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三角更高品質一體化中發揮龍頭帶動作用

2018-06-25 09:00:38|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在長三角更高品質一體化發展中發揮龍頭帶動作用——上海著力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綜述之一

  打開中國地圖,我國東部綿延的海岸線與滾滾長江很像一張力挽千鈞的彎弓與一桿蓄勢待發的利箭。如果説這“滿弓利箭”瞄準的是堅定不移推進高品質發展、書寫新時代發展新答卷的目標,那麼長三角三省一市無疑是那枚銳利的箭簇。

  上海正全力以赴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長三角更高品質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作為箭簇最前沿的一點,作為長三角的龍頭,上海在引領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建設的同時,也得以全面提升城市能級與核心競爭力,加快建設“五個中心”和卓越的全球城市。

  乘勢而進,建機制尋求突破

  作為我國經濟最發達、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長三角迎來了區域一體化難得的機遇空間。乘勢而進,上海全面貫徹中央部署,推動長三角更高品質一體化發展形成新機制新格局。

  上海市委書記李強表示,從全球看,城市群已經成為世界經濟重心轉移的重要承載體,決定著未來世界政治經濟發展的格局;從國內看,城市群也是引領我國經濟轉型發展的“主引擎”、創新發展的“主陣地”;從自身看,長三角是我國對內對外開放兩個扇面的關鍵樞紐。因此,必須以一體化的創新突破更好服務全國發展大局。

  基於這樣的認識,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出現了明顯的換擋提速態勢,並催生相關機制不斷完善。

  去年12月,上海市黨政代表團去往蘇浙皖三省,既是交流工作學習考察,也是交流感情“走親戚”。今年1月,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重要協調機構 “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在滬組建,三省一市抽調16名精兵強將聯合辦公,一起幹、一起想,既胸懷區域整體謀長三角一體化長遠大事,也立足地方特色優勢,聚各省市自身需求,統籌項目推進落實。可以説,長三角合作辦的成立,意義不同尋常,它為長三角“三級運作、統分結合”的合作機制新添了更有力的“協調中樞”。

  作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機制完善的標誌性事件,6月初,三省一市主要領導座談會在上海舉行。原先,這個會開了十多年,但通常是在年底召開;這次提前到上半年,傳遞出時不我待的緊迫感。三省一市主要領導在會上聚焦最重大、最緊迫的議題“商量透”,會後拿出 《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為合作確立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此外,會議期間,上海會同蘇浙皖三省相關機構還就組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基金、5G先試先用、打通省際斷頭路等合作項目現場簽約。

  長三角合作在加速,其標誌就是區域合作機制的不斷完善。上海作為長三角龍頭,也利用這段“加速期”,為全市打破思維束縛、抬高工作標準、拓展發展視野、踐行高品質發展注入更多內生動力。目前,各區、各部門、相關企業對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正表現出前所未有的主動性,大家都希望能背靠長三角、融入長三角,從而有機會登上服務全國、參與全球合作競爭的大舞臺。

  打破藩籬,以“流動”提升效率

  海納百川是上海城市精神的重要內涵,開放向來是上海的重要優勢。打破隔閡,打開大門,彼此擁抱,這是長三角推進一體化發展的實質,也與上海一貫的發展思路“同頻共振”。

  如果要素能更自由地流動,資源能更合理地配置,長三角區域發展的後勁必然能被夯得更實。上海華虹集團對此頗有感受。這家我國積體電路製造骨幹企業,目前正在無錫全力建設一條總投資25億美元的12英寸晶片生産線,這也是華虹首次在上海之外進行如此規模的産業佈局。董事長張素心説,長三角在世界積體電路産業版圖上佔據重要地位,要進一步提升 “中國芯”的影響力,必須依託長三角,發揮上海龍頭作用,利用區域內産業鏈各環節集聚的優勢,打造更有競爭力的産業體系。

