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維鈞紀念館重新布展開放 250盒數字檔案歸故鄉

2018-12-07 10:05:12|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顧維鈞是中國近代最重要的外交家之一。1919年,他代表中國在巴黎和會上對西方列強説“不”,就山東的主權問題據理力爭,最終拒絕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今年是顧維鈞誕辰130年,一系列紀念活動在他的家鄉上海舉辦。昨天,250盒來自哥倫比亞大學的顧維鈞數字檔案,被捐贈給復旦大學和上海圖書館。12月8日,故鄉嘉定歷時一年半重建並布展的顧維鈞紀念館開幕。當晚還有一場紀念音樂會在嘉定保利大劇院舉行。

  1904年,16歲的顧維鈞漂洋過海前往美國,次年考入哥倫比亞大學主修國際法和外交。他先後獲得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當顧維鈞在學業和職業生涯間猶豫不決的時候,哥大特批他以僅有一個章節的論文畢業,助他提前開始職業生涯。

  1976年,由顧維鈞本人口述的十三卷《顧維鈞回憶錄》完成。同時,他將300個涵蓋其全部職業生涯的檔案盒一起捐贈給自己的母校。這批珍藏于哥倫比亞大學珍本手稿圖書館的檔案,包括顧維鈞與其同時代人的來往書信、日記、備忘錄、手稿、筆記、印刷資料、照片等。2014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與哥大合作,著手將其中250盒顧維鈞檔案數字化。

  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金光耀曾于上世紀90年代末在哥倫比亞大學完整地瀏覽了顧維鈞的檔案,“這批資料幾乎涵蓋了1931—1956年他所有的職業檔案,有很多珍貴資料在他長達十三卷的回憶錄中也沒有涉及。這次數字檔案的回歸十分有意義,不僅方便大家查閱,也有助於我們更好地了解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與世界的關係。”

  位於嘉定法華塔塔院內的顧維鈞紀念館,利用這批珍貴的檔案,對館內展陳進行了重新布展。除了數字檔案,顧維鈞的後人也捐獻了一些他的遺物,包括筆、衣物、眼鏡、傢具等,豐富了紀念館的實物館藏。嘉定區文廣局副局長姚強透露,五年之內,人們將看到一個更大、更全面的顧維鈞紀念館,輔以現代的展陳手段,向更多人呈現這位傳奇外交官的一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