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座投入實際使用3D列印橋在滬完成 測試後將安裝在桃浦中央公園

2018-11-29 11:28:21|來源:新民晚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國內首座投入實際使用3D列印橋在滬完成 測試後將安裝在桃浦中央公園

圖説:國內首座投入實際使用的3D列印橋效果圖 上海建工機施集團供圖

  3D列印出來的一座橋,你敢在上面走嗎?在上海建工機施集團的數字三維建造中心裏,一座長15.25米、寬3.8米、高1.2米的S形曲面橋,就是花了35天用3D技術“一次成型”出來的。在此之後,它還要通過抗壓、載入等測試考驗,才能被安裝在桃浦智創城中央公園內。

  用3D技術列印一座橋,其實早有先例。去年7月,同濟大學內就有全球第一組3D列印完成的步行橋,兩座橋跨度分別為4米和11米。不過,當時這兩座橋只用於展示。而上海建工機施集團的這座橋,將是全國首座投入實際使用的3D列印橋,其牢靠性更讓人關注。

  “這座橋的特別之處,就是在材料和建造工藝上,是顛覆性的創新。”上海建工集團副總工程師、機施集團總工程師陳曉明説,材料的選擇是關鍵。建造團隊經過多次對比和試驗,最終選定了在ASA(一種工程塑膠)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玻璃纖維,以及抗老化材料等,使這座橋具備高耐候性、高抗衝擊強度等特點,能承受長期的日曬雨淋,同時又滿足3D列印材料和建築材料的要求,確保橋體的強度和耐久性都符合國家建築行業標準。

  由上海建工機施集團聯合開發的龍門架複合3D印表機器人系統,則是這座橋成功完成的“功臣”。這套系統主要由3軸龍門結構、6軸高精度工業機器人、高速擠出裝置(數控噴嘴)組成,列印精度達到毫米級。在景觀橋3D列印現場,印表機器人有條不紊地吐料、拍打、粘合,不僅工人少了,而且現場乾淨整潔,沒有産生揚塵和建築垃圾。除了人力成本的降低和文明施工的提升,整座景觀橋列印只用了35天時間,智慧建造讓速度有了大的飛躍。

  陳曉明介紹,這座15米長的橋是一層一層“疊加”上去的,列印一層耗時8小時,可以完成4毫米的厚度。由於一層有15米長,因此最怕材料降溫不均勻,到鋪第二層時産生熱裂縫、熱翹曲。因此,在列印工藝上,建造團隊採用“列印前預熱,列印後保溫”等方式,提高列印作業空間的溫度,保證3D列印材料層層粘結力,達到材料本身強度的80%—85%。

  這座橋能列印成功,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記者獲悉,一年半前,建造團隊接到該工程後,就展開了研究,先從手掌大的橋列印起,然後1米、5米、15米逐步遞增,才有了如今這座15米的橋。待安裝完畢後,市民可以前往桃浦智創城中央公園,零距離接觸這座15米長的大型3D列印作品。

  “3D列印在教育、醫療、汽車等領域已得到廣泛應用,而建築領域正處於起步階段。”陳曉明表示,3D列印建築目前還沒有現成的規範標準可參考,此次列印的3D列印樹脂景觀橋,是根據相應的高分子材料規範和橋梁設計規範來做的。“根據實驗室測試結果,這座橋每平方米荷載250公斤,即每平方米至少可容納4個成年人同時經過。使用壽命上,目前可確保30年左右。如果橋梁有損壞,也可以通過更換局部來進行維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