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張薄紙片大家都叫好上海郵輪船票制度明年擬在全國推廣
圖説:掃碼驗票,通關、登船明顯加快陳忠攝
你坐郵輪時有沒有見過船票?要不要憑票登船?直到去年底,答案都是否定的,因為全國所有郵輪港都沒船票,帶來監管、經營、安全等諸多問題。上海市交通委員會去年牽頭啟動郵輪船票制度試點,經過近一年探索,成效顯著。一張薄薄的“船票憑證”,讓遊客、船公司、旅行社和政府部門多方受益。在上海試點經驗比較成熟的基礎上,交通運輸部明年計劃在全國推廣郵輪船票。
市交通委副主任張林表示,上海將繼續優化憑票進港的管理機制,探索電子船票制度,積極推進“便捷通關碼”和“船票認證碼”兩碼合一,實現一張電子船票進港、寄存行李、通關、登船全程通用,使遊客通關登船更便捷。
信息不暢權責難辨
在我國,坐公交車、長途客車或飛機,都有票,乘郵輪卻長期沒船票。以前,郵輪屬於旅遊産品,旅客與旅行社簽合同,船票被“隱形化”。遊客通過旅行社辦完手續、繳完費,只能在出行當天到碼頭與導遊會合。船艙在幾樓、窗口有沒有遮擋物,都不知道。
因無法與遊客直接溝通,船方也不能有針對性地宣傳郵輪旅遊知識。皇家加勒比遊輪北亞太及中國區總裁劉淄楠介紹,約90%的遊客是第一次坐郵輪,對船上設施知之甚少,“有的直到最後一天才發現,豪華餐廳可以免費享用。”
最麻煩的是,由於缺乏準確的遊客信息,郵輪一旦因氣候原因無法準時啟航,遊客得不到及時通知,大量積壓在港口,對公共安全帶來較大風險,讓政府管理部門壓力不小。
沒有船票,郵輪公司與乘客之間的運輸合同關係也隨之淡化,郵輪公司、乘客、旅行社三者的責、權、利模糊,乘客合法權益難以保障。郵輪旅遊中出現的投訴,多數與各方法律關係不明、職責不清有關。郵輪公司與旅行社經常相互指責、推諉扯皮,遊客卻投訴無門,有些轉為“霸船”等極端方式。更有甚者,少數旅行社或導遊收錢不辦事,上海就曾發生過300多名遊客到港後,發現旅行社根本沒辦理購票手續。
圖説:登船憑證樣張歌詩達郵輪供圖
憑票登船各方受益
去年底,市交通委聯合寶山區、市旅遊局、市口岸辦、浦江邊檢站、長江航運公安局上海分局、市文化執法大隊、國際航運研究中心、吳淞口國際郵輪港、國際客運中心、上海郵輪中心和在滬郵輪企業等,組成郵輪船票協調工作組,共同推進試點。
市交通委航運處副處長胡敏介紹,今年1月1日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全面啟用格式樣張的“上海港郵輪船票憑證”,涵蓋當次郵輪主要信息,包括開船時間、航線、艙位及注意事項等。4月1日起,在滬從事母港航線的所有郵輪企業,100%使用船票憑證,遊客憑票進港、登船。
登船前72小時,遊客可登錄郵輪公共信息平臺或旅行社提供的網站,輸入個人信息並通過驗證後,列印獲取船票憑證。
有了船票憑證,港區秩序明顯改善。7月13日,吳淞口迎來“盛世公主號”“諾唯真喜悅號”和“地中海輝煌號”三船同靠,2.1萬餘人次乘客、7000余輛車進出港區,井然有序。船票信息中包含個人聯繫方式,再有惡劣天氣導致船期變化,郵輪公司可及時告知遊客,避免滯留碼頭空等。
船票是遊客與郵輪公司間的契約憑證,基本厘清了郵輪公司、旅行社和遊客的法律關係。去年,旅行社與船公司産生票款糾紛可能導致遊客不能上船的預警有17次,今年只有4次。
遊客合法權益得到更有效保障,憑票掃碼通關的速度也大大提升。浦江邊檢站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旅客入境查檢的時間由30秒縮減為3秒,吳淞口國際郵輪港的通關速度排在全球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