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工博會“創新科技館”“秀”出精彩

2018-09-19 09:36:24|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上海市科委首次設立中心活動舞臺,展出高科技成果的同時推出主題活動 2018工博會“創新科技館”“秀”出精彩

  第二十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將於9月19日—23日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行。今年,上海市科委對“創新科技館”展區進行了大規模升級,首次設立中心活動舞臺。工博會期間,展區將推出人機互動TED秀、科技部國家科技計劃成果解讀專場、“技術相親會”等多項活動,為觀眾奉上一道道接地氣的科技大餐。

  “創新科技館”展區位於國家會展中心6.2H館,展覽面積近4800平方米。圍繞工博會“創新、智慧、綠色”主題,“創新科技館”設有“科技引領,打造智慧創新之都”中心展區、科技部展區、技術交易展區和上海産業技術研究院展區,將全方位展示高端製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領域的科技成果。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

  “創新科技館”內外兼修,中心活動舞臺精彩紛呈

  身處“科技引領,打造智慧創新之都”中心展區,你會感受到十足的工業風基調。展區一改過去的藍白主題色調,大膽嘗試黑灰色系,還在各個展位用LED燈帶作裝飾,呈現出酷炫的重金屬感和現代空間感。

  除了顏值出眾,“創新科技館”的展項也屬於實力派。高溫環境和空載一直是傳統充電樁的痛點,科技部展區的中低壓SiC材料、器件及其在電動汽車充電設備中的應用示範項目,將解決電動汽車充電難題。項目集合了國內SiC材料、晶片、封裝、充電設備領域內優勢産學研合作團隊,將實現“材料—晶片—模組—充電設備—示範應用”的全産業鏈創新。電動汽車充電1小時可增加400公里續航里程,充電效率達到國內先進水準。預計到2021年項目驗收時,項目團隊將建成SiC材料、器件和應用協同合作的全産業鏈研發平臺以及産業化基地,形成一系列自主知識産權及相關國家或行業標準,帶動新增産值150億元左右。

  演唱會上,一名逃犯陶醉在偶像的歌聲中,突然被民警從茫茫人海中揪出並帶離現場。如今,不少守在演唱會門口安檢系統中的人臉識別技術成為“逃犯剋星”。依圖科技自創立起就深耕計算機圖像識別技術,其中視覺智慧演算法主要涉及人臉識別、車輛車型識別、文字識別等技術,目前已與中國邊檢、中國海關、各直轄市公安局展開闔作。本屆工博會上,依圖科技將打造豐富的應用場景體驗,展示安防、醫療、金融等領域的前沿技術成果。今年6月,由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主辦的人臉識別演算法大賽上,依圖科技蟬聯冠軍,在千萬分之一誤報下的識別準確率指標接近99%。

  在上海産研院展區,最醒目的莫過於一座座呈現半透明畫面效果的“智慧魔坊”,觀眾將零距離體驗多個智慧城市場景。成立6年多來,上海産研院堅持跑好承前啟後的第三棒,推動一系列科研成果走出實驗室,在各個産業中開花結果。浦東國際機場場區綜合管理大屏、功能産品展示平臺、模擬機場展示圖……這裡展示的是産研院與上海機場(集團)有限公司合作開發的智慧場景。今年,城市物聯應用創新中心正在建設一個完善的浦東國際機場智慧場區物聯管理平臺,預計不久的將來,浦東機場將對場區內相關的物聯網應用進行統一的平臺管理。

  “創新科技館”還將首次以中心活動舞臺為依託,聯合科技部高技術中心、上海産研院、上海市科技創業中心等開展國家重大專項解讀、亮點成果發佈會、相關主題日等活動。開幕當天,上海市科委將通過人機互動的方式,為觀眾獻上科技政務智慧服務體系TED演講。此後,中心活動舞臺將陸續舉行科技部國家科技計劃成果解讀專場、大規模的“技術相親會”、科普親子活動等。9月21日是“阿爾茨海默病日”,展區將圍繞常見精神疾病展開全天性特色主題日活動,通過“心情溫度計”APP互動展示和科普講座,讓公眾對精神疾病的成因和預防有更深入的了解。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

