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海科技館原創展“物質2.0——21世紀情緒材料”開展 這只乒乓球緣何捏不癟敲不碎
使用偏振膜製作的風車,通過風力作用,色彩變幻莫測。
觀眾在體驗磁流體裝置。均本報記者袁婧攝
人類每一次工業革命都是一次材料革命,然而關於材料的開發、設計、應用,卻很少受到公眾關注。上海科技館原創展 “物質2.0——21世紀情緒材料”昨起在上海自然博物館B1臨展廳展出,展期至10月9日。
展覽中,超過一半稀有材料都是首次在國內公開展出,策展團隊用了近八個月時間打造五大主題展區:感官迷宮、安全感、夢幻感、幽默感和未來感,希望觀眾能從中觸及材料和情感的關聯。
如果材料能再 “給力”一點,許多科學問題將迎刃而解
許多科學難題其實都是材料問題,比如用煤發電。理論上説,相同容量的發電機組,從亞臨界到超臨界再到超超臨界,大約每升級一代可降低煤耗約10克/千瓦時,人們為何不能一直提升發電機組的溫度呢?因為材料。一套耐受700℃高溫的鍋爐造價,比耐受600℃的鍋爐造價提高了十倍不止,因此,如果能降低高溫耐受材料的價格,發電效率也將大大提升。
乒乓球能給人安全感嗎?捏一下它就癟了。在“安全感”展區,展出了一隻表面涂了納米晶粒複合材料的銀色乒乓球,即使你用榔頭使勁敲,它“自巋然不動”。這是因為納米金屬的晶粒大小在10納米左右,是普通金屬的千分之一,晶粒尺寸越小,緻密性越好,材料的整體強度就越高。
導電墨水的出現,解決了想要導電就必須在材料中嵌入電線的問題。用導線墨水畫出的線可以使電池和發光元件之間通電,幫助我們簡化傳統電線線路。導電墨水之所以能夠導電,是因為其內部含有大量納米銀顆粒。
單純好看已滿足不了人類,新材料造就極致美感
為何藝術展的科學元素越來越多?大概是單純的“好看”和“漂亮”已經滿足不了挑剔的人類,人們開始追求基於現實又超脫于現實的極致美感。
在“夢幻感”展區,那些違反地心引力的輕盈材料、莫奈都難易繪製的色彩、鑲嵌著神奇織物和夢幻羽毛的亞克力,留住了許多遊客的步伐。正如得益於管狀顏料的發明,梵古可以直接將顏色塗抹在畫面上,呈現極高的顏色飽和度一樣,每一次美學觀點的轉變,都伴隨著科學的突破和技藝的提升。
氣凝膠被認為是目前世界上最輕的材料,其內部98%左右都是空氣,卻可以撐起自身一萬倍的重量。想像一下,一種固體材料竟然呈現氣體狀態,並且透明度達到90%,是多麼不可思議?這種違反地心引力的輕盈材料已經被美國宇航局用於設計新型宇航服,相信它還能被應用到更多方面。
世界上最薄的織物絲線僅相當於人頭髮絲直徑的1/5,每平方米僅 5克。它採用超細滌綸細絲編織而成,不仔細看根本看不到它,因此給人一種夢幻般的感覺。這種織物現在被用於製作奢侈品服裝,也可用作投影銀幕。
重新認識人與物質的關係,材料也有“喜怒哀樂”
材料也有 “喜怒哀樂”?展覽試圖通過100多種稀有材料樣品和30多個互動裝置告訴觀眾,只要我們在更深層次上了解身邊的材料,就能感受它們帶來的情感體驗。
在這裡,材料不再擁有固定的顏色。在 “幽默感”展區,一件由熱轉印材料製成的斗篷在遊客手中傳遞,在普通燈光下它是黑色的,但只要打開閃光燈對著它拍攝一張照片,它就呈現出彩虹般絢爛的色彩。
在這裡,材料也有自己的氣味。將可産生芳香的油性物質放入直徑只有幾微米的塑膠或明膠顆粒中,通過柔版印刷工藝將這些微珠印在貼紙上,用手刮一下貼紙,這些微粒便會破裂,釋放出香味物質。
“材料除了科學屬性,正慢慢地被賦予性格和情感。比如,很耐彎的橡膠像是一位脾氣很好、很可靠的朋友,未來我們與材料的關係將更加緊密。”該展覽項目負責人張慧紅説,這雖然是一個關於材料世界的展覽,其實也是關於我們自己的展覽。通過觀看 “物質2.0”展覽,觀眾亦會在觀摩和互動中重新審視人與物質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