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磨一劍 “中國版”原油期貨“破繭而出”

2018-08-03 09:44:12|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作為我國期貨市場首個對外開放品種,有助於推動中國期貨市場國際化發展進程,從整體上提高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十七年磨一劍,“中國版”原油期貨“破繭而出”

  17年潛心磨劍,“中國版”原油期貨今年 3月26日終於“破繭而出”,在上海期貨交易所掛牌上市。這是我國期貨市場第一個對外開放的品種,有助於推動中國期貨市場的國際化發展進程,從整體上提高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在中國證監會黨委領導下,上海期貨交易所從2001年開始研究論證石油期貨交易。原油是石油中最大、最基礎的産品,當時上市原油期貨市場條件不成熟,交易所對石油期貨産品上市路徑作了頂層設計,提出分兩步走的策略:先從石油産品中市場化程度最高的燃料油起步,開展燃料油期貨交易,積累經驗,創造條件,逐步推出其他石油期貨。2004年,燃料油期貨在上海期貨交易所上市交易。經過近十年活躍的交易,現貨市場發生了根本變化,其衍生品燃料油期貨的作用隨之消失,交易逐漸清淡。2013年,上海期貨交易所上市了另一個石油期貨産品——石油瀝青期貨,目前其成交量在全球能源期貨合約中排第五位。通過燃料油期貨、石油瀝青期貨交易,石油期貨合約的設計、交割流程、風險控制、市場監管等實現了全流程的實際檢驗和完善,為原油期貨上市積累經驗、奠定基礎。

  與國內其他商品期貨品種不同,原油期貨開始設計時就定位為一個國際化市場,對全球投資者包括跨國石油公司、原油貿易商、金融機構開放。2012年第四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穩妥推出原油等大宗商品期貨品種的要求,同年我國對《期貨交易管理條例》作出修改,允許外國投資者參與境內特定品種的期貨交易,為原油期貨上市打開了通往世界的大門。黨的十八大以來,尤其是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對期貨市場作“要腳踏實地,大膽探索,努力走出一條成功之路”重要指示後,中國證監會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部署要求,加快推進國際化原油期貨市場建設步伐,包括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中國人民銀行、海關總署、國家能源局、國家外匯管理局、國家質檢總局等多個部委,以及上海市政府,從産品設計、交易結算、交割安排、標的原油確定、海關申報、稅收制度、監管規則調整、跨境監管安排等方面開展了全方位的組織協調和籌備。在各方大力支持下,原油期貨今年3月26日正式上市。

  上市四個多月來,原油期貨市場運行整體平穩、市場參與者穩步增加、各業務環節運作銜接順暢。截至7月31日,按單邊統計,原油期貨累計成交量772.53萬手,成交金額3.67萬億元。單日成交量平均8.88萬手,最高達17.45萬手;單日持倉量平均1.39萬手,最高達2.36萬手;單日成交金額平均422.31億元,最高達872.94億元。開戶數量穩步增長,境外客戶的參與度也在逐漸增加。

  6月20日,原油期貨上市的第86天,VLCC型油輪 “亞洲進步5號”在大連港靠泊,大連中石油國際儲運有限公司保稅油庫迎來了首批期貨原油的入庫,這標誌著中國原油期貨開始進入交割業務的實質性操作階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