於促進上海電影産業發展的若干政策》,上海影視攝製服務機構在巨鹿路正式掛牌。2015年,服務手冊更名為 《上海影視拍攝指南》。

  最初,指南中推薦的取景地只有99個,很多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影視基地,在今年的最新版中,這個數字幾乎翻了一番。近年逐漸崛起的城市公共服務設施,以及創意産業地標,更多地進入到推薦名單中。

  “來上海拍攝的劇組,多是衝著上海活力四射的都市魅力而來。”上海市廣播影視製作業行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于志慶常常與劇組打交道,他認為,隨著國內外越來越多的劇組將上海作為理想取景地,將上海這座城市蒸蒸日上、豐富多元的真實一面展現出來,是《指南》的責任,亦是市場自發的選擇。

  於是,打開《指南》,就是打開了一個日新月異的上海。拿最新“入駐”指南的濱江大道為例,這片區域文化藝術場館雲集,又是都市人休閒運動的重要地標,劇組能夠在這裡捕捉到都市生活詩意而又愜意的一面。再看同為“新人”的八號橋藝術空間,這座建於1908年的建築曾是杜月笙的私人糧倉,如今卻被改造成能夠承辦各類演出與時尚發佈的藝術展示空間,恰是大都市文化創意精神的一個縮影。進入《指南》的還有電子競技館,位於13號線真北路口的NEOTV電子競技館是不少電競職業聯賽的舉辦場館,在這裡能夠觸摸到青春潮流的脈動。

  有“按圖索驥”的指南,更有配套的免費服務

  《指南》每年都會更新換代——擴展服務項目,推出雙語版本,納入上海影視取景拍攝地圖,再到如今推出AR技術。2018版《指南》中有近200個拍攝點視頻,這些視頻拍攝歷時九個月,涉及全市16個區。這個拍攝任務還將不斷擴充、更新。

  這些從內容到形式的進化,是上海打造“全球影視創制中心”的應有之義,更是上海城市服務精神不斷升級的鮮活注腳。

  與《指南》配套的還有切實有效的服務。《指南》的編印方上海影視攝製服務機構是不少來滬拍攝團隊心中的“老娘舅”,因為該機構的存在,攝製組來滬拍攝的選項多了,前期實地勘察篩選的步驟卻被精簡了。只要攝製組對拍攝指南中的拍攝點提出申請,並且提供相應的證明,上海影視攝製服務機構便會與拍攝場地進行接洽,三天后必有回應,而這些精確到細節的服務都是免費的。電影《建軍大業》在上海拍攝時,有一場戲想要在松江佘山頂上的大教堂取景,由於需要還原當年的歷史氛圍,協調的工作量與難度很大。為此,機構工作人員多次接洽,才確保了這部主旋律大片的順利完成。

  統一的協調服務規範了拍攝環境,過去幾個劇組在同一場地拍攝 “撞車”,或者在攝製過程中影響到市民休閒生活的情況很少再發生。數據統計,截至今年6月15日,機構共受理政策、信息諮詢和協調服務4068件次,其中,接受協調服務的影視劇組共555個。

  四年來積累的成績並未讓上海影視攝製服務機構感到滿足。于志慶介紹,接下來還會在三個方面使力:一是立足上海,聯動蘇浙皖,形成長三角區域聯動的影視協拍服務體系;二是加強紅色旅遊資源的蒐集和梳理,把更多紅色主題影視拍攝取景地納入到 《上海影視拍攝指南》中;三是開啟廣泛的全球影視協拍服務體系建立與合作,推動上海影視産業進一步向全球化縱深發展。“只要你設身處地為攝製組著想,服務是做不完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