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七十八家實體書店組成超強分會場 七天展期內,總計一百三十余場具有文化內涵的閱讀活動同步開啟
滬上78家實體書店變身今年上海書展分會場,將書香蔓延至全城,讓閱讀抵達更廣闊的人群,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七天展期內,總計130余場具有文化內涵的閱讀活動將於其中同步開啟。
在深藏于思南公館小洋房的思南書局,找尋莫迪亞諾筆下的巴黎光影、石黑一雄筆下的情感慰藉;到國際建築大師安藤忠雄親自操刀設計的 “光的空間”新華書店,參加“友誼的光”E·B·懷特經典三部曲(注音版)納涼書友會;置身有著華美穹頂、超高臨江落地窗的建投書局,聽張新穎、陳子善這兩位知名學者談沈從文;踱步衡山路上梧桐掩映著的衡山和集美食圖書館,遇見新書《宋宴》,看看一千年前的宋朝人在吃什麼……這些,都將是今年實體書店分會場給予讀者的驚喜。在此過程中,人們邂逅形形色色的書店之美,也邂逅繽紛多姿的閱讀之美。
上海書展最早設置區域分會場,挖掘城市的閱讀潛力,是在2009年。在上海書展的主辦方看來,增設書展分會場出於這樣兩種考量:一是上海展覽中心2.3萬平方米的主會場畢竟場地有限,分會場的設置為讀者提供了一個個適合靜心聽講的宜人環境;二是借由覆蓋區域漸廣的分會場,為市民送去更多便於參與的優質閱讀活動,也為作家、評論家與讀者之間的接觸、交流創造更多的機會。年復一年,成為上海書展分會場的實體書店數量大幅增加,2009年這個數字僅為 13家,2012年為 20多家,去年為50多家,背後折射出的,正是近年來滬上實體書店行業回暖向好的新態勢。今年組成書展超強分會場矩陣的78家實體書店中,除了全市16個區的新華書店(上海書城),以及人們熟悉的鐘書閣、大眾書局、博庫書城、西西弗、衡山和集、言幾又、現代書店等,還出現了不少新面孔,比如今年或新開或重裝的思南書局、作家書店、志達書店等。
近年來滬上實體書店的蓬勃發展,不僅僅體現在數量上的從少到多,更體現在內在能級的進階迭代。越來越多的實體書店跳出單一陳列圖書的 “賣場”模式,也超越硬體外觀之 “美”,進化到複合運營空間,甚至城市生活方式文化平臺,注重內容、服務之 “好”。並且,它們憑藉各自的精準定位、大膽探索,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以多梯度、多樣性的風格,為城市拓展出豐富多元的新型閱讀空間。比如毗鄰復旦大學的志達書店,是天貓未來店無人技術方案首次賦能于實體書店,堪稱全新技術與傳統業態的融合;青浦朱家角古鎮放生橋畔的角裏書房,一段時間只出售一本書,不定期更換書目,並邀請作家、學者從不同角度把這本書 “講透”;作家書店深耕原創純文學,成為眾多文學愛好者的 “打卡”聖地;百新書局主打圖書與周邊文創産品的結合,營造出迷人的生活美學空間……一家家實體書店宛如城市書房,正成為推動全民閱讀、打響“上海文化”品牌的重要力量。此次它們集結在一起,與上海書展聯動,將文化空間與文化活動緊密結合,也讓書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再度靠近,從而進一步推動城市文化的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