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匯:釀厚文化基底 打造全球城市人文核心區

2018-10-08 09:09:00|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上海市徐匯區依託歷史積澱,著眼城市未來發展願景,優化公共文化供給 釀厚文化基底,打造全球城市人文核心區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

作為不久前舉辦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的主場館,西岸藝術中心濱江廣場上燈光璀璨。本報記者趙立榮攝

  復興中路淮海中路交界處的徐匯藝術館,一幢有著好看紅色磚墻的三層小樓。這裡有個“隱匿”的美術課堂,每逢舉辦主題展覽,都有相關主題的美術互動實踐,學生和老師們紛紛從校園“挪”到這兒來上課。

  高安路一小的學生來這裡參加敦煌壁畫樂舞專題現場課。孩子們在老師的引導下研究壁畫人物,選取來自榆林窟25窟經變畫裏的舞伎形象,進行定格動畫、拆解動作、添加飄帶等美術實踐,最後拼接成一段翩翩起舞的視頻。

  從三年前起,這個小小藝術館內不足100平方米的藝術課堂場場爆滿,小至幼兒園孩子、大到中學生,這個原本無意間設置的臨時課堂,卻在無數好評聲中一延再延,如今成為常設課外活動場。

  如何實現更高品質的發展?徐匯區以自身顯著的歷史文化特徵為基底,聚焦上海建設卓越全球城市願景,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這裡,文化可以浸潤人心提升素養,釀就美好的“白月光”;文化,可以磨礪出精細的“繡花針”,更能溫暖重塑心理架構,助力社區治理……

  文化,釀就人們心裏的“白月光”

  徐匯藝術館策展人唐麗青這樣解讀挪進藝術館的美術課:孩子們進入了新環境,接受了新刺激,在感官認知得到接納滿足後,再接受新的美術知識和技巧會事半功倍。比如製作漆器,實操一次之後終身難忘。“未必每個孩子將來都會從事藝術,但這顆種子將終身受用。”

  藝術館只是一個案例,擁有衡復風貌保護區的徐匯區特別注重傳承活化歷史文化,優化公共文化供給,讓人們在梧桐掩映下自由呼吸,觸摸文化氣息,提升文化素養。

  除了加強與上海音樂學院、上海京劇院等市屬文藝院團合作,讓高雅藝術進社區、進園區、進課堂之外,徐匯區還通過置換、保護性修繕等措施,先後開放張樂平故居、柯靈故居等,形成風貌區文化名人故居群落;修繕徐匯區政府大院內修道院公寓向市民開放,定期舉辦“匯講壇”文化活動。

  豐厚的文化基底,也讓一切 “文化+”成為可能。

  不久前舉行的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也選址在以文化為先導的徐匯濱江岸線上,那些藝術場館變身各種人工智能領域高新技術的展陳地,沒有絲毫“違和感”,反而增添了新奇和有趣。一切皆與文化有關,而文化本身只與心靈投契。

  文化,磨礪精細化管理“繡花針”

  城區之美,美在相容並蓄。徐匯區在實踐中把持續改善人居綜合環境作為民生福祉和城市發展的核心要素,創造性地以文化視角 “點亮”城區形態、城市生態和生活空間,以此磨礪出精細化管理的“繡花針”。

  率先進行城市有機更新,將舊區改造與城區形態、功能更新有機結合,留、改、修並舉,拓展公共開放空間,增建公共服務設施,為居民的高品質生活奠定基礎,同時,以更多“人文范兒”推進那些于無聲處的“智慧之治”。

  比如,結合近年來區域環境綜合整治、交通違法行為綜合整治等補短板工作,率先在衡復歷史風貌保護區內局部道路和區域試行落葉不掃,讓環境悄悄投射、改變人們的言行;率先進行“微更新”,便利店的店招悄悄變了粧,街角的竹籬、路邊的城市部件也都有了更精巧的設計、更柔和的表達,與街區整體風貌相融合,與街區生活品質相投契。

  文化視角下磨礪出的特大城市精細化管理“繡花針”,“繡”出了市民嚮往的品質生活。當心理學、空間美學被更多“嵌入”城市管理,研磨出一個個特別令人珍愛的品質街區,居民們開始主動拆去自家違搭藩籬,遊人也自覺低聲緩步。

  文化,落腳于關懷聚攏人心

  江南新村小區內,有一個特別有人氣的“鄰裡匯”,兒童在這裡日托,老人也在這裡活動,逢年過節,50多戶居民聚到這裡一起吃團圓飯。依託這個小小的空間,當年的鄰裡情正一點點還原。

  很少有人知道,起初,由於“鄰避效應”,這個“鄰裡匯”曾遭到周邊居民的反對。街道通過問卷、訪談等方式了解居民實際需求,按需遴選並公開“量身定制”的服務項目清單,把種種合理意見都納入“鄰裡匯”的功能佈局中,最終獲得了居民的理解和支持。聚焦“托幼、托老”、解決實際後顧之憂的“鄰裡匯”,還在實踐中衍生出服務於白領青年的文化講座、電影音樂等文娛活動。

  目前,徐匯區規劃建設“鄰裡匯”19家,已建成16家,總面積超2萬平方米,受益群眾達數十萬人次。下一步,徐匯區將在漕河涇開發區建設4萬平方米的國際化“鄰裡中心”,滿足園區白領高端化、專業化、個性化的生活服務需求;還將以居委會為中心延伸建設303家“鄰裡小匯”,探索將社區養老服務可及性從15分鐘向5分鐘提升,既可連結“鄰裡匯”已有活動,也可彌補“鄰裡匯”的不足,比如:服務那些因身體或其他原因不便前往 “鄰裡匯”的居民;同時將建設 “網上鄰裡匯”,集合所有服務項目及社會服務資源,形成全區“一張網”;舉辦“鄰裡節”,打造徐匯區社區治理和民生服務的連鎖品牌。

  這些暗合區域歷史文脈、集聚社區情感共鳴的人文關懷,在讓每個居民感受尊嚴、幸福的同時,也實現了高品質的社會治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