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紅色足跡———黨的誕生地·上海革命遺址系列故事創作項目”啟動 網絡作家參與挖掘上海“紅色故事”
中共一大會址、茂名路毛澤東舊居、《新青年》編輯部舊址、上海北火車站、上海大學遺址、龍華烈士陵園、張聞天故居、霞飛路捕房舊址……上海的這些紅色革命遺址,將被寫成“紅色故事”。7月3日,“紅色足跡——黨的誕生地·上海革命遺址系列故事創作項目”在上海作協大廳啟動,由葉辛、葉永烈、孫顒、趙麗宏等知名作家領銜,上海作協專業作家、簽約作家加盟,一批青年網絡作家也加入其中,將創作出版約400篇“紅色故事”。
革命遺址見證許多第一
“上海是一座革命城市,對文學工作者來説,這次創作也是一次特別的紅色教育。”上海作協黨組副書記馬文運説,上海是新文化運動的承接地,是中國共産黨的誕生地,早期中央領導機構的所在地,早期工人運動的發祥地,既是思想文化戰線的主陣地,又是隱蔽戰線鬥爭的聚焦地。這些特徵決定了上海的“紅色基因”密集且全面,以此次創作項目為契機,更加全面、深入、完整、具體地挖掘、傳播紅色基因,既讓作家自覺接受紅色文化洗禮,也使廣大讀者更了解上海這座城市的光榮與傳奇。
此次創作將對上海的紅色基因進行全方位發掘,縱向涵蓋中國共産黨建黨時期和大革命時期;橫向包括黨的建設、武裝鬥爭、工農運動、思想文化運動、婦女運動、學生運動、隱蔽戰線鬥爭等。7月1日發佈的《上海紅色文化地圖》將成為創作的主要依據。由市委宣傳部、市委黨史研究室指導,市文廣局、市文物局、上海旅遊局策劃,市文物保護研究中心監製,市測繪院編制的這份紅色地圖,以黨史研究和文物保護相關資料為依據,結合實地核查,最終匯聚387處紅色文化資源。這些革命遺址遺跡,見證了中國共産黨歷史上許多光輝的“第一”。
紅色故事要融入時代大背景
中國作協副主席葉辛將撰寫張聞天故居和小蒸地區農民武裝暴動(楓涇暴動)指揮所舊址的故事。在他看來,這次創作項目對於每個故事的創作篇幅要求不長,但難度不小,要創作出有別於歷史資料的文學故事,還要做到史料的嚴謹真實。上世紀80年代起陸續完成《紅色的起點》《歷史選擇了毛澤東》《毛澤東和蔣介石》等“紅色三部曲”的葉永烈,此次將擔綱撰寫中共一大會址的故事。對於第一次探訪一大會址紀念館的情景,他記憶猶新,“當年還能尋訪到一些歷史的親歷者,如今,在世的親歷者越來越少,對於寫作來説時不我待”。
“上海的紅色遺址,有些深入人心,也有一些默默無聞。很多紅色遺址就在市民擦肩而過之處,一個石墩、一座銅像可能都有很多故事。”網絡作家府天説,把紅色遺址轉化為紅色故事,進而成為一代又一代人接棒傳承的精神遺産,尤其讓青少年在課本外了解歷史,是上海這座紅色之城賦予作家的責任。上海作協副主席孫甘露説:“文學創作以小見大,紅色故事要融入時代的大背景中,展現先賢的精神風貌、歷史推演的規律,指導我們未來前進的方向。”
據悉,“紅色足跡——黨的誕生地·上海革命遺址系列故事創作項目”首批100個紅色革命遺址名錄已確定,創作將於8月完成,全部約400篇創作將爭取在2020年完成,2021年7月前結集出版,獻禮建黨100週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