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美傑出華裔畫家劉樹春
2018年12月8日-12日,旅美傑出華裔畫家劉樹春“家山拾夢”素色油畫作品展、詩書朗誦和研討酒會在滬圓滿舉行。同時,《家山拾夢》油畫集出版,劉樹春百餘幅素色油畫作品正式亮相。有道是“十年磨一劍”,此次展出的素色油畫不同於一般的油畫作品,是劉樹春過去往來于紐約、上海之間數十年的藝術沉澱與結晶。該系列採用了素色簡約現實主義風格,記錄了他旅居海外多年後回到故土所見的一個個生動的場景。
INM紐約新媒體藝術基金會姚麥琪女士(右)致辭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上海應用技術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教授李哲虎(左)講話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上海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主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毛時安評價道:“這組黑白系列的畫作,像寫絕句,精心營造。緊湊收斂,色彩和構圖簡潔明快。圖像是西洋的,情調卻是中國的,似乎是用油畫筆、油畫顏料和西方的場景在寫中國的風情詩,寧靜致遠、懷舊古風……”上海應用技術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李哲虎評價道:“‘素色’象徵著鮮明的美學趨向。劉樹春的素色油畫是中國油畫民族文化過程中又一種新氣象,是當下踐行文化自信的正能量。”
《寫生中國》上海分部副主席、中國美協會員翟祖華(左)講話
觀他的藝術,就像看到一個藝術夢境裏的行者
劉樹春的人生是一次漫長的旅行,從中國大都市上海到美國大都市紐約,從水城威尼斯到江南古鎮,他步履匆匆,行蹤無跡。毛時安這樣評價劉樹春:“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變換著生活環境、人生的狀態和視野的風光風情。沒有終極的目標,所有的地方都是漫長旅行中一個歇腳的去處。他,是大地上不太歇腳的漂泊者。”
劉樹春與著名油畫家夏葆元合影留念
精神分析學的創始人弗洛伊德曾説:“藝術家是白日做夢。”劉樹春的藝術就像他的人一樣,從來沒有停止過探索的腳步。劉樹春的油畫有著自己獨特的氣息,時而帶著粉畫塗抹的肌理質感,時而帶著中國畫水墨渲染的效果,時而又有點抽象韻味的平面切割。但它們活潑靈動而充滿變化的可能性,又“隨心所欲而不逾矩”。他實實在在生活在油畫的世界裏,把油畫帶到了屬於他的藝術天地。
合影留念
合影留念
劉樹春的作品風格多樣化,寫實、寫意、裝飾、抽象兼而有之,也許是海外赤子的思鄉情結,作品表現更多的是一種激情、一種感慨、一種情懷。他的畫有詩一般的意境,藝術語言指示性地給人一種深層次聯想氣氛,流露出強烈的懷舊氣息,瀰漫在作品中的沉靜與靜寂氛圍尤其動人。
素色油畫
揮不去的鄉愁,愈久愈醇的國·畫情結
一個人越是在異鄉,越是對祖國文化有更深刻的反思與咀嚼,無論時尚或者傳統,遠瞻或者懷舊,放逐或者回歸,對故土的愛戀和本能都來自遊子靈魂的渴望。常年遊走于東西方世界的海外華人遊子,無論是“功成名就”還是“子孫滿堂”,往往容易陷入“過去”與“現在”的半虛半實之間,看盡眼前清晰的故鄉風景,卻又似乎與回憶的風景虛實相承。
素色油畫
策展人、INM紐約新媒體藝術基金會姚麥琪表示,“家山拾夢”素色油畫作為當代油畫的重大突破,既具備了中國畫的空靈感和素色基調,更不乏西方印象派豐滿優質的構圖。劉樹春以其灑脫大氣的風格開創了當代中國油畫藝術史上的“簡約寫實主義”(The Era Of Chinese Minimalistic Impressionism) 的新時代。
素色油畫
也許是出生、成長在上海弄堂,熟悉鄰近水鄉,劉樹春在畫布上展示石庫門民舍、古鎮石橋和小巷時特別的得心應手,繪畫技法嫺熟,情感表達又特別的淳樸。作品既有人們熟悉的一面又有人們陌生的一面;既有攝入眼簾的一面又有活在心裏的另一面;既有生動喧囂的一面又有寧靜幽深的另一面;既有明確呈現在眼前的風景又有滲透在大墻後面的人情,還有畫面背後的那些流傳較遠的神秘故事和大文豪、大詩人和大藝術家的浪漫情懷,充分展示了江南水鄉風情的誘人魅力。《寫生中國》上海分部副主席、中國美協會員翟祖華表示:“素色首先表現了對單純美的追求,素色油畫創作體現了劉樹春的赤子之心和對藝術、故鄉的感情的純粹。”
素色油畫
據悉,此次展覽由INM紐約新媒體藝術基金會、美國世界藝術研究院主辦,中國油畫寫生俱樂部、鳳凰通訊社紐約分社協辦。
藝術家介紹
劉樹春,美國(華裔)傑出藝術家,畫者、美術設計、攝影者和報人。山東臨沂沂南馬牧池鄉人。1948年7月生於上海,畢業于上海輕專美術系,師從著名畫家顏文樑、張英洪和俞子才等先生,畢業後從事工藝美術設計和繪畫創作。現為《寫生中國》中國油畫寫生俱樂部副主席、美國總部兼上海分部主席,美國原創美術家協會副會長,世界藝術研究院現代油畫院院長,美國《世界文化之旅》報社社長、總編。(文 彭麗 圖片由《寫生中國》上海分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