  目前,華虹還在上海同時建設一條投資近60億美元的晶片生産線,“雙線並進”讓華虹突破了土地空間的束縛,能更充分地把握國家積體電路産業的發展機遇。搭上長三角一體化快車後,華虹事業推進更加順利,在滬蘇兩地的協作下,華虹無錫項目從簽約到開工僅花了七個月。

  隨著要素資源的流動,長三角正在形成一批區域合作的樣本和載體。以上汽集團、蔚來汽車、威馬汽車等為代表的上海汽車産業,近期與蘇浙皖攜手,加快推進産業梯度佈局。這些企業利用上海的人才和技術優勢,在滬設立企業總部和研發中心,同時將製造環節交給周邊地區。專家表示,此舉將奠定長三角作為未來全球新能源汽車“黃金三角”的地位。

  而將上海與江蘇、浙江多座城市串聯在一起的G60國道,正成為一條綿延數百公里的“科創走廊”,大量科技型企業在沿線書寫著“雙城記”乃至“多城記”。未來,G60完全有機會像美國連接舊金山灣區多座城市的101公路那樣,成為創新者的“起飛跑道”。

  長三角“拆籬笆”、促流動的行動絕不限于産業領域,包括人才、信息、技術等,都在未來有望實現更高效的互聯互通。根據目前的合作框架,三省一市將建好 “一張網”,讓區域內的交通、信息等聯通更便捷;打造“一個庫”,推進跨部門、跨省市的數據共享;編好“一張圖”,讓産業創新更協同;共認“一個章”,統籌建立統一透明的市場準入;辦好“一張卡”,讓群眾能刷遍各地公交、醫院、社保。以上“五個一”的推進,勢必築高長三角發展的基石,從而使得區域競爭力越來越強。

  改革創新,靠服務凸顯價值

  在長三角一體化進程中發揮龍頭作用,這是中央賦予上海的定位與使命,而具體落實,有賴於上海更好擔當新時代改革開放排頭兵,以經濟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效應、以先行先試的改革成果、以高品質的服務牽引區域合作,從而為自身發展拓展空間。

  多年來,上海承載了大量國家戰略任務,形成了較完善的綜合服務體系和服務功能。著眼長三角打造世界級城市群,上海在加快建設“五個中心”、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同時,也將加強同周邊城市的聯動,分享發展機遇,做好服務的文章。

  比如,作為全球科創中心建設的重要內容,上海張江正在崛起國家級大科學裝置群,藉此吸引全球頂尖的科學家和技術專家前來工作。按照長三角區域發展相關規劃,滬蘇浙皖也正在探索完善大科學儀器的共享共建機制;與此同時,著眼産業創新,打造完善長三角成果轉移轉化的統一市場。事實上,將全球科創中心的願景置於長三角一體化進程,絕不僅僅是上海向周邊省市“單向”的輻射與服務。世界上,像長三角這樣既有基礎研究土壤,又具備深厚製造業積澱的地區屈指可數,上海只有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發揮好龍頭作用,並結合蘇浙皖各自優勢,大家才能協力共進,最終成為全球重大原創成果的首發地和重大技術創新策源地。

  再比如,在5G、量子通信、工業互聯網等領域,上海擁有豐厚的技術和人才儲備。根據近期一系列簽約,長三角有望成為國內乃至國際上5G、量子通信等先行先試的高地,這批面向未來的重大信息基礎設施一旦建成,將有助於區域內企業率先觸及新一代數字經濟的機遇。

  改革開放再出發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必由之路。上海依託自貿試驗區建設、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等平臺,有機會通過深化重大改革聯動,爭取更多國家支持,推動更多制度創新成果在長三角複製推廣,整體優化區域發展環境。目前,上海與長三角正在積極思考,聯合推進制度創新,包括拓展自由貿易賬戶適用主體和範圍,深化長三角區域大通關等。

  正如市委書記李強所言,縱觀全球,沒有一個地方因為封閉而發展,都是因為開放而興旺,長三角亦應是如此。未來,上海將主動對接,虛心學習,相互促進。只有大家各揚所長、優勢互補、功能聯動,整體提升長三角城市群能級,才能更好引領長江經濟帶發展,更好服務國家發展大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