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民熟悉的“喬老爺”回來了

2019-02-15 09:58:31|來源:文匯報|編輯:劉徵宇 |責編:李勝蘭

上海市民熟悉的“喬老爺”回來了

九曲橋邊的喬老爺松糕店,每天人山人海。新松糕賣相和口感都透著文藝范兒。均本報記者徐晶卉攝製圖:李潔

  ■本報記者 徐晶卉

  豫園,九曲橋邊,彎彎繞的小徑上,前不久開出一家不足20平方米的小店。小店裝修清新,門把手和吊燈被設計成松糕狀,暖色燈光照亮抽象的藝術墻。元宵節前夕,不少前來賞燈的老上海走進店堂,看看面前玲瓏雅致的各色松糕,復又退到門口瞅瞅招牌,都會帶著不可思議的表情:“哎喲,喬家柵的‘喬老爺’啥辰光回來啦?”

  “喬老爺”是何許背景?有點歲數的老上海都知道,它是南市喬家柵開發的特色松糕品牌。只可惜,隨著商業的快速發展,這一品牌漸漸被人遺忘。去年,一群“80後”“90後”年輕人對這一沉睡多年的食品品牌進行二次挖掘和開發,在傳承與創新中“妙手回春”,於是,“喬老爺”又“穿越時空”回來了。

  不願自己的文化輸給時間

  説起“喬老爺”,先要説説喬家柵。清宣統二年(西元1910年),在上海老城廂小南門喬家柵路邊,一頂油布帳篷支起一個小攤位,環境簡陋,但內有乾坤,這裡出品的中式特色糕點,凝聚著點心師傅精益求精的匠心。這個小攤位便是後來譽滿申城的喬家柵。

  上世紀50年代初,上海南市喬家柵食品廠成立,並推出子品牌“喬老爺”,集納名師高手主推以松糕為代表的中式糕點。“喬老爺”松糕絕無小麥製品的那種“面”勁和發粉味兒,也不添加酵母或泡打粉等膨松劑,入口香糯,甜而不膩,是老上海最鍾愛的特色點心之一。正是憑藉點心師的這手絕活,“喬老爺”在短短數年間就成為了中式糕點的經典海派品牌代表。

  品牌興盛的背後,浸潤著傳統民俗文化。在中國文化中,松糕的“糕”與“高”諧音,寓意步步高升,十分喜氣。多少年來,松糕一直是上海人走親訪友時首選的伴手禮。不少僑居海外的上海人,每次回鄉總不忘買幾塊松糕帶到國外。

  可惜,隨著時代變遷,松糕受到了冷落。取而代之的是各類日式點心,那些玲瓏精緻的果子色彩斑斕,迎合了年輕人的喜好。上世紀90年代,“喬老爺”品牌逐漸衰落,網上關於“喬老爺”的只言片語僅存在於老上海的記憶之中。根據中國商標網的信息顯示,1994年,喬家柵食品廠曾為“喬老爺”註冊過商標,但品牌卻未持續經營下去。

  經營不善的老品牌只有被人遺忘這一條路嗎?去年,豫園成立文化創意製造所,最初不過三四人,清一色的“80後”“90後”,他們在翻閱豫園集團歷史檔案時,發現了“喬老爺”品牌。年輕人躍躍欲試:“我們來試試!”

  “松糕承載著一座城市的美好記憶,包含著幾代手藝師傅的堅持,也是上海味道中不可或缺的溫度,我們不願意自己的文化輸給時間。”豫園文化創意製造所文化創意設計事業部總經理孫佳妮説。這群年輕人想以松糕為先,擦亮上海糕點的招牌。

  傳承與創新的“加減法”

  一個塵封多年的品牌,想要重新走向市場並不容易。在上海人的記憶中,有著百年傳統的松糕味道,有它興起的理由,也有它沒落的原因。團隊花費很多時間探討一個問題:“喬老爺”這個老品牌,該傳承什麼,又該如何創新?傳承與創新,若把握不好二者之間的平衡點,很可能得不償失。

  想明白這個關鍵問題後,團隊開始做“加減法”。加法在於口味和顏色,傳統的松糕只有白色和粉色兩種選擇,口味單調,對年輕人而言缺少吸引力。團隊覺得“顏值”不夠,他們請教了喬家柵的老師傅,努力研製更多口味。粉色是要保留的,但以前傳統松糕使用紅曲粉著色,這一次,團隊選擇了更為健康的甜菜根粉;綠色、紫色、灰色的松糕,則是加入了抹茶、紫薯、黑米等原材料,它們又與杏仁、芝麻、栗蓉、紅豆等互相搭配,不僅美觀,也增加了口味的層次感。

  減法在於尺寸和顆粒度。傳統的松糕體積龐大,外觀粗糙,哪符合當下年輕人的擇物標準?團隊決定把松糕由大做小,由“粗顆粒度”打磨成“細顆粒度”。他們拜訪了技藝精湛的木工匠人,打造出精美的松糕磨具,大塊頭的松糕瞬間變得小巧玲瓏;他們嚴選原料,在傳統工藝中加入大量手工篩粉程式,使得松糕口感細膩,更符合現代口味。

