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跨國門 開眼界 走遍世界人未老

2018-06-26 09:14:59|來源:新民晚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上海改革開放再出發|跨國門 開眼界 走遍世界人未老

  有首歌唱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無奈。改革開放,使國人得以走出國門,感受外面世界的無奈,更品味外面世界的精彩。

  一本護照、一枚簽證、一身行囊……留學、旅遊,匯成了兩股出國潮。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1

上海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多措並舉,熱情為市民服務,大大縮短辦證時間 本報記者 張龍 攝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為培養現代化建設的人才,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作出決斷,恢復高考制度,1978年底,又決定恢復向國外選派留學生。鄧小平豪邁地説:“我贊成留學生的數量要增大,要成千成萬地派,不是只派十個八個。”一場轟轟烈烈的出國留學潮由此興起,並且經久不衰。

  1949年新中國建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出境只限于政府公務。直至1983年,國家正式批准普通公民可自費跟團前往香港和澳門探親,才首開中國公民出境遊先河,可以遊覽他鄉領略世界風情。

  上世紀80年代,中國出境旅遊市場從東南亞開始。1988年,泰國成為我國出境旅遊首個目的地國家。至今,全球已有150個國家和地區成為中國公民出境旅遊目的地。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發佈的報告顯示,2016年赴境外旅遊的中國大陸游客數量增加6%,達到了1.35億人次。中國已穩居世界第一大出境旅遊市場、第一大出境旅遊消費國。

  留學四海增長知識才幹

  從1978年起,國家公安部開始受理自費留學申請,由於受條件限制,申請的人極少,上海只有8人。到了1982年,國家教育部、公安部等相關部門聯合發佈了《關於自費出國留學的暫行規定》,出國留學不再受學歷、專業或者個人出身、家庭成分的限制。於是出國熱一年比一年升溫,一批又一批上海青年,揮手告別黃浦江。

  “那時候,從虹橋機場起飛的國際航班上,出國留學生佔了蠻大的比重。”段祺華就是其中一個。1983年,段祺華從上海華東政法學院畢業後,于1988年自費赴美國華盛頓大學法學院留學。“當時我還是個窮小子,到美國的第三天,我就去打工了,到台灣人開的餐館送外賣,賺點小費。”段祺華説,留學生活很艱苦,主要還是靠華大提供的獎學金過日子。他十分珍惜這難得的出國留學機會,所有時間都被他用來學習、汲取先進的法律知識和理念。

  1990年畢業前夕,段祺華以《論在中國開辦私人合夥律師事務所的可能性》為學科論文,榮獲該學院碩士學位。同年受聘于美國西雅圖“威廉·克斯諾及布斯吉法律事務所”法律顧問,兼任美國西北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的副總裁。然而,一種愛國癡情和信念,使段祺華毅然決定回國開辦私人合夥律師事務所。

  1992年,段祺華回到故鄉上海。他開始籌辦中國第一家合夥制涉外律師事務所。幾經波折、歷經艱難,段祺華的私人律師事務所,終於獲得特別批准。他由此成為全國留學生回國創業辦律所的第一人以及最早辦理涉外法律業務的律師之一。上海市人民政府當年頒發給段祺華的“出國留學人員短期回國工作身份證”,也被國家博物館收藏。

  留學生中,蔡建國在留學國家待的時間算比較長的。1987年4月,34歲的蔡建國赴日本留學,獲博士學位,並留日做老師,曾在早稻田大學等日本高校任教十多年,歷任日本新澙國際信息大學專任教授等。在日期間,他學習和研究中國近代思想史,後來又拓展到近現代中日關係、民間外交、對外文化交流等相關研究及教學工作。

  在學校的講臺上,蔡建國主要向日本學生講授《中國近代思想史》《中國的語言與文化》《近代中日關係》等課程,介紹璀璨的中國文化和五千年悠久的中國歷史,講述日本軍國主義給中國帶來的災難,教育學生懂得“為珍惜日中兩國長久友好而正視歷史”的道理。他多次利用假期帶學生到中國遊學,讓日本的年輕一代更多地了解中國。他還曾多次通過日本的報刊、廣播、電視,呼籲日本各界加強日中民間交流,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與日本領導人、國會議員、外務省官員等政治家進行對話,就兩國友好交流問題交換意見。

  2001年,在赴日14年後,蔡建國放棄了日本的專任教授職位和相當於幾十萬人民幣年薪的工作,回到上海,到同濟大學任教,並組建亞太研究中心,開始自己的“二次創業”。回滬後不久即被增補為上海市政協委員,並當選為市政協常委,連續兩屆擔任市政協提案委員會副主任,之後又擔任了兩屆全國政協委員,以積極和飽滿的政治熱情投身到參政議政事業中來。2004年,他被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政府授予“(上海市)優秀留學回國人才”稱號。

  據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透露,到2017年底,我國累計已有519.49萬人出國留學,其中374.08萬人已完成學業,313.2萬人選擇在完成學業後回國發展,佔已完成學業群體的83.73%。黨的十八大以來,已有累計231.36萬人學成歸國。其中2017年度我國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總數達60.84萬人,各類留學回國人員總數達48.09萬人,創歷史新高。

  遊覽他鄉領略世界風情

  “我喜歡出國旅遊,就是為了‘看世界、開眼界,放鬆心情’!”上海企業家李政30多歲時,就在1984年第一次踏出國門,去泰國出差,見識了“外面的世界”。從此,對出國旅遊情有獨鍾。

