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曾經在競技體育領域一片空白,如今有了射擊這塊金字招牌 奉賢儼然成中國射擊項目冠軍“搖籃”
近日落幕的韓國平昌第52屆世界射擊錦標賽上,三位土生土長的奉賢小囡取得佳績:姜冉馨與隊友獲得女子10米氣手槍團體冠軍,打破該項目世界紀錄,成為“奉賢製造”的第二位世界冠軍;宋鄭怡獲飛碟雙向團體冠軍和個人亞軍,並創造青年世界紀錄;張婷獲女子飛碟多向團體亞軍。此外,奉賢名將李君曾在2011年飛碟世錦賽拿到男子個人和團體兩個冠軍,實現中國飛碟項目世錦賽“零的突破”;2012年倫敦奧運會,他成為奉賢區歷史上第一位奧運選手。在今年的上海市第十六屆運動會上,奉賢射擊隊的孩子們取得6金11銀6銅。
20年前,奉賢區在競技體育領域還是一片空白;如今,越來越多“神槍手”被挖掘並輸送到市隊和國家隊,這裡儼然成為中國射擊項目冠軍 “搖籃”。奉賢體育也形成以射擊項目引領,射箭、擊劍等多面開花的局面。
遠郊“墊底生”,怎和射擊結緣
場地少、基礎差、底子薄、人才缺,用“墊底生”形容曾經的奉賢體育,應該不為過。
1997年上海舉辦第八屆全運會,奉賢承辦全運會射箭比賽。有了辦賽經驗,射箭又是冷門項目,奉賢體育部門選擇差異化競爭。射擊和射箭成為奉賢的主攻項目。可除了一腔熱情,奉賢當時沒槍、沒靶、沒場地、沒隊員、沒教練。只有先找到帶頭人,項目才能起步。奉賢射擊隊先後聘用和引進包賽納、李福山、朱華宇等外省市“老法師”,這些退役的優秀教練員、運動員成為奉賢射擊項目的開拓者。
奉賢射擊隊第一片靶場是片荒涼的雜草地;靶子是市射擊中心的淘汰品;三名隊員合用的一把槍是報廢的“啞槍”。因為冷門,射擊隊最初招生十分困難,招來的學生還會突然離開,因為家長不同意。眼看好苗子流失,教練們急得深夜家訪。70多歲的老人,一家一家上門、一遍一遍向家長介紹射擊項目,展望孩子的前途。
世界冠軍姜冉馨的啟蒙教練侯武彬,當年是包賽納、朱華宇兩位老教練帶出的弟子。侯武彬説,恩師言傳身教,成為他當教練的信條。當初姜冉馨有機會進入市隊,父母也反對,侯武彬上門溝通,最終説服家長讓姜冉馨繼續從事射擊運動。昔日堅持,如今開始有了收穫。
把“不可能”變成現實
硬體條件差,項目開展難,也沒有豐厚待遇,如何留住優秀教練?用心換心,以情留人。
河北籍女子飛碟雙多向世界冠軍張亞菲當初在盛情邀請下來到上海。“10年前剛到奉賢,感覺自己被騙了!”談到往事,張亞菲不禁笑起來,“這和我想像的大上海完全兩碼事。”訓練條件也讓她大失所望,“感覺各方麵條件還不如我老家!”
讓張亞菲選擇留下的,是一個 “暖”字。2008年,在奉賢區體育局努力下,張亞菲和丈夫、兒子一起移居上海。無論安家還是孩子上學,奉賢區體育局無一不是盡心竭力為其奔走。每逢過年,領導還上門慰問。“上海給我的感覺是特別重視人才,讓我很有存在感,也為我解決了後顧之憂。”
當初引進張亞菲時,奉賢體育部門對她提出高標準嚴要求:“你是我們引進的唯一世界冠軍,將來你要爭取培養出世界冠軍!”張亞菲當時還開玩笑説,“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如今,“不可能”變成現實,獲得世錦賽飛碟雙向團體冠軍的宋鄭怡正是張亞菲的弟子。
“一條龍”建設,體教結合有特色
奉賢射擊如今進入良性發展軌道。自2008年以來,奉賢區體育訓練中心先後投入資金800余萬元,用於改建飛碟靶場、射箭場、擊劍館,購置電子靶、新型槍支、弓箭等,增加桑拿房、科研室,添置一批科研器材和運動康復設施。
“體教結合”是奉賢體育後備人才培養特色,為解決“學訓”矛盾,教育部門積極鋪設射擊項目的 “布點學校”,區教育局撥款500萬元,在華亭學校設置射擊館。“現在學生的學業壓力大,放學時間難固定,教練就在學校訓練館等孩子,來一個練一個。”奉賢體育局辦公室主任韓忠偉説。
奉賢射擊項目如今形成“一條龍”梯隊建設,特別好的苗子甚至可獲得直通奉賢中學的資格。一個又一個世界冠軍誕生,加上孩子讀書有保障,很多家長搶著把孩子送進射擊隊。
回頭再看,當年“墊底生”如今有了射擊這塊金字招牌,背後是一代代體育人的艱辛付出。(記者 姚勤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