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上午,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發佈2017年上海金融檢察白皮書,數據顯示,2017年,上海檢察機關共受理金融犯罪審查逮捕案件1217件1836人,批准逮捕1525人。金融犯罪審查起訴案件1662件3107人。案件共涉及5類19個罪名,其中以非法集資為主的破壞金融管理秩序類犯罪上升明顯。
和2016年相比,2017年上海檢察機關受理金融犯罪審查起訴案件數量和前一年整體持平,仍保持高位。案件共涉及5大類19個罪名,包括金融詐騙類犯罪,破壞金融管理秩序類犯罪,妨害對公司、企業管理秩序類犯罪,擾亂市場秩序類犯罪,金融從業人員犯罪。與2016年不同的是,主要案件類型結構變化明顯,信用卡詐騙等詐騙類犯罪案件數量下降23%,以非法集資為主的破壞金融管理秩序類犯罪上升46%。
白皮書顯示,2017年,檢察機關受理的非法集資案件繼續高位攀升,涉眾型犯罪風險突出。一方面是受理案件數量高位運行,另一方面大案、要案頻發,涉及金額巨大,僅“e租寶”“申彤大大”“中晉係”“快鹿係”“善林係”五大系列案件,涉案金額就將近2000億元人民幣。
同時,非法集資案件中網絡集資線上線下“共震效應”明顯,線上線下聯動的犯罪新模式加快了非法集資傳播速度和波及範圍,易於非法資金匯集轉移,加速風險蔓延,大大增加了打擊和處置的難度。而集資人誘騙投資人的手段日趨隱秘化,貌似完整的業務流程、大肆的媒體虛假廣告宣傳等,讓投資人更難辨別真假。
在網絡金融犯罪方面,技術風險已經成為新型金融産品的主要風險之一。2017年的案件反映出不少傳統金融犯罪在網絡空間衍生出新的模式。比如支付寶推出的“螞蟻花唄”“螞蟻借唄”等原本旨在服務社會公眾個人小額消費信貸和小微企業融資需求的普惠金融産品,被不法分子利用實施犯罪,侵害金融創新主體的權益。
此外,金融從業人員犯罪的案件數、涉案人數以及犯罪金額處於歷年的較高數量水準。據統計,2017年,上海檢察機關共受理金融從業人員犯罪案件34件39人,涉案金額46億余元,近半數金融從業人員案件來自證券行業,罪名涉及職務侵佔、受賄、貪污、挪用資金、挪用公款等。據市檢察院副檢察長龔培華介紹,金融從業人員犯罪日趨高管化、年輕化,且同一組織架構內團夥作案現象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