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迪:中小型銀行結構性存款快速增長存風險

2018-06-28 08:46:33|來源:經濟參考報|編輯:陸琲嘉 |責編:劉徵宇

  國際評級機構穆迪最新發佈的報告認為,中國中小型銀行結構性存款的快速增長反映了其資金來源承壓,銀行的聲譽風險由於結構性存款的複雜性而升高,金融機構的相互關聯性風險也由此增加,主要是因為一些中小型銀行將衍生品投資委託給大型銀行。

  報告指出,自2017年以來,中國中小型銀行更多地利用結構性存款進行融資。截至2018年5月底,中小銀行結構性存款在總資金來源的佔比,已從2017年1月底的3.7%增至5.6%,遠高於大型銀行同期增幅。與此同時,中小型銀行其他多個資金來源渠道的規模有所縮減。比如,中小銀行已放緩同業存單發行。根據穆迪測算,至2018年5月底,中小銀行同業存單在總資金來源中的佔比,已從2017年7月底8.2%的峰值降至7.7%。

  “結構性存款的增長,部分反映了同業負債及理財産品的監管趨嚴,以及因為短期流動性及長期結構性因素的作用,中小型銀行的資金來源狀況面臨壓力。”穆迪表示,結構性存款增長還反映了中小型銀行資金來源狀況持續承壓,短期內流動性仍偏緊,市場資金成本儘管年內有所趨穩但仍較高,因此銀行攬儲競爭更加激烈。

  穆迪認為,結構性存款的增長,使得銀行合規和風控承壓。國內主流結構性存款大多將本金投資于定期存款,將所有或部分利息收益投向幾乎難以行權的深度價外期權。而結構性存款更像市場風險有限的高收益存款産品。然而,考慮到中小型銀行的資金壓力,隨著結構性存款設計時更多地嵌入真正的衍生品結構(具有較高收益目標),這將給儲戶、銀行或雙方帶來重大市場風險。

  穆迪分析師萬穎認為,若銀行由於對手方未能履約或風險管理不足等原因未能履行結構性存款條款,也將給銀行帶來聲譽風險。與傳統存款相比,設計及保留結構性存款頭寸需要更強的風險管理能力。部分無衍生品交易牌照的中小型銀行委託風險管理相對較強的大型銀行進行衍生品投資,這有助於減輕相關風險,但同時令金融機構相互關聯性風險升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