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夏天,對於張予馨來説永身難忘。這個22歲的同濟大學土木專業女博士從全球17萬申請者中脫穎而出,成為俄羅斯世界盃的志願者,和她一起的有18個中國人。在斯巴達克球場服務的150個小時裏,她説得最多的一句話是“謝謝”,做得最多的是垃圾分類。她説作為一個球迷,用自己的熱情和汗水服務過世界盃,為它歡呼和吶喊,十分幸福。
錄取率千分之七
張予馨是德國隊“鐵粉”,經常逛德國隊貼吧。“當時是2016年7月,我看貼吧吧主在説申請2018年世界盃志願者的事情,問大家有沒有興趣,可以網上申請。”張予馨當時就心動了。“如果能近距離感受世界盃,這個機會挺難得的。”張予馨出生於1996年,2012年進入同濟大學土木專業的直博生,今年已經讀博二了。“我當時想趁著讀書還有時間,可以試試,不管能不能申請上,都是一次難得的體驗。以後學業越來越忙,也不一定再有這種機會。”
申請世界盃志願者的難度,不亞於寫篇SCI論文。2016年7月,張予馨先是在國際足聯官方網站上填寫了報名信息,過了好幾個月才收到面試通知郵件,在這之前還經歷了一次簡單的外語測試。2018年4月,張予馨收到了申請成功的郵件通知。在正式服務之前,張予馨進行了志願者培訓。“我之前沒感覺有多厲害,看到公佈的數據覺得挺了不起的。”張予馨哈哈笑了起來。
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提出志願者服務申請的一共有176870人,僅1192人被錄用,錄取率不足千分之七。“我覺得能申請上跟我在學校女足隊踢球,特別喜愛足球有關係。他們能一眼看穿你是不是真的熱愛足球,能感受到你的真誠。”
用專業范兒“撿垃圾”
“我在斯巴達克球場撿垃圾。”張予馨笑了。“我被分到了生態環保組,主要是提醒和幫助現場看球的球迷們在扔垃圾時做好分類工作。”“俄羅斯以前垃圾是不分類的,觀眾們也不知道怎麼分類,意識比較差。”張予馨説來自中國的志願者很多都是在機場和球場做引導工作,她卻選擇了“sustainable”,也就是可持續發展項目。“這個剛好可以和我的專業知識結合起來,我們搞設計的時候很重視環境保護問題。”
“每天大概要走3萬多步。”球場裏共設置了90個垃圾桶,張予馨要巡場,指引觀眾如何垃圾分類,怎麼區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我們小組一共19個人,只有我一個中國人。”除了引導,更要撿垃圾。“俄羅斯這邊設計了一個機器,可以掃描瓶身條紋碼回收各種飲料瓶子,我們主要就是從垃圾裏面挑出瓶子來,再投放到機器裏。徒手撿瓶子,一天至少要500個。”
張予馨告訴記者,體育場範圍內所有攤位的垃圾桶擺放也是她們的工作。“垃圾桶的位置其實大有講究,科學合理不僅能方便球迷,還能提高工作效率。”這位22歲的女博士特意設計了根據人流量設定垃圾桶擺放位置的模擬軟體。“我的專業方向是隧道與地下建築,研究人群分佈和人流估算,用這樣的軟體來測算垃圾桶擺放最佳位置,效果還挺好的。”
曾效力同濟女足隊
不包機票,只管工作餐,住宿在遙遠的莫斯科郊區,世界盃志願者待遇並沒有外界想像得那麼好,近水樓臺接觸球星也不太可能,“每天早上7點半出門,9點開始服務,晚上10點半下班,回到住宿點已經是深夜了。”不過,張予馨還是樂在其中,因為她對足球的愛打敗了勞累。
“我老爸是球迷,在他的影響下我也很喜歡看足球,2006年德國世界盃幾乎看了所有比賽直播。”張予馨連微信頭像都是喜歡的德國隊。2015年同濟大學成立女足隊,張予馨加入了。“成立第二年,我們就拿了上海市大學生女足比賽冠軍。”
張予馨已修完了所有博士課程,還拿到了留學基金委獎學金,今年下半年就要去愛丁堡大學開始為期兩年的聯合培養。她説,不管學業多繁忙,對足球的熱愛不會減少,對俄羅斯世界盃的美好回憶也會一直伴隨著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