  “因為是辦公事,所以當時也沒有怎麼玩,就盼著哪一天能自己出國去旅遊。”李政回憶説。可在三四十年前,絕大多數中國老百姓連護照都沒有,根本談不上出國旅遊。一直到5年後的1989年,李政才申領到因私護照,首次以旅遊者的身份,到新加坡等地旅遊。東南亞、歐洲、美國等,都留下了他的足跡。

  現如今,從東京到紐約,從埃及金字塔到南美亞馬遜叢林,從澳洲、新西蘭到倫敦、巴黎,從喜馬拉雅山到南北兩極等,在世界各個角落,都能看到中國遊客、上海遊客的身影。

  記者近日在上海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以下簡稱“市出入境管理局”)看到了這樣一組對比數據:因私出國,上海1978年只有1759人次,2017年達125萬餘證次;因私赴港澳,上海1978年只有2607人次,2017年達302萬餘證次;因私赴台灣,上海1988年只有21人次,2017年達88萬餘證次。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2

圖説:上海邊檢總站不斷加強科技信息化應用,使出入境通關更加方便、快捷。徐程 攝

  國家旅遊局的數據則顯示,2014年,中國內地公民當年出境旅遊首破1億人次,達1.09億人次,海外支出達到創紀錄的1648億美元,較2013年增加28%。

  看世界、開眼界、放鬆心情,喜歡出國旅遊的上海人,大多和李政的理念相似。在出國旅遊的路上,他們總是走在前面。

  2015年,上海市本地出境遊高達700多萬人次,境外消費額總計2000多億元,相當於上海市社會零售業總和的1/3。同程網報告認為,上海是出境遊人均支出最高的中國城市。

  中國旅遊研究院發佈的《向中國遊客致敬——2016年中國出境旅遊者大數據》顯示,2016年排名前十位的出境旅遊出發城市分別為:上海、北京、深圳、廣州、杭州、成都、南京、天津、武漢、重慶。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3

圖説:上海邊檢總站在機場口岸設立“中國公民專用通道”,大幅提升中國公民通關效率。徐程 攝

  從攜程旅行網的跟團遊、自由行訂單數據看,2017年,近乎一半的上海遊客選擇出境遊,越來越多上海人踏出國門。從價格上看,2017年上海人出境遊人均花費約5000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0%。上海人出境遊還偏愛親子遊,32%的上海遊客選擇親子遊,帶爸媽出境玩耍比例逐年升高,帶父母看世界,逐漸成為年輕人最愛的孝親禮。

  率先實行按需申領護照

  2017年10月23日,家住楊浦區延吉西路年過8旬的潘老伯拄著拐杖、推著輪椅,帶兒子來市出入境管理局申請護照。潘老伯的兒子今年52歲,3年前突發腦梗,導致半身不遂,訪遍各大醫院也未見好轉。近日,經人介紹説,新加坡有家醫院治療腦梗技術先進、治愈率高,潘老伯就第一時間帶兒子來辦證,準備出國治療。

  在民生路市出入境管理局辦證大廳,現場民警了解到潘老伯父子的情況後,立即開闢綠色通道,全程陪同他們完成材料準備、信息採集、證件受理等,直至將他們送上計程車。10月26日下午,市出入境管理局民警上門送證,激動不已的老人拿出了“助老幫殘感人肺腑”的錦旗。

  作為辦理護照等出國、出境證件的公安部門,1983年成立的上海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處(2003年改為出入境管理局)多年來一直兢兢業業開展服務,為百姓順利出國排憂解難,創新管理辦法。

  改革開放初期,出國境需要審批,並實行“入出境登記卡”制度,限制條件多,手續複雜,層層審批繁瑣,且以探親、留學、就業者居多。上世紀80年代後期,市出入境管理局開始試辦赴香港地區、泰國出境旅遊業務,開放上海市民自費集體出境旅遊。90年代初,依法制定有關出入境申請手續及政策,取消出境卡,放寬出國審批條件,並向社會公開。2002年,上海率先開始實行公民“按需申領”護照,2003年,上海居民赴港澳旅遊也實施按需申領證件,開放了個人赴港澳旅遊。

  辦證網點由原先只有市出入境管理局(處)一個點,發展到現在全市共20個辦證點,且徐匯及自貿區還有24小時自助辦證點,實現絕大多數業務全市通辦,市民可就近辦理出入境證件。

  80年代,由於審批手續複雜、環節多,辦證沒有固定的辦結時限,動輒一兩個月;現在,各類出入境證件辦理時限已縮短至僅需幾個工作日,最快甚至立等可取。

  辦理好護照,要走出國門,還得過一道“邊防檢查”關,這道關的把關者,就是上海邊檢總站。為方便群眾通關,他們始終孜孜以求。

  1998年至2017年,上海邊檢總站共檢查出入境人員4.1億人次,檢查出入境交通運輸工具310萬架(艘、列)次。

  1998年以來,上海邊檢總站在機場口岸設立“中國公民入境通道”,大幅提升中國公民通關效率;實行“打前站”郵輪驗放模式,實現旅客“零等待”入境。同時,上海邊檢總站先後研發了網上預約辦證系統、臨時登輪證件自助列印系統、“出入境記錄憑證自助列印”等自助服務終端,為廣大出入境人員提供了更為全面豐富的邊檢通關路徑。

  隨著公安部和國家移民管理局出入境便民利民措施的推行,上海邊檢總站主動向科技要警力,深入推進“智慧邊檢”建設,在上海口岸共建設156條自助通關通道,實現了出入境人員“拍拍證、刷刷臉、按按指紋”就可以自助辦理出入境邊防檢查手續,受到老百姓的普遍歡迎。2018年以來,浦東國際機場口岸使用邊檢自助通關出入境的旅客日均超過3萬人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