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4088個“精神小屋”通過首輪驗收

2018-08-01 08:50:27|來源:新民晚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送文化進社區,全市4088個“精神小屋”通過首輪驗收

  提升居村綜合文化活動室服務功能的重要內涵即為市民提供優質、便捷的公共文化資源,使之成為群眾身邊的“精神小屋”。記者從昨天下午的新聞通氣會得知,目前,“提升4500個標準化居村綜合文化活動室(中心)服務功能”第一批驗收工作已經完成,首輪“精神小屋”驗收完成數量在上半年即達到了全年預定目標的90%,進一步推進完善了市、區、街鎮和居村四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讓市民可以就近、就便地享受優質公共文化産品和服務。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1

圖説:奉賢區金匯鎮齊賢居委綜合文化活動室情況 官方圖

  據統計,全市申報2018年度實事項目點位5150個,申報點位數佔全市居村委數91%,超過4500個原定點位數的14.4%。截至7月底,全市4088個居村綜合文化活動室(中心)率先通過首輪驗收,完成全年目標任務90.8%。市文廣局副局長尼冰説: “行百里者半九十,上半年雖然達到了預定目標的90%,但是我們終極的目標,是在2019年能夠基本建成現代公共化服務體系,已經通過驗收的也不能鬆勁。”

  提升居村公共文化服務效能重在軟體建設,各區正合力探索新路徑,將公共文化資源主動下沉到居村。現在已經有300多項面向居村的市級公共文化資源目錄及113家社會主體推薦目錄可供基層選擇。各類養生、科普、健身、親子、閱讀、市民文化賽事等適合百姓需求的優質資源正在加速下沉到第四級。而通過區級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居村綜合文化活動室圖書館、農家書屋都被納入總分館體系後,其作為公共閱讀基層服務點定期、按需更新書籍,百姓可看、愛看的書越來越多。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2

圖説:黃浦區半淞園路街道保屯居委綜合文化活動室 官方圖

  區域不平衡的發展問題儘管一直客觀存在,遠郊在文化資源到達問題上卻一直在尋求突破。本市150個偏遠農村將可以享受到“戲曲進鄉村”專題配送服務,文化能人的加入和文化走親的形式也正激活煥發出遠郊居村的公共文化活力。一批既熱心居村公共事務,又具有一技之長的“文化能人”大顯身手,成為居村綜合文化活動室的“志願者”,參與管理和指導,為居村提供“小而精、靈活多樣”的配送項目。而開展居村優秀群文團隊大流通、大交流和大展示,不僅使群文團隊增加了展示舞臺,又使文化菜單增加了“菜品”項目。

  未來,一個個“精神小屋”裏將常設市民需求的收集問卷,確保點單項目滿足的是居民共性的文化需求,而非個人的個性需求,從機制上解決公共文化需求的精準對接問題。而“文化雲盒”服務模式也將走得更遠,通過整合、集成公共數字文化資源,依託互聯網優勢將各類優質的數字文化資源輸送到居村,拓展和深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服務方式,提高服務效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