  人工智能晶片現場“表演”,積體電路裝備集中亮相

  工博會“創新科技館”展區的中心活動舞臺,將進行一場有關人工智能晶片的互動實驗。實驗器材是一顆晶片和與之相連的攝像頭,不連接網絡。實驗內容是讓這枚晶片學習識別各種符號。比如,有些人習慣在數字“7”的中間加一短橫。一開始,人工智能晶片並不認識這個符號,然而訓練了兩三個這樣書寫的“7”後,它就能準確將其識別為數字“7”。除了有趣的晶片實驗,積體電路産業鏈的一批上海成果也將集中展示。

  “片上學習”晶片打造智慧港口

  上海西井科技首席執行官譚黎敏介紹,這場互動實驗的主角是DeepWell(深井)晶片。歷經一年多自主研發,DeepWell晶片於今年2月一次性成功流片。它參照倣生類腦處理方式,採用自研處理器Sodium鈉架構,融合自研深度學習演算法,可直接在晶片上實現快速的“片上訓練”與“片上識別”。作為全球罕見的嵌入式“片上學習”人工智能晶片,其最大特色是能做到深度學習的小樣本訓練並達到較高識別率,還可隨時新增樣本,進行增量訓練,以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這意味著,無需聯網,就能在晶片端實現本地化學習,從而讓基礎演算法迭代、産品升級有更短的週期和更高的效率。在網絡環境相對嚴苛的情況下,“片上學習”晶片消耗的頻寬和流量比傳統晶片更少。據介紹,DeepWell晶片具有業界一流的低功耗水準,單核功耗500毫瓦,雙核功耗為1瓦,運算峰值性能達到1.8TOPs,達到了成本、性能、功耗的平衡。

  譚黎敏表示,隨著人工智能産業鏈的發展,GPU已經不能滿足所有場景的深度學習計算任務,類腦人工智能晶片則能有效解決一些痛點。西井科技已將DeepWell晶片應用於全局化人工智能港口項目,推動國內外一批中小碼頭實現智慧升級。在不影響港口正常作業的情況下,它能毫秒級識別集裝箱箱號、狀態等數據,遠超越人類肉眼的識別速度,而且箱號出錯率幾乎為零。人工智能港口項目在國內一批碼頭實施後,使許多工人的勞動強度大幅降低,從藍領變成了白領。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

  高端裝備打破國外企業壟斷

  晶片製造裝備也是上海積體電路産業的強項。上微、中微、盛美等企業自主研發的高端裝備,將在“創新科技館”展區與公眾見面。

  光刻機是是晶片製造最關鍵的設備之一。每顆晶片誕生之始,都要經過光刻機鍛造,在電光火石之間,母版上複雜的電路設計圖形轉化為硅片上細微繁密的溝壑紋理。10年前,我國第一台積體電路前道投影光刻機樣機在上微公司(SMEE)自主研發成功,實現了光刻機技術的重要突破。此後,上微開發出了90納米、110納米、280納米等不同解析度節點要求的ArF、KrF及i-line系列投影光刻機。

  亮相本屆工博會的600系列積體電路前道光刻機擁有一批自主知識産權,正在申請或已授權的包括國際發明專利在內的專利共有756項。它們擁有多項創新技術:高解析度、大數值孔徑和曝光視場的投影物鏡,高速高精度運動臺同步技術,精確的調焦調平和對準先進光信號處理技術……均處於國內最高水準,並達到同類産品的國際先進水準。

  金屬有機化合物氣相沉積(MOCVD)設備是製造發光二極體、功率器件、微型LED和第三代半導體器件的最關鍵設備。中微半導體設備(上海)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生産的Prismo A7 MOCVD設備,用於製造LED晶片,相關技術也可用於其他光電子和微波器件材料的生長,是積體電路産業發展不可或缺的戰略性高端半導體設備。目前,中微的Prismo A7 MOCVD設備在藍綠光半導體照明國內市場的份額已超過70%,打破了國外企業在這一市場的長期壟斷。

  中微公司團隊由一批海歸華人組成。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尹志堯博士是積體電路裝備領域較早響應我國政府號召的歸國創業者之一,參與並領導了業界一半以上成功的等離子體刻蝕設備的開發,是幾代等離子體刻蝕設備的主要發明人和工業化應用的推動者。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4

