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上上下下”的難題 老公房加裝電梯按下“快進鍵”

2019-01-03 11:18:58|來源:新華網|編輯:劉徵宇 |責編:李勝蘭

  破解“上上下下”的難題 老公房加裝電梯按下“快進鍵”

  圖片説明:“美貌”的新涇六村內,部分居民樓加裝電梯工程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攝影 記者 袁婧

破解“上上下下”的難題 老公房加裝電梯按下“快進鍵”

  圖片説明:工作人員正在居民樓內部進行調試。

破解“上上下下”的難題 老公房加裝電梯按下“快進鍵”

  圖片説明:新涇六村在破解“上上下下”難題之餘,也請來專業人士對圍墻外立面進行美化。

破解“上上下下”的難題 老公房加裝電梯按下“快進鍵”

  圖片説明:新涇六村居民樓申請加裝電梯工程立項的公示。

  一直以來,當老公房遇上老年人,加裝電梯就成為熱議的話題。在上海,沒有電梯的多層住宅規模大、數量多,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口老齡化程度提高,市民對增設電梯的呼聲也越來越強烈,如何進一步加快“加梯”步伐也成為當下住宅適老化改造的一個重要課題。

  老房加裝電梯涉及方方面面,在此推進過程中,黨建在搭建協商平臺,推動居民形成共識等方面,發揮了日益重要的作用。作為貫穿社會基層治理和基層建設的一條主線,以黨建引領社會治理,也成為了破解這類超大城市治理難題的一把“金鑰匙”。

      加裝電梯有了

      “一站式”便民服務

  “老房有喜,電梯夢終於圓了!”2018年9月30日,閔行區江川路街道金銘福邸小區21號樓舉行了熱鬧的加裝電梯開工儀式,老居民的臉上漾起笑意。

  隨著大調研的深入展開,老公房加裝電梯成為居民呼聲最高的“痛點”,也成為相關部門下決心攻克的“硬骨頭”。金銘福邸小區21號樓正是閔行區首個開工加裝電梯的居民樓,其所在的鶴北四居民區黨總支充分發揮居民自治功能,與小區業委會牽頭,對接施工方、開展居民意見徵詢及擬定資金籌措方案等事項。好消息接二連三地傳來,2018年11月底,閔行區第二部電梯也在大上海國際花園僑亨園開工了。

  更令人欣慰的是,閔行區首個加裝電梯工作室也在江川路街道正式成立並對外開放,工作室打出了“政策諮詢+技術指導+業務受理”的“一站式”便民服務模式,居民們期待已久的老舊小區加裝電梯不再是個例,而是通過總結經驗、規範制度,成為了大家共享的便利。

  在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項目上,閔行區並不算走在前列,但卻在短時間內做出了很大成效。究其原因,是區域化黨建越來越大的“朋友圈”發揮了積極作用。上海三菱電梯有限公司是江川路街道黨建聯建成員單位之一,在加裝電梯工作室中,電梯公司技術人員的進駐為工作室擦亮了“金字招牌”。此外,工作室成員還包括街道加裝電梯推進辦工作人員、居民志願者、社區法律顧問等等,大家各司其職,幫助居民順利完成加梯工程。

  街道還主動跨前一步,把舊樓加裝電梯所需材料、環節流程進行梳理彙編,印製《加裝電梯指導手冊》發放至社區,辦理流程、需提供資料、辦理時限、受理地點和電話等實用信息一應俱全。記者注意到,手冊中還附帶了參考案例,設計了前期建設資金分攤和後期費用分攤的具體方案,各樓層需要支付多少費用一目了然。

  截至目前,江川路街道已啟動電梯加裝工作的有五個居民區,共計17個門洞已通過了初步徵詢。

      自治管理

      破解“上上下下”的難題

  眾所週知,加裝電梯涉及計劃立項、規劃審批、房屋安全認證、施工許可、品質技術監督、竣工驗收等等,上海已經將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申請所需的公章從46個減少至15個,但對大多數居民而言,“上上下下”仍是難題——一方面,走完這一系列流程需要專業指導;另一方面,如何將居民們的“小九九”打到一處,需要基層部門搭建起良好的協商自治平臺。

  家住虹口區汶水東路505弄3號的九旬老人李寶珍最近心情大好,近幾年來很少下樓的她現在每天都能乘坐嶄新的電梯下樓散散步了。

  記者了解到,李寶珍所住的江灣鎮街道轄區內老舊住宅較為集中,60歲以上老人約佔戶籍人口的36%,而80%以上多層住宅房齡超過20年,居民加裝電梯意願強烈。而汶水東路505弄3號等五幢居民樓加裝的電梯已于去年正式啟用,成為該區首個成片多幢居民樓成功加裝電梯的樣本,這究竟有何秘訣?

