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組圖:遊園、拜月、聞桂,今夜明月邂逅傳統文化
遙望明月共此時,歡度佳節同相知。中秋佳節,遊園、拜月、聞桂,猜燈謎、賞民俗、祈心願,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在申城文化場所、公園、學校和居民小區舉行,讓市民在濃濃的節日氛圍中,感受傳統文化之美。
圖説:直徑1.5米的蓮蓉豆沙大月餅出於匠心,與月空相對,活動結束後,現場觀眾都得到一份品嘗。張龍 攝
圖説:古色古香的文廟藏書樓前坐滿了捧著書本靜心閱讀的年輕人。楊建正 攝
月光下的“民俗體驗”
昨今兩日,“我們的節日——上海旅遊節唐韻中秋”賞月詩會在上海桂林公園舉行。走進桂林公園,首先映入遊客眼簾的是一條幾十米長的走廊,兩邊挂滿了紅燈籠,呈現出一派喜慶的過節景象;在九曲長廊,上千條燈謎高高懸挂著,微風吹過,徐徐飄動……明月之下,近千名市民走進公園,在桂花飄香、月影嫵媚的樓臺亭閣間,體驗各種中秋民俗活動。
燈影朦朧朧,竹子節節高,寫上祝福語,祈願家團圓。草坪上,身著漢服的志願者正在引導孩子們書寫自己的心願,係在竹枝上,體驗2000年前的中秋習俗——“樹中秋”祈心願活動。隨後,志願者舉著竹枝在公園內巡遊,念著祝頌詞:願月長圓、祈人長聚……相信心願條被月光和燈籠的光暈同時照射,就可以幫助祈福人實現願望。
圖説:千條燈謎組成的長廊中,遊客興致勃勃解謎。劉歆 攝
傳統文化要代代傳承
穿上襖裙,綁上帶子,33歲的陳小姐穿上素雅漢服,一旁4歲的兒子直誇“好看”。中秋節假日期間,上海古猗園推出免費試穿漢服活動,市民遊客可以在鳶飛魚躍軒穿漢服玩“復古趴”。陳小姐告訴記者,她知道古猗園在中秋期間有民俗活動,特意帶孩子來體驗,希望傳統文化可以一代代傳承下去。“小孩子不接受填鴨式講解,最直觀的感受會讓他記憶深刻。”
圖説: 身穿漢服、提著點亮的荷花燈的“仙女”們宛若奔月的“嫦娥”下凡,在豫園商城巡遊。楊建正 攝
園方工作人員表示,舉辦免費試穿漢服的初衷,就是為了讓市民遊客體驗漢服的魅力,為此他們準備了30多套衣服,供遊客選擇。在古猗園古典園林風景襯托下,遊客穿著“仙仙”的衣服,或低頭淺笑,或倚欄眺望,拍得不亦樂乎。
撕紙剪紙、扎染織繡、編草帽做綵燈,VR環遊中國,甚至還有現場製作月餅、南翔小籠……昨天,由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主辦的“行走中的傳統文化”上海市青少年民族文化培訓系列活動暨學生藝術實踐工作坊展示交流活動在淀山湖畔舉行。來自全市16個區,共計57所學校,800余名師生懷揣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與敬意在東方綠舟共迎中秋。
圖説:800余名師生懷揣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與敬意在東方綠舟共迎中秋。孫中欽 攝
今夜明月邂逅傳統文化,古意融合新風,讓這個中秋韻味更濃。
圖説:9月22日晚,以“大美金山 曼舞世界”為主題的2018中國·上海國際民間民俗舞蹈大會在金山工業區舉行,來自澳大利亞、美國、阿根廷、巴拿馬、秘魯、印度、瑞典的7支各具特色國際表演團隊與來自我國多個省市、自治區的8支表演團隊齊聚金水湖畔,為觀眾呈現了一台精彩紛呈的民俗舞蹈展演,淋漓盡致地反映了世界各地本土本民族的文化底蘊和民俗風情。 莊毅 攝
圖説:在上海天地世界音樂節的“牡丹亭·遊園尋夢崑曲”工作坊裏,市民不僅可以學到崑曲知識,還能學到牡丹亭·遊園唱本唱腔。孫中欽 攝
圖説:中秋佳節王家沙鮮肉月餅深受顧客喜愛,老顧客紛紛排隊購買。種楠 攝
圖説:來自甘肅省的剪紙藝人馬路在大世界一帶一路系列展上,展示了她的一幅長達1.3米的《祈福中華》作品。種楠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