  “政策服務機器人”將現身,講述上海科創政策

  工博會開幕當天下午,上海市科委將在“創新科技館”中心活動舞臺奉上一場人機互動TED秀,向觀眾展示上海科技政務“政策北斗”導航平臺和“政策服務機器人”。“政策北斗”平臺“政策服務機器人”作為科技政務服務智慧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可為用戶提供政策宣傳、政策解讀、政策諮詢、政策辦理、政策評估等全鏈條的科技政策智慧服務,讓更多公眾“知政策、懂政策、用政策”。在工博會現場,觀眾可與“政策服務機器人”進行對話。

  上海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以來,科創中心22條、人才新政30條等一系列政策紛紛出臺。公眾要快速知曉並找到合適的政策,然後再了解如何辦理,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針對這一痛點,市科委開發了“政策北斗”導航平臺,並建立了與之互動的“政策服務機器人”。

  導航平臺和機器人對接新時代智慧政務服務需求,應用大數據、人工智能、文本挖掘、新媒體等創新工具,通過政策領域信息自動採集監測、數據清洗融合、用戶畫像、政策知識圖譜建設、語義理解和智慧問答技術等創新方法,對科創政策進行文本數據化、語義化、系統化集成,構建政策“一網通”和政策問答語音交互系統,可實現服務零距離,從而更加精準、高效地服務政策用戶。

  目前,“政策北斗”導航平臺和“政策服務機器人”已覆蓋上海市主要科技創新政策,同時細化了政策對象、政策內容、政策條件、政策辦理流程,對政策進行標簽化、直觀化,提高了科創政策的友好度。平臺還建立了政策反饋機制,為用戶提供評論和問答反饋渠道,通過收集互動數據,及時跟進政策難點、堵點,推動政策進一步落地。這將實現科技創新政策的“可見、可及、可得”。

  本屆工博會上,“政策北斗”導航平臺和“政策服務機器人”將聯合打造豐富的應用場景體驗,通過PC端和移動端政策用戶畫像、政策工具分類、政策一鍵導航、政策查詢以及機器人端政策語音導航、政策語音問答等互動項目演示,展現導航平臺和機器人在科技政務智慧服務等領域的應用和願景。觀眾在現場能與“政策服務機器人”進行自然語音交互,按照它提供的政策語音提醒,快速理順政策的脈絡。

  據悉,今年 5月底,“政策北斗”導航平臺已上線試運行,推出了PC端和移動端兩個版本。以移動端為例,用戶只需關注“上海科技”微信公眾號,通過點擊公眾號主介面下方的“政策北斗”菜單欄,就能進入服務平臺。在完成註冊和修改個人信息後,用戶可根據個人情況和需求,按照人才類型、政策類型等進行政策檢索,即可獲得符合條件的政策解讀信息。在政策信息頁面,用戶還可通過“受理部門”跳轉至距離用戶位置最近的辦理點。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5

  “獨角獸”展示電動智慧SUV本月起批量交付

  在“創新科技館”,威馬汽車科技集團研發生産的純電動SUV(運動型多用途車)——威馬EX5將正式亮相,讓觀眾零距離接觸這款高效智慧電動汽車。據悉,威馬EX5將從本月底開始批量交付,逐步進入千家萬戶。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進入快速發展期。工業和信息化部今年7月提出,將加大新能源汽車推廣力度,爭取2020年實現我國新能源汽車産銷量達到200萬輛左右的目標。與此同時,國內智慧電動汽車市場的消費意識越來越強烈。在這樣的歷史機遇下,威馬汽車致力於以更好的産品和服務體驗,打造智慧出行的産業生態。該公司成立於2015年,名字取自德語Weltmeister(世界冠軍),是國內新興的新能源汽車産品及出行方案提供商。截至今年8月,威馬汽車的團隊規模已經超過1700人,匯聚了眾多來自全球的全産業鏈人才,分佈在德國技術中心、上海集團總部和設計?採購中心、北京區域總部、成都研究院和溫州新能源汽車智慧産業園。

  作為上海的製造業 “獨角獸”企業,威馬汽車的科技創新建立在明確的市場定位基礎上。 “我們要造老百姓用得起、用得爽的高效智慧電動汽車,讓智慧出行體驗落地。”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表示。因此,該公司研發生産的SUV與特斯拉差別很大。最明顯的差別是價格,特斯拉屬於豪車,而威馬很平民化。

