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越南國家館展出了精美的手工藝品。本報記者袁婧攝
“一帶一路”建設為上海提升城市能級和産業競爭力提供了巨大機遇,專家建議,上海應進一步發揮城市圈首位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以創新推動産業升級,對外擴大開放,從國際規則的接受者向制定者轉變。11月8日,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配套活動“産業國際競爭力合作論壇”在上海舉行,與會專家從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産業合作的角度,為上海發展建言獻策。
上海在我國對外貿易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目前上海口岸年進出口總額超過1.1萬億美元,佔全國的28.5%,在世界貿易中佔比也高達3.2%,居全球城市之最。上海的總部經濟體量位居全國第一,擁有各類跨國公司總部和研發中心超過1100家。這些數字體現了上海經濟的輻射力和資源配置力,也為上海在“一帶一路”建設背景下發揮更大作用奠定了基礎。
專家表示,當前國際貿易正在向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技術貿易“三位一體”轉變,這為“一帶一路”經貿合作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舞臺。在此過程中,上海能以自貿試驗區為壓力測試區,為“一帶一路”沿線産業國際合作進行探索。
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席王戰認為,進博會將長期在上海舉辦,這為“一帶一路”沿線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了一個進入中國巨大市場的難得機會,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説,進博會的價值不亞於過去幾年“一帶一路”沿線宏大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工程。王戰説,長三角正好位於長江經濟帶、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三軸交匯點,上海完全可以成為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樞紐。
波士頓諮詢公司全球合夥人兼董事總經理李劍騰認為,中國要進一步突破增長的瓶頸,除了要正視目前一些國家的“逆全球化”動作,更重要的是要順應産業轉型、經濟升級的趨勢,特別是抓住人工智能的機會,加速創新,在重新確立全球再平衡的過程中提升自己。在李劍騰看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大致可分為資源優勢型、生産優勢型、技術優勢型三類,我們應採取不同的合作策略:對第一類,應擴大海外投資,幫助其提升基礎設施,實現綜合發展;對第二類,中國不應焦慮産能外流,而應考慮如何讓國內産業順勢走向高端;對第三類較發達地區,中國應推進全面、一體化的合作。
昨天的會議上,上海社會科學院發佈了《城市經濟圈産業國際競爭力研究報告》。報告認為,目前全球經濟圈中“首位城市”的地位和作用日益上升,無論紐約、東京,還是上海,在價值鏈、産業鏈、創新鏈上正發揮著越來越大的協同能力。報告建議,上海要進一步提升産業競爭力,應從紐約、東京的經驗中汲取營養,也應該加強對接國家戰略,強化頂層設計、利用市場對企業形成激勵;同時重點聚焦數字經濟,從重視産品製造和研發,向著全面的智慧製造轉變;從國際分工規則的接受者、執行者,向制定者和遵守者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