  破解“上上下下”的難題,江灣鎮推出了居民自治管理小組、加裝電梯工作室等方式,積累了不少成功案例。而大調研走訪給了相關部門新的靈感:何不把這些“老法師”組織起來,群策群力造福更多居民?就這樣,第三方社會組織“加家樂”加裝電梯事務所和配套的“加裝電梯工作法”誕生了。前者以專人有針對性地指導加裝電梯服務工作,後者詳細梳理了加裝電梯步驟和審批過程,指導居民按圖索驥。

  “家加樂”加裝電梯事務所負責人、虹口區江灣鎮第一市民驛站站長章建新介紹,事務所創立“指導、服務、協調、督查”的工作模式,針對居民意願難統一的問題,堅持“理解別人、平衡關係、打動人心、追求一致”的路徑,創新工作方法。而“加裝電梯工作法”也將升級到3.0版,不斷提高加裝電梯的品質和效率,提升市民獲得感。“在推動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這件民生大事中,我們正努力做到黨建引領社會治理,服務聚焦百姓需求。”章建新説。

  家住涼城路1201弄77號樓的居民秦挺南對這兩項機制讚譽有加:“有了‘老法師’和‘加裝電梯工作法’雙管齊下,可以少走很多彎路。”

  該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現在有了專業事務所,加裝電梯的事可以交給專人來做,基層工作者也可以有更多時間為居民服務。

      “一樓一策”

      技術助力圓老房電梯夢

  要破解“上上下下”的難題,除了依靠簡化辦理流程的制度之便和多措並舉的基層治理,技術也正助力老房圓電梯夢。

  長寧區新涇六村是上世紀90年代建造的老式公房,小區戶籍人口老齡化比例高達七成。長寧區的“精品小區”建設讓其外貌煥然一新,這個“美貌”小區的“加梯”之路也很特別:請來了上海市建築科學研究院擔當“智援”。

  負責這裡加裝電梯項目的上海建科院高級工程師李勇生在實地勘察小區情況後下定決心,“排除萬難,從技術上予以百分百保障”。為此,項目組第一時間進駐小區,從勘察到設計耗時近兩個月,充分評估加裝電梯的客觀條件。

  適合加裝哪一類電梯?房屋結構與道路紅線會不會“一票否決”?周邊房屋或小區圍墻之間的距離,是否影響電梯結構和穩定性?加裝電梯後會不會影響變電房、煤氣站、電纜井、垃圾房或門衛房?假如房屋存在明顯傾斜或嚴重結構損傷,加裝電梯也要加固房屋……從小區16號單元開始,項目人員給這幢30歲“高齡”的六層磚混結構樓做了全方位“體檢”。

  依據“體檢報告”,設計人員制定個性化的加裝“菜單”:由於房屋時間久遠,室外地下管線情況複雜,他們優先對管線進行改造以避開電梯基礎;單元樓北側有小區煤氣幹管,同時為匹配樓梯的小格局,專門調整為“瘦身型”窄電梯。

  李勇生説:“老房子加裝電梯,可謂千樓千面,因此我們因地制宜,做到‘一樓一策’。居民們的不少顧慮也能從技術和設計上消除,建築科技能為老房加裝電梯鋪就一條‘無障礙通道’。”

      相關背景

      加裝電梯徵詢通過 比放寬至三分之二

  2018年9月,本市有關部門發佈消息,今後上海考慮適當調整放寬老房子加裝電梯工程的啟動門檻——把加裝電梯幢的居民意願徵詢通過比例從90%放寬到三分之二,同時保留“無居民明確反對”的意見條款,對有明確反對的居民意見在社區協商平台中協商解決。

  上海既有多層住宅增設電梯試點始於2011年,試點以來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不斷發揮基層群眾自治組織作用,並鼓勵第三方組織積極參與。2016年底出臺了《關於本市既有多層住宅增設電梯建設管理相關建設審批的通知》,將原來的46個審批事項縮減至15個,對審批時限及報送資料同步進行簡化,此外還編制了《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建設指南》,方便居民申請和操作。

  截至2018年9月底,全市已有204幢房屋通過居民意見徵詢完成加裝電梯計劃立項工作,已竣工運行的有47台。從實踐看,上海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數量目前雖然不多,但矛盾較少,程式也比較規範,相關政策和工作模式初步建立,基本形成了符合上海特點,能夠引導業主共建共治的,行之有效的,可複製、可推廣的既有多層住宅增設電梯的路徑和方法,對上海社會治理提供了有益經驗。

  下一步,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事項將圍繞幾個重點展開:首先是搭建協商平臺,充分發揮街道基層組織協調協商和黨建引領作用,推動居民意願形成共識;推進一門受理,進一步簡化優化審批流程,落實加裝電梯“一門式受理”“一網通辦”和“只跑一次”等事項,方便居民群眾辦事;總結試點經驗,進一步完善政策制度,並堅持多措並舉,加快推動加裝工作;還將落實維修養護管理,確保長效運營等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