  去年10月1日,“喬老爺”上海松糕專門店在九曲橋邊開業,八款不同風味的松糕成為開店首推的産品。團隊沒有為此打任何廣告,但開業第一天,門口就排起了長隊。年輕的情侶來了,買兩塊點心先嘗嘗味道,自拍打卡發抖音,完了又帶一盒回去;阿姨爺叔來了,吃著吃著又勾起了兒時記憶,説要回去讓街坊鄰居也來瞧瞧。為了提高産能,團隊加緊腳步,研發了預包裝禮盒,第一天上市,便告售罄。如今店裏每天預定的禮盒堆得像小山高,儼然有了網紅的感覺。

  傳承與創新之間究竟如何平衡,孫佳妮告訴了記者答案:“喬老爺”品牌要傳承的,是定位於松糕的特色,是對品質的高要求和精益求精的匠心,是對於傳統民俗文化的執念;創新則是在松糕的形、色、味等方面推陳出新,讓老字號不再以“老”自居,而是成為一個極富活力的百年品牌。

  想看看新生的老品牌能走多遠

  “喬老爺”的品牌新生,為老品牌的二次挖掘探索出一條新路。老品牌、老字號都是數十上百年商業競爭中留下的珍寶,各懷絕技,最終統領一行,但從現代商業管理的角度來審視這些品牌,它們普遍缺乏品牌策劃、品牌管理和商業包裝,因而與市場上一些新品牌相爭,容易落下風。事實上,“喬老爺”能夠重獲新生,創新的不僅僅是産品,更應該歸功於全新的經營理念。

  過去,老品牌的糕點,一張黃色油紙外加一個塑膠袋就算包好了,如今,團隊設計了統一的包裝物料,制定相應的服務流程,不僅與店面的裝修相吻合,也加入了時尚感與時效性。春節前夕,“喬老爺”推出“亥年喜事”禮盒裝,打開包裝盒,左邊是豫園文化創意製造所設計的兩枚亥年流金小瓷盤,右邊是四隻精巧包裝的松糕,消費者逛到此處,便買了回去送禮。禮盒裝還附贈一本台歷。打開臺曆,漂亮的插畫蘊含了一整年的産品策劃。孫佳妮告訴記者,為了保持品牌與市場的溝通,“喬老爺”每個季度會推出兩款季節限定品,春節期間是芝麻栗蓉和杏仁豆沙,開春時會考慮櫻花口味:“我們做完産品策劃,就會留足時間交給老師傅打磨産品,未來海苔口味、薄荷口味、蓮子口味都可能出現。”

  豫園商城相關負責人透露,“喬老爺”是豫園老字號品牌重塑的一個代表案例,希望借由這樣的研究與實踐,幫助更多優秀的中華百年品牌復興,“豫園商城投入老字號品牌重塑以及打造創新品牌的背後,是對中國優秀文化的傳承以及對本土品牌發展的期望。”

  過完年之後,豫園文化創意製造所的年輕人們又忙開了,復興“喬老爺”,他們還有更多的打算。這幾天,微信小程式已經在籌備中,將成為“喬老爺”的網絡售賣渠道,激發培養更多年輕人以松糕贈禮的習慣。與此同時,他們計劃在上海其他區域選址開店,想看看“喬老爺”這個新生的老品牌到底能走多遠。

  記者手記

  要鼓勵老字號的“新生實驗”

  “喬老爺”背後團隊成員都是年輕人,他們的平均年齡剛過30歲,腦海裏充滿各式各樣的創意。讓記者感慨最深的是,豫園商城能大膽地把老品牌交給小青年來做“新生實驗”,敢於讓他們創新、試錯,這才有了後面的故事。

  老品牌、老字號的振興,始終是一道複雜的經營難題。老字號們在新的商業環境中確實有些力不從心:他們的服務環境變了,面對的新生品牌大多有強大的商業策劃能力或雄厚的資金實力;他們的服務對象變了,新興人類對老産品沒有“回憶殺”,對老一套的行銷方式也不買賬。在激烈的商業競爭中,老字號要搶回“C位”,就不能再束手束腳,必須敢於創新,敢於顛覆超越。

  令人欣喜的是,如今不少老字號都有了新生代接班人,這些年輕人以市場為導向研發新品,用新思維來升級經營理念,創造消費者需求。不管他們的“新生試驗”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是值得尊敬的。年輕人若失敗,可總結提煉經驗教訓;若成功,也可為其他品牌提供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當然,每一家老字號都有自己的獨特歷程,振興之路也不可能千篇一律。

  在全力打響“上海購物”三年行動計劃中,“老字號重振”是八大專項行動之一,希望借由這一場場試驗,老品牌能得以卸下沉重的歷史包袱,以輕盈的姿態翻開嶄新篇章。

分享到: