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岸藝博會作品吸引觀眾舉起相機。
館外觀眾排成長龍。 (均 資料)
第12屆上海雙年展近日迎來絡繹不絕的國內外觀眾。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簡稱ART021)、上海藝術博覽會、上海青年藝術博覽會等接踵而至,藝術品交易市場日趨繁榮;長三角美術作品展、水墨概念藝術大展、青策計劃2018等展覽亮相上海各大美術館,呈現本土美術的巨大魅力。申城由此迎來精彩紛呈的“美術時間”。
藝術與市場雙軌並行
如同世界頂級的巴塞爾藝博會帶來的“巴塞爾一週遊”效應,11月的上海也成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國內外頂級畫廊、藝術機構齊聚上海,藏家打“飛的”抵滬,提著行李箱便投入博覽會現場進行藝術品選購,不少藝術家作品預展時便售出半數以上。而藏家之外,百元以上的票價並未阻止普通觀眾的觀展熱情,展館門口排起的長隊足以證明熱愛藝術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了。此時此刻,各大藝博會與眾多藝術活動自發在上海聚集,互相借勢、組合,凝成一股不容小覷的藝術力量。
步入第五屆西岸藝博會,今年首次以“雙館”形式亮相,兩萬多平方米的空間內匯聚了亞洲、歐洲、北美洲、南美洲43個城市的115家國際重要畫廊,其中不乏村上隆、草間彌生等藝術家的大作。老牌的上海藝博會匯聚全球近120家畫廊和藝術機構的5000件藝術作品,既有中國傳統的水墨作品,也有畢加索、倫勃朗等藝術家的原作。ART021創立於2013年,短短幾年間便在亞洲地區嶄露頭角,今年在上海展覽中心的總展覽面積超過1.2萬平方米,全球18個國家及地區、30個城市的103家頂級畫廊參與。在社交媒體上,這些時尚展會還吸引了眾多名人關注,成為藝術“打卡”勝地。
從畫廊構成來看,西岸藝博會的畫廊返場率高達百分之八九十,艾可、BANK、北京現在畫廊、豪瑟沃斯畫廊、博而勵畫廊等12家畫廊連續5年參展。“從這裡就能體會藝博會的生命力。”上海西岸開發(集團)有限公司文化産業部部長陳安達説,“上海是經濟金融貿易中心,它給所有海外商業機構營造了非常好的營商環境,這是吸引頂尖畫廊齊聚上海的原因。因為經濟中心往往是未來的藝術品交易中心。”
在上海的“美術時間”裏,主打市場及藝術品交易的博覽會不在少數,更不乏重學術性的優質展覽。每屆上海雙年展都是一次全國性的文化盛會。今年,以“禹步”為主題的上海雙年展迎來歷史上首位拉丁美洲策展人夸特莫克·梅迪納,這也是最大規模呈現拉丁美洲當代藝術生態的一次雙年展。與藝博會的火熱成交量相比,雙年展在商業性上更為克制。“藝博會是一種消費,但雙年展卻不是嘉年華式的,這是平行的兩條路,也是必須並行、互相支撐的兩條路。”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館長龔彥説,雙年展始終保持著學術性,其中的展品在商業、功能性角度或許是“無用”的,但因“無用”才更顯現其價值,“雙年展希望提供一個反思性的場所,給人以啟示。”圍繞雙年展和藝博會,體現出上海在藝術和市場上的雙重決心。
詢問畫價的普通觀眾多了
上海藝術品交易市場的活躍與美術創作的繁榮,離不開多年來培育的藝術土壤。2012年,“西岸文化走廊”等品牌項目開始啟動。幾年來,龍美術館、余德耀美術館、上海攝影藝術中心、油罐藝術公園、香格納畫廊等眾多知名文化藝術機構入駐此地,上海西岸已成為重要的文化藝術集聚區。美術館及藝博會的集聚效應初顯,為地區帶來空前的活力與影響力。加上2014年開放的西岸藝術品保稅倉庫,更是打通了藝術品展示、交易、後臺服務的鏈條。
而令人欣喜的是,公眾對藝術市場的需求明顯增長,每年上海的展覽數量和票房金額都在提升。除了藏家,普通觀眾及年輕藝術愛好者更頻繁地在眾多藝博會“現身”,全城“觀展”再也不是新鮮事。“很多畫廊反饋,有許多參觀者會主動詢問畫作的價格,這表明大家開始認可藝術品消費。”陳安達表示,儘管目前我國的藝術品市場還處於初級階段,但可以預見,未來藝術品會進入更多家庭,成為家庭的裝飾畫或重要的收藏品。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同樣見證了這一變化。2012年,博物館剛開館時,全年觀眾僅20萬;到了去年,這一數字幾乎是原來的3倍。“從觀眾源來看,專業人士的比重不是最高的,主要參觀人群年齡在25至35歲,以白領和外籍人士為主,可以看到當代藝術對年輕人的吸引力。”龔彥説。11月10日,上海雙年展開幕當天,觀眾數量達7000人次。
一個年輕的藝術市場正在逐漸而成,而這離不開本土年輕藝術家及策展人的培育。可以發現,雙年展及各大藝博會都重視青年藝術家的培育。“青策計劃2018”日前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開幕,項目旨在扶持、培育年輕策展人。ART021和西岸藝博會在引進國際頂尖畫廊的同時,一半的展位呈現本土藝術家的創作。上海藝博會專門設立中國青年藝術家推介展板塊,扶持青年創作。正在進行的上海青年藝術博覽會集結國內青年藝術家的2000余件藝術作品,為他們搭建藝術品交易和展示平臺。在龔彥看來,藝術的繁榮需要孵化、培育青年及本土力量,“看到有潛力的年輕人,給他們更充足的時間去成長。”
不過,也應該看到,儘管中國位列全球第三大藝術品交易市場,但不論是畫廊、拍賣行還是成交額,上海所佔份額都不大。陳安達建議,未來能在稅收、政策扶持、藝術家資助等方面加大力度,讓上海的藝術土壤更加肥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