  這款電動SUV雖然售價平民化,但給人的體驗很炫酷。上車前,用戶通過手機進行Living ID識別後,車輛會用一系列基於語音、燈光、交互投影車窗、感應門把手的主動問候,歡迎他的到來。上車後,智慧控制系統會以用戶最習慣的方式,呈現中控觸屏的操作介面,並會在用戶發出語音指令後,調動各個功能部件滿足他的要求。下車前,伴侶 “小威”會提醒用戶不要忘記隨身物品;如果需要,它還會與智慧家居聯動,如遠程將室內溫度調整到最舒適狀態。

  威馬汽車合夥人、首席技術官閆楓介紹,該公司提出了 “全車交互智慧化”理念,實現途徑是整車深度軟體化。目前,威馬汽車的軟體化硬體數量已達到兩位數,並將持續增長。公司還開發了 “全車交互智慧引擎”,將所有軟體化硬體串聯成一個整體,相當於為汽車賦予了靈魂。這個引擎能隨時響應需求指令,協調功能部件提供個性化解決方案,還會記憶並學習用戶的行為習慣,不斷提高響應需求的匹配度。

  據介紹,威馬EX5的電機最大功率達到160千瓦,通過電池系統強化管理策略,最高等速續航里程為600公里,NEDC綜合工況續航里程為460公里。動力總成集成度方面,這款SUV也達到國際先進水準,整車控制系統擁有多項核心技術,百公里電耗在同級別電動汽車中處於領先。

  這家 “獨角獸”企業的快速成長,充分體現了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的優勢。威馬汽車將集團總部和設計?採購中心設在上海,將工廠設在溫州。2016年11月,新能源汽車智慧産業園在溫州奠基。今年3月,産業園生産線全面貫通,首批EX5量産SUV試裝下線。9月,威馬EX5將開始批量交付,有望在年內實現10000輛交付。該公司還在佈局智慧出行,發佈了智慧出行品牌 “GETnGO即客行”,將圍繞新能源車輛在全國拓展出行服務,為用戶帶來 “觸手可及,即刻出發”的智慧出行體驗。

  IBM發佈解決方案 區塊鏈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一塊豬肉從養豬場到餐桌要經歷多少道工序?如何在最短時間內獲得全過程數據,進行食品溯源?目前大熱的區塊鏈被業內認為是最適合溯源的技術之一。利用這套技術,每一個交易記錄連同數字産品信息都被分組存儲到各個區塊中,可對食品進行精準的全程數字化跟蹤,以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工博會上,IBM將在“創新科技館”展區向公眾展示區塊鏈食品溯源解決方案。

  我國《食品安全法》要求食品生産經營者“建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保證食品可追溯”。我國監管部門已出臺多個文件,進一步細化對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建設的要求。通過識別産品外包裝上的二維碼等信息,對産品真偽進行查詢,是目前基於互聯網、大數據的常規防偽溯源方式。

  而今,當互聯網、大數據與區塊鏈結合,IBM區塊鏈食品溯源解決方案將為食品監管添上多少“安全砝碼”?據了解,這一解決方案可實現對食品供應體系的全鏈條追溯。食品供應鏈上每個交易環節都能實時向其它環節傳輸信息,所有食品供應鏈參與方共享交易記錄,極大地促進食品供應鏈參與方的彼此互聯、互信與協作。替代了傳統紙質的跟蹤體系和人工檢測系統後,信息的準確性和可信度也會大大提高。

  2016年10月,沃爾瑪、清華大學和IBM三方簽署合作協議,在中美兩地同時啟動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食品追溯試點項目。項目團隊在我國以金鑼豬肉作為試點追溯産品,在美國對芒果進行追溯。經過半年多測試,在我國試點的每一塊豬肉都可以追溯到臨沂新程金鑼肉製品集團的試點農場。利用追溯碼,用戶能快速獲得産品從金鑼試點養豬場到沃爾瑪試點門店的全過程數據,豬肉生産日期、批次、檢驗檢疫證明等食品安全關鍵信息一目了然。通過系統追蹤豬肉批次,用戶還能知道産品分佈在哪些分撥中心、門店數量是多少。

  在成功試點的基礎上,IBM聯合清華大學、沃爾瑪、京東集團成立了我國首個安全食品區塊鏈溯源聯盟,聯合更多的食品企業共同提升供應鏈透明度,保障消費者的食品安全。

  在“創新科技館”展區,IBM還將帶來語義認知合規指導解決方案、智慧化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腦血管疾病風險評估、理財諮詢機器人等成果,展現人工智能的多個應用場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