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雙創”走出自己特色:創新管理制度 建立人才制度

2018-10-08 09:12:08|來源:新民晚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2018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將於10月9日至15日舉行。記者從市發改委獲悉,活動設成都主會場和北京會場,上海分會場在活動週期間,也將開展啟動儀式、主題展示等系列活動。

  近年來,上海在大力促進創新創業高品質發展上走出自己特色——

  加快建設助力“雙創”的基礎設施平臺。充分依託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建設以硬X射線自由電子鐳射、上海光源二期、超強超短鐳射等大科學裝置為重點的科技基礎設施,支持“雙創”主體開展高水準研發活動。

  加快建設服務“雙創”的載體集聚平臺。建設楊浦區、徐匯區、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上海科技大學、中科院微系統所、寶武集團等7個國家雙創示範基地,打造帶動全市“雙創”發展的新地標。支持社會主體盤活商務樓宇、工業廠房等存量資源改建眾創空間,鼓勵大企業、科研院所、外資研發中心做精做專眾創空間。全市各類眾創空間孵化器已超過600家,90%以上為社會力量興辦,覆蓋38萬多科技類創業者。

  建立符合創新規律的“雙創”管理制度。著力降低創新創業門檻,在浦東率先開展“證照分離”改革試點,破解束縛市場主體經營活動的“辦證多”、“辦證難”問題;率先實施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已有17家申請單位、18家受託生産企業共28個品種申報試點,其中11個品種是尚未在國內外上市的“全球新”1類新藥。增強科研單位經費使用自主權,把科研基礎類項目勞務費資助比例由20%提高至50%,市屬高校經常性經費比例提高到70%,進一步調動科研單位的創新積極性。

  建立市場導向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制度。加快向高校、科研院所下放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權,21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科技成果轉化管理制度和流程。探索新型産業技術研發機制,通過“機構式資助”、財政經費“退坡”等新型財政支持方式,培育了上海微技術工研院等一批市場化運作的非營利性研發機構。修訂《上海市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條例》,率先以地方立法的形式明確界定成果轉化凈收入內涵、高校直接對外投資方式等重大問題,建立了科技成果轉化勤勉盡職制度等容錯機制。

  建立更具競爭力的“雙創”人才制度。制定實施人才政策“20條”、“30條”等政策舉措,著力打造人才高地和人才高峰。率先探索海外人才永久居留的市場化認定標準和便利服務措施,允許外國留學生畢業後直接在滬創新創業。近五年引進歸國留學人員5.6萬人;在滬創業的外國人達21.5萬人,位居全國第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