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葡萄新品“申華”個頭一個頂倆

2018-07-17 09:04:03|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首批上海本土葡萄品種育成推廣,品質優良商品性好宜種植 葡萄新品“申華”,個頭一個頂倆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6

市農科院研究員蔣愛麗正在採摘新育成的本土葡萄品種。黃勇娣 攝 

  “我們的新品種葡萄快成熟了,你有空來基地品嘗!”近日,市農科院林果所研究員、葡萄學科團隊負責人蔣愛麗給記者發來幾張照片,畫面上是一串串吊在藤上紫紅誘人的葡萄。

  她所説的幾個葡萄新品種,正是他們團隊歷經20年育成、目前開始推廣應用的第一批上海本土葡萄品種“申滬”系列,不僅更好吃、更好看、更好種,還解決了上海原有外來品種在生産中遇到的一些痛點問題。

  外來品種水土不服

  “今年,上海郊區葡萄種植面積在5.7萬畝,主栽的還是巨峰、夏黑、巨玫瑰等外來品種。”蔣愛麗説,這幾個品種各有優勢,比如“巨峰”果粒大而圓,“夏黑”顏色好看,還是無籽葡萄,“巨玫瑰”帶有玫瑰香氣。

  然而,它們雖在上海種植多年,但仍有水土不服的情況。多年來,市郊葡萄園普遍出現“坐果差、著色不良”的現象,造成葡萄商品率低下,給種植戶帶來極大困擾,也成為本市葡萄産業發展的瓶頸。每年6月中下旬,正是大棚葡萄成熟採摘前的關鍵期,但上海高溫高濕的天氣,並不利於這些外來品種的著色。“著色不良”就是指成熟的葡萄顏色遠遠達不到該品種應有的標準,比如“巨玫瑰”葡萄應是紫紅色的,但不少農戶種出來的該品種葡萄卻是淡粉色的,著色率只有30%—50%。而“坐果差”則會造成葡萄穗型不好,一串葡萄要麼稀稀拉拉,要麼擠得太緊。

  痛點,就是科研的方向。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蔣愛麗團隊開展葡萄新品種技術攻關,希望選育出“上海人喜愛,也適合在上海種植”的葡萄品種,如今終於育成品質優良、商品性好,而且好種的“申滬”系列葡萄新品種,並在上海郊區的葡萄園進行推廣應用,示範園的新品種佔有率已達5%—30%。湖北、浙江、江蘇、安徽、廣西、河南、黑龍江等地還進行了引種栽培。

  新品種具多方優點

  據介紹,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申滬”系列葡萄目前包括“滬培1號”“申華”“申豐”“申玉”4個品種,它們在風味、顏色、外觀、成熟期等方面各具特色,可彌補現有主栽品種的缺陷。

  比如“滬培1號”是用生物技術培育出來的無籽葡萄品種,但與同樣無籽的“夏黑”品種進行錯位競爭,其顏色並非黑紫色,而是較少見的綠白色,果粒也是長橢圓形的。對種植戶來説,該品種栽培容易,商品性也比較好。“申華”是紫紅色的,除了無籽、上市早,“果粒特大”是其明顯優勢。一般來説,一粒“巨峰”葡萄在10克已算是大的了,但一粒“申華”葡萄則可達15克,個頭看起來甚至是一般葡萄果粒的兩倍。“申豐”品種除了早熟、坐果好、果粒大小整齊,顏色最值得稱道。這個品種呈漂亮的紫黑色,還可以彌補“巨峰”“巨玫瑰”坐果不良的缺點。“申玉”品種則是中晚熟品種,果粒大,呈長橢圓形,顏色為少見的黃綠色,提升了大粒葡萄在顏色上的豐富性。

  “相比其他水果品種,葡萄花蕾小而密集,雜交育種難度更大,而且預見性低、週期長,要育成一個新品種至少需要10年。由於葡萄種植前期投入高,一畝至少需要3—4萬元,農民輕易不會換品種,所以,新品種的示範應用還需要更長時間。”蔣愛麗介紹,目前他們建立了新品種配套優質高效栽培技術規範,為優質安全的葡萄果品生産提供技術支撐,“相對於桃、梨等果樹,葡萄的産值是最高的,上海郊區平均每畝在1.2萬元以上,但它也是最需要技術支撐的,懶種會導致‘顆粒無收’。”

  眼下,在金山區小有名氣的施泉葡萄園,30個大棚裏的“申華”品種快成熟了。基地負責人盧玉金説:“幾年試種下來,這個品種優勢明顯,我們毫不猶豫地擴大了種植面積。”據透露,前兩年,該基地的“申華”品種成熟後,往往只需